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的翻译
大学之道的翻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大学》的开篇语。它表达了古人对大学最根本的理解,也体现出儒家对大学的总体要求和追求目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大学的宗旨: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大学》的目标是要完成一个由内到外的修养过程。《大学》中对这个过程有详细的描述,包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方面。这里的每个“修身”都很重要,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格物”是讲究科学研究,让我们的内心更加澄明,外在世界更加明了。“致知”就是让我们去探求事物的本源。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当时子贡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大学”。孔子回答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这里的“大人”并不单指有官职的人,还包括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这句话出自《礼记》。说的是孔子在评价一首诗歌时,对此诗的主题给予了明确肯定。这与《大学》的精神相符合。 《大学》把《诗》、《书》、《礼》、《乐》看做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指《诗经》,“诗三百”是指《诗经》的三种形式,即“风”、“雅”
、“颂”,前两种为“国风”,后一种为“雅”、“颂”。“书”是指书法;“礼”则指礼仪规范;“乐”指音乐,这里的“乐”指的是雅乐,即周王朝统治地区的音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孔子论乐的原则。《乐记》上说,音乐的情调是由乐器的材质和制作的技术决定的,这些条件会受到社会、时代等因素的影响。“《书》者,政事之纪也。”——《论语》这句话出自《孟子·尽心上》。 《孟子》是记载孟子和他弟子言行的著作。 《大学》中说:“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这些思想在经过两千多年发展演变后,逐渐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古代圣贤曾以三纲五常来约束世人,但后来却逐渐被淘汰,只留下其中的精华部分——大学。所谓“大学之道”,可以用四个字概括,那便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也是我们今天读《大学》需要秉承的态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