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及个人成功的制约因素时,美国著名学者卡内基认为:它基本上取决于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后天准备、机遇,以及人际关系。
根据他的观点: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所取得的成功,10%左右取决于他的先天和后天的条件,20%左右取决于他的个人机遇,而剩下的大头,约有70%左右,则主要取决于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应当被看做是“期货”,或是“一次性用品”。
在维系人际关系的诸多方法之中,“常来常往”是最有成效的一种。“常来常往”不但可以表现为相互走动、经常见面,而且也可以借助于其他形式进行。利用通信、联络手段与交往对象时常保持联系,就是其中之一。
通联礼仪,就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进行通信、联络时所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遵守通用礼仪,是确保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使其有所发展的重要前提。
通联礼仪的基本原则是“保持联络”。它的基本含义是:在人际交往中,要尽一切可能,与自己交往对象保持各种形式的有效联系,以便进一步加深交往和沟通,巩固、促进和发展彼此
间的正常关系。遵守这一原则,是通联礼仪的基本要求。
一、电话
正确的利用电话,重要的是要自觉维护自己的“电话形象”。
所谓“电话形象”,是电话礼仪的主旨之所在。它的含义是:人们在使用电话时的种种表现,会使通话对象“如见其人”,能够给对方以及在场其他在场之人,留下完整的、深刻的印象。一般认为,一个人的“电话形象”,主要是由他使用电话时的语言、内容、态度、表情、举止,以及时间感等等几个方面所构成的。它被视为每个人形象的重要部分之一。据此,往往可以对通话之人的文明礼貌的修养和为人处世的风格有所了解。
(一)拔打电话
在通话双方之中,发起者被称为发话人,他的通话过程称做。而被动接电话的一方,则被称为受话人,他的通话过程则称做接听电话。发话人在打电话时,就必须时间适宜、内容简练、表现文明。
时间适宜
考虑通话的时间问题,要注意两个点。第一,何时通话为佳?第二,通话多久为宜?
(1)通话时间
按照惯例,通话的最佳时间有二:一是双方预先约定的时间;二是对方方便的时间。
除有要事必须立即通告外,不要在他人的休息时间打电话。例如,每日上午7点之前、晚上10点之后以及午休的时间、节假日,等等;在对方用餐时打电话,也不合适。
打公务电话,则尽量在工作时间进行。不要在他人的私人时间,尤其是休假期间去麻烦对方。
(2)通话长度
一般情况下,每次通话的具体长度均应有所控制。其基本的要求是:以短为佳;宁短勿长。
在电话礼仪里,有所谓的“三分钟原则”。实际上,它就是“以短为佳、宁短勿长”的基本要求的具体体现。它的基本要求是:在打电话时,发话人应当自觉地、有意识地将每次通话
的长度限定在3分钟以内,并尽量不要超过这一限定。
(3)体谅对方
在通话开始后,除了要自觉控制通话长度外,必要时还应注意受话人的反应。例如,可以在开始通话时,先询问一下对方,现在通话是否方便。
倘若通话时间较长,亦应先征求一下对方意见,并在结束是略表歉意。
在对方节假日、用餐、睡觉时,或其工作、开会时,万不得已打电话影响了别人。不仅要讲清楚原因,而且万勿忘记要说一声:“对不起”。
在他人上班时间内,原则上不要为了私人事宜而去通话妨碍对方。
内容简练
(1)事先准备
每次通话之前,发话人应做好充分准备。最好的方法,是把受话人的姓名、电话号码、通话要点等等通话必不可少的内容列出一张“清单”。
接电话(2)简明扼要
在通话时,发话人讲话要务实不务虚。问候完毕,即应开宗明义、直奔主题,一定要少讲空话、不说废话、啰嗦,切勿节外生枝、没话话,短话长说。
最忌讳发话人讲话吞吞吐吐、含糊不清、东拉西扯。至于一厢情愿地逼着通话对象和自己共煲“电话粥”,或者故弄玄虚,在电话上玩“捉迷藏”、“猜一猜”,则更是会令人生厌。
(3)适可而止
作为发话人,应自觉控制通话的长度。要讲的话讲完了,即应终止通话。由通话双方中地位较高的一方终止电话,是电话礼仪的惯例之一。发话人在通话双方中居于地位较低的位置时,则要注意长话短说、适可而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