八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兼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
B.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的主人公的相思感情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
C.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兼苠、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写照。
2)这首诗歌的语言很有特,请任选个角度进行赏析。
2.阅读《诗经》中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句诗中连用两个字写出了什么?
2)在我国肆虐时,日本向我国捐赠了抗疫物资,在防护服包装箱上题写了诗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结合《无衣》全诗,分析日本捐赠方题写这一诗句想表达的意思。
3)《关雎》与《无衣》都使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3.愉悦闲适(悠闲、自在等)
2)【示例1】微风吹来,池水波光晃动,把蔷薇香气吹满院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微风吹动倒映楼台的池塘比作微风吹动水晶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亭环境的幽静和美好,表现了诗人的高兴心情和闲适自在。【示例2】微风吹来,池水波光晃动,把蔷薇香气吹满院子。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写,写了作者看到眼前微风吹动的池塘,闻到了风吹满院的蔷薇香,生动细腻地写出了山亭小院的幽静和美好,表现了诗人的高兴心情和闲适自在。
【点评】(1)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古诗的意象。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彩、语言风格等方面。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风格的概括评析。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深。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泽莹澈的帘子,此处
指水面。
1)第一、二句通过描摹绿树阴浓、________等意象,写出了夏日的幽静,体现了作者________的心情。
2)赏析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关睢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兴手法,营造了一种幽静、美好的氛围。
B.“流之”“采之”“芼之分别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的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求之中的指睡着,指醒来,可见君子日日夜夜思恋之苦。
D.作为《诗经》第一篇,本诗抒发了诗人对理想对象的执着追求和强烈思念。
2)诗中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它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6.古诗文赏析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田家三首·其一
·柳宗元
蓐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鸡鸣村巷白,夜归暮田。
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鸢。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注释】蓐食:坐在床席上吃早饭;耒耜:农具。乌鸢:鸟鸦和老鹰,泛指鸟类。
助读资料:前人多认为,柳宗元的诗文与陶渊明相似,宋代学者陈善曾说:白乐天、柳子
厚俱效陶渊明作诗,而惟柳子厚诗为近。其又云柳宗元学陶诗是语近而气不近。可谓一语中的。
1)这两首诗的内容主要围绕________展开。
2动静结合是这三篇古诗文共用的表现手法,请从其中摘出一例,并阐述它的作用。
3)根据材料,陶诗和柳诗都借助这一意象来抒怀,请简述这两处带给你的不同感受。
4)面对眼前所见的景象,柳宗元和陶渊明的心境是不同的,请结合上述诗文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各小题。
行舟
李益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第一,二两句的画面。
2)结合诗句,说说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8.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完成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出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2)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
9.阅读《诗经·蒹葭》,完成后面小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爱情诗。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与想象、幻想的描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喜爱之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选文中没有直接抒情,也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来含蓄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
2)你是如何理解诗中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的表达效果的?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请说说这首诗的颈联好在哪里。
11.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对这首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蒹葭》可以看做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两句写景,后六句抒情。
B.第一章写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笫二章、第三章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相同,但是感情均比前章进了步。
C.“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因此他上下追寻。
D.全诗一唱三叹,充分表现了主人公对伊人的思念之情。
2)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表现了人生的无奈与爱情的虚无。
C.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
D.这首诗三次运用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12.伊人是什么意思古诗阅读
〔唐〕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 细雨更移橙。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酿黍:酿酒。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首联中的,从字听来;,从“________”字看出。颔联中的“________ ”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
1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是一首送别诗。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________”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人生态度。
2)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1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5.古诗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诗的颔联、颈联写出了环境________的特点,空人心的意思是指禅院的景使人内心________
2)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