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知识整理常考题型
大学之道知识整理常考题型
《大学之道》(《礼记》)
一、原文
大学之道,在(形作动,弘扬)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知(目标,指“至善”)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心不妄动),静而后能(性情安和);安而后能(思虑精深),虑而后能(收获)。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使……整齐、有序)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获得知识)。致知在格物(推究事物原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一律)皆以修身为(根本)。
二、字词+句型
(一)古今异义
1.大学之道
古义: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今义: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
(二)词类活用
1.在明德(形作动,弘扬)
2.先其家(使动,使……整齐)
(三)一词多义
1.明
(1)在明德(动词,彰明)
(2)在明德(形容词,美好的)
2.道
(1)则近矣(名词,规律、道理)
(2)不足为外人也(动词,说)
(3)芷阳间行(动词,取道)
(4)会天大雨,不通(名词,道路)
3.修
(1)先其身(动词,修养)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守战之具(动词,修理、整治)
(3)邹忌八尺有余(名词,长,这里指身高)
(四)状语后置
1.在止于至善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
三、翻译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革除不好的思想;认识最真的本心。通过伏灭革除内心不好的私欲、物欲,而彰显明德,认识本心,表里如一。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大学之道》基础练习
一、一词多义:解释下列节点的字
1.道
①大学之道:
②会天大雨,道不通:
③道芷阳间行:
④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⑤不足为外人道也:
2.得
①虑而后能得:
②谁得而族灭也:
③故不为苟得也:
④未得与项羽相见:
3.诚
①欲正心者,先诚其意:
②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③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4.修
①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②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③乃重修岳阳楼:
二、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古义: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也表示另提一事。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2.在止于至善。
3.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4.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四、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句式:
翻译:
五、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1.《大学之道》中,阐明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的句子
是:,,,。
2. 《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行修养作为根本的
句子是:,。
3. 《大学之道》中点名获得知识的途径的句子是:。
4. 《大学之道》中,写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句子
是:,,。
六、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礼记》是儒家“十三经”中的三部礼学经典之一,另外两部分别是记载周代各种礼仪的
《仪礼》和记载周代官制及战国时期各国制度的《周礼》。
2.《礼记》是秦汉以来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西汉戴胜编撰。
3.“四书”,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
起,合称“四书”
4.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也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
经》《春秋》六部经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