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论幼学》原⽂及翻译(第⼆部分)
学习古⽂的⽅法之⼀,就是翻译古⽂。我先说明下:我很想知道梁启超先⽣是怎么看待幼⼉教育的,可是苦于⽹上没有《论幼学》的译⽂,只能⾃⼰动⼿了。
此次翻译有⼏个难处,其⼀,古⽂和现代汉语有区别的,很多语法⽂字现代少⽤了,这篇翻译也只是⼤概意思,不能作为严谨的译⽂参考;其⼆,梁启超先⽣的⽂章遣词⽤字⾮常肆意,很多地⽅我也只是揣摩着来译;其三,梁启超先⽣的⽂章有其个⼈的风格,情感丰富,激情澎湃,所以我译的时候也尽量模仿先⽣的语调。
希望有精通⽂⾔⽂的能指出我译不对的地⽅。
古之教学者,不可得见矣。顾其为道,散见于七⼗⼦后学所记者,若曲礼,若少仪,若保傅,若学记,若⽂王世⼦,若弟⼦职。何其详也?吾未克游西域,观于其塾与其学究。顾尝求之于其书,闻之于其⼈。其与今⽇之中国,何相反也。其为道也,先识字,次辨训,次造句,次成⽂,不躐等①也。识字之始,必从眼前名物指点,不好难也;必教以天⽂地学浅理,如演戏法②,童⼦所乐知也;必教以古今杂事,如说⿎词,童⼦所乐闻也;必教以数国语⾔,童⼦⾆本未强,易于学也;必教以算,百业所必⽤也,多为歌谣,易于上⼝也,多为俗语,易于索解也;必习⾳乐,使⽆厌苦,且和其⾎⽓也;必习体操,强其筋⾻,且使⼈⼈可为兵也。⽇授学不过三时③,使⽆太劳,致畏难也。不妄施扑教④,使⽆伤脑⽓,且
养其廉耻也。⽗母不得溺爱荒学,使⽆弃材也。学究必由师范学堂,使习于教术,深知其意也。故西童出就外傅,四年之间,其欲为⼠者,即可以⼊中学,仞专门以名其家;其欲为农若⼯若商若兵者,亦可以略识天地⼈物之理,中外古今之迹,其学⾜以为仰事俯畜之⽤,稍加阅历,⽽即可以致富贵。故⽤⼒少⽽畜德多,数岁之功⽽毕世受其⽤也。
中国则不然。未尝识字,⽽即授之以经。未尝辨训,未尝造句,⽽即强之为⽂。开塾未及⼀⽉,⽽⼤学之道在明明德之语,腾跃于⼝,洋溢于⽿。
⑤夫记者明揭之⽈《⼤学》之道,今乃骤以施之乳臭⼩⼉。何为也?明德⼆字,汉儒据《尔雅》,宋贤袭佛典,动数千⾔,未能悬解。今执负床之孙⽽语之,彼乌知其作何状也。夫《⼤学》之道,⾄于平天下;《中庸》之德,极于⽆声臭。此岂数龄之学童所克有事也。今之教者,其姑以授之,⽽希冀其万⼀能解也,则是⼤愚也。知其必不能解,⽽犹然授之,是驱其⼦弟,使以学为苦⽽疾其师也。
译⽂
古代从事教育的⼈,现在见不到了。但是他的教学内容,可以零星的在孔⼦七⼗⼆门⽣及其他弟⼦记录的典籍中看到。如《曲礼》、如《少仪》、如《保傅》,如《学记》、如《⽂王世⼦》、如《弟⼦职》。你看,多详细啊?我没去西⽅观察过他们的学校和⽼师。但我常看他们的书和听他们的⼈说,他们的教育和当今中国有什么相反的地⽅。他们的教学内容是这样的:先教识字,再讲解区别,然后
造句,接着写作⽂,不会不按次序来教。
