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版】选择性必修上教材文言文挖空训练及重点知识梳理
《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要”“贼”二字及次常用字“齐”“忍”。
2.翻译重点句子。
一、课内重要文言实词挖空训练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 )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 )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 )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 )皆以修身为本( )。
二、重点句子落实翻译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3.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5.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6.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一、课内重要文言实词挖空训练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 )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 )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 )恻隐( )之心;非所以内( )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 )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 )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 )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 )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 ),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 )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三、重点句子落实翻译
1.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2.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3.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4.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5.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6.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7.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8.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8.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9.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三 情境默写
1.《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是:“ , , , 。”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 , 。”
3.《大学之道》中点明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 “ 。”
4.《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是:“ , , 。”
5.《大学之道》中,作者认为德行修养离不开对事物的正确认知,“ , 。 ” 道出了认识事物的智慧。
6.《大学之道》中阐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者之间关系的句子是“ , , 。”
7.《大学之道》中写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才能获得学问的句子是“ 。”
8.《大学之道》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个条目,“ , 。”说明“修身”是其中最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9.《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 , 。”
10.《大学之道》中说修养品性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接着是“ , 。”
四 重点知识梳理
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
(1)要
义项 | 例句 | 释义 |
① |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 |
② | 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 | |
③ | 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 | |
④ |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 |
⑤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 |
⑥ | 可谓要言不烦也(《三国志》) | 简要,主要 |
⑦ | 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治平篇》) | 总结,概括 |
⑧ | 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论语·宪问》) | 要挟,威胁 |
⑨ |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墨子·兼爱中》) | 同“腰” |
(2)贼
义项 | 例句 | 释义 |
① |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 |
② |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五代史伶官传序》) | |
③ |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童区寄传》) | |
2.通假字
例句 | 本字及意义 |
①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 |
②若火之始然 | |
3.多义实词
词语 | 例句 | 意义 |
(1)齐 | ①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 |
②落霞与孤鹜齐飞(《滕王阁序》) | ||
③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阿房宫赋》) | ||
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 | ||
(2)忍 | 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 |
②吾不忍其觳觫(《齐桓晋文之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 ||
③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
④故遂忍悲为汝言之(《与妻书》) | ||
4.词类活用
例句 | 活用类型及释义 |
①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 |
②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 |
③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 |
5.文化常识
(1)《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________所作,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礼记》又名《________》《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________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教师版】选择性必修上教材文言文挖空训练及重点知识梳理
《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要”“贼”二字及次常用字“齐”“忍”。
2.翻译重点句子。
一、课内重要文言实词挖空训练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形作动,弘扬)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知止(目标,指“至善”)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心不妄动),静而后能安(性情安和);安而后能虑(思虑精深),虑而后能得(收获)。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使……整齐、有序)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获得知识)。致知在格物(推究事物原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一律)皆以修身为本(根本)。
二、重点句子落实翻译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自己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
3.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要使意念真诚, 就要先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