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及其应用》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适用年级 | 人教社八年级(上)物理 | |||||||||
所需时间 | 5课时 | |||||||||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 ||||||||||
本章教材在上一章“光现象”的基础上,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中心内容。“透镜及其应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课程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一个很好的范例。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眼睛是人的重要器官。通过这些光学仪器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凸透镜成像的基本特征,让学生感觉物理不但有趣,而且是很有用的。力求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都能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单元专题一是透镜,专题二生活中的透镜,使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其成像的情况获得感性认识,在头脑中获得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专题三凸透镜成像规律,用探究的方法深入研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形成清晰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专题四眼睛和眼镜,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显微镜和望远镜也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目的是进一步巩固所学的透镜成像知识,让学生了解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 ||||||||||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 ||||||||||
烈士名言 | ||||||||||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 ||||||||||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凸透镜、凹透镜的判别方法及他们对光的作用。 2、 会熟练地画出经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3、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举例,并会归纳出新的特殊点。 4、 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及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过程与方法 1、 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2、 会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简单问题。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觉保护视力的习惯。 | ||||||||||
对应课标 | ||||||||||
1. 了解透镜的种类及三条特殊光线,对光的作用; 2.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病假工资计算3. 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基本工作原理; 如何修复sd卡4.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6.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 | ||||||||||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 主题层面问题: 1. 通过实验,你们能把刚才看到的现象分成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2.透镜是能透光的,一束光线通过透镜后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3.你喜欢照相和看电影吗?你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4. 你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其矫正方法吗? | |||||||||
专题划分 | 专题一: 透镜 1 课时 专题二: 生活中的透镜 1 课时 专题三: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 课时 专题四: 眼睛和眼睛 1 课时 | |||||||||
专题一 | 透镜 | |||||||||
所需课时 | 1课时 | |||||||||
专题一概述 | ||||||||||
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两种透镜的形状,成像特点,对光的作用;会区分两种透镜。因此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实验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行设计;以实验为主线,通过探究性实验,学生间的讨论、设计、动手及合作的观察、分析揭示透镜成像的特点,把透镜分成两类,再对它们的形状共性进行探究得定义;关于透镜对光的作用进行假设,利用实验进行验证得出结论。为突出知识点,在课件制作上利用了艺术字进行处理,形象直观的表现透镜的特点。为巩固知识,设计了区分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的活动,最后通过常见的冰、水制作透镜开拓学生的视野,利用光在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 ||||||||||
专题一学习目标 | ||||||||||
空间主人寄语文字1.了解透镜及其种类. 什么品牌的牛奶最好 2.通过实验,了解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3.通过实验,认识理解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4.通过实验,知道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5.初识猜想、假设、收集证据等探究要素,分类、比较等思维方法. 6.体现学习的乐趣,增进对物理的情感. | ||||||||||
专题一问题设计 | 1.通过实验,你们能把刚才看到的现象分成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2. 透镜是能透光的,同学们设想一下,一束光线通过透镜后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 |||||||||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 ||||||||||
花呗怎么关闭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