识字的第⼀步,必拿眼前事物教起,越简单越好;还会⽤有趣的⽅法教⼩孩⼦天⽂地理⼩知识,让孩⼦喜欢上这些知识;还会⽤孩⼦喜欢的曲艺形式教从古到今的故事;还会在⼩孩⼦语⾔习惯未养成的时候,教各个国家的语⾔,这样,利于他们学习;还会教⼯作需要⽤到的算数,这些算数很多都是歌谣,容易读诵,很多都是俗语,便于记忆;还会教⾳乐,让孩⼦⽣活多点乐趣,培养情感;还会练习体操,强⾝健体,使他们每个⼈拥有军⼈的体质。每天学习不超过三⼩时,让孩⼦不⾄于太劳累⽽害怕学习。不随便打击孩⼦的兴趣,令他们的智慧受挫,同时帮他们养成⾃⼰的思想品德。⽗母不可以溺爱孩⼦,不让他们荒废学业,不让他们成为废材。从事教育的⼈必读师范学校,学习教育⼩孩⼦的⽅法。
所以西⽅的孩⼦,外出求学的四年⾥,想从政的,可以继续读中学,学习治理国家的知识;想做农民或者商⼈或者军⼈的话,也可以学习⼀些天⽂地理历史⼈物知识还有国与国,古代和现代兴衰的道理,这些知识⾜以养家糊⼝了,再经历多⼀些磨练,就可以富贵起来。所以他们的教学⽅法是花⼩⼒⽓有⼤收获,短短⼏年的教育却能让他们受⽤⼀⽣。
中国则不是这样。孩⼦还没认得⼏个字,就教《道经》、《儒经》,还没学会字的区别和造句,就要强求他们写⽂章。刚⼊学还没到⼀个⽉,“⼤学之道,在明明德”这些儒家语⾔,满嘴都是,充斥⽿边。
有⼈说,⼩孩⼦都被《⼤学》之道强压在⾝上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德⼆字,汉代⼤儒,宋代⼤贤都从各⾃的⾓度去论述过上千字,⾄今都没能彻底说透这两个字。拿这些来教孩⼦,他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学》之道,学通能平天下;《中庸》之德,做到极致就是⽆我。这些个道理⼜岂是⼩孩⼦能懂的?现在的教书先⽣,把这些知识教给他们,妄想他们能理解,真是愚蠢⾄极。明知⼩孩⼦不能理解这些知识,却仍旧教给他们,让他们觉得学习⾟苦并厌恶⽼师。
基于翻译情况的⼏点说明:
①原⽂:不躐等。意思是不按次序。其实可以⽤循循善诱代替原⽂的“不会不按次序来教”,但我总觉得缺少点情感,所以没改。
②原⽂意思说西⽅教天⽂地理知识像变戏法⼀样有趣惹得孩⼦们喜欢,可这样翻译的话我觉得没翻译出更深的意思,所以我改为“还会⽤有趣的⽅法教⼩孩⼦天⽂地理⼩知识,让孩⼦喜欢上这些知识”。后⾯的⿎词也是,我想洋⼈⼤概不会⽤我国的⿎词来教⾃⼰国家的孩⼦吧,这⾥梁启超先
⽣应该是做个⽐喻,所以我按着⾃⼰所理解的意思译过来。后⾯有此情况皆同此理。
③原⽂“⽇授不过三时”,我咨询了⼀下,⼩孩⼦学习确实不会太久,所以应该不是“每天学习超不过三点”的意思。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④原⽂“扑教”我姑且理解为扑灭孩⼦的兴趣。
⑤这段后⾯凡涉及到“明德”、“⼤学”、“中庸”等字眼的句⼦,我都是按着⾃⼰的理解去译这些字眼在⽂中的意思。如:原⽂“《中庸》之德,极于⽆声臭。”⽆声臭,就是⽆声⽆味,可是这样直译过来怕看的⼈不明⽩。所以我⽤“我⽆”代替。我的理解,《中庸》之道就是,不偏不倚,刚刚好,不偏不倚就是“⽆我”。
⑥没有了,做标记太⿇烦了,没办法,怕杠精啊!
其它注释:
“⼤学之道,在明明德”很多⼤贤⼤儒做过注释,你也不知道听谁的,我⽐较信服的意思是:《⼤学》的宗旨,就是让⼈擦亮⾃⼰,彰显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