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听课随记
《大学之道》——现代教学手法的传统文化课
执教者:
黄金萍,长沙明德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教育硕士,写作课《文学蒙太奇,想说爱你也容易》获全国创新教育赛课一等奖,参编出版多套教辅资料。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学生:   
明德中学高一学生
听课随记:
新课伊始,学生唱起歌来,感觉曲古而雅。后在结尾处此歌重又响起,听完之后才知是根据《大学之道》第一自然段谱写的。不一般,有人才。
之后与其说是师生互动,倒不如说是在宣传明德中学。因为在师生的问答中我们知道了明德中学的校名来源于此。再就是在后来探讨《大学》的现实意义部分,该教师展示了明德学校的几张图片,师生同唱明德校歌,还展示了明德校训,无不向我们听课老师传达着这样一个
信息:明德中学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
我所说的现代教学手法自然是这堂课的重头戏。教师明确学习目标后,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并派代表将问题在班上提出。老师粗略记在黑板上,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两类:字词句的理解;行文的思路。其中我最欣赏有个女生提的那个问题:朱元璋未修身为什么可以治国平天下?
接下来自然是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这颇与我最近坚持的教学原则相似,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不过该老师只是在设计上体现了这一理念,但教学中还是以自己的一个个问题推动课堂的发展。如;中心问题是什么?(一个人怎样才能做到大学之道?)道指什么?(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怎么解释?何谓至善?为什么说“止于至善”?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是基于第一自然段的理解。
怎样才能做到“道”的三重含义?第二段中反复出现的8个词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认为哪个词最重要?这些问题是基于第二自然段的理解。这个部分的第二个问题很明显的意图在于完成板书,完成老师预设中的对课文第二段的分析,但第三个问题的设置让课堂达到了高潮。
学生就那8个词中的6个发表了见解。学生畅所欲言,精彩不断,师生交流也富有实效。其中有一个女生认为“齐家”最重要后,老师追问:你在家做得怎样?学生答:我正在努力!有一个女生认为“修身”最为重要,她说在她的学习生涯中,她遇到的10来个老师总对她说:“你要平和一些,你要平和一些。”她一开始总不明白,后来,现在她明白了,平和就是当你面对一本书的时候,不是在那里装模作样,而是静下心来,实实在在地读懂她。该生说完,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城里的孩子口才、见识就是不一样。还有比我记录的更精彩的,可惜当时纪录不了。学生充分发言之后,老师也谈了自己的观点,说“修身”最重要,因为它是前四点的根本目的,又是后三项的基础。教师并未否认学生的观点,也未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创新意识的保护(这点来源于专家点评)。
高级老师就是高级老师,在完成了自己的教学后也没有忘记解决学生提出的那个刁钻的问题。她是先让学生讨论一番,再自己发表看法。学生的发言,七嘴八舌的,来不及记,但老师的讲解我倒很专注,因为这个问题也是我听课时一直思考的问题,不知这位老师在上课时是否也如我一样?老师的关键意思是: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平天下”,其实中国的历代政权也一样。我也只能如夫子一般“哂”之。可能今天的教学都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就没敢思考儒家文化的局限性。我想儒家思想在治天下时比
较有效,然而在打天下时就有些捉襟见肘了。不是有句话讲“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请原谅我的狂妄无知,但你一定要清楚:无知者无惧。哈哈哈!
专家点评:要把《大学》讲透有难度,但教者教有章法,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突破,也能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上面我引用一点外,专家还肯定了教者把歌唱引入到教学中的尝试。不足之处是如能结合《易经》等典籍,拓宽学习渠道,会更加精彩。理由是:《易经》乃众经之首,教师、学生现在可以利用网络查相关资源。
所有述评,皆因本人学业浅薄,不知天高地厚,难免听录、评判有误,敬请谅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