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导学案(含答案)
《登泰山记》导学案
一、助学资料
姚鼐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开馆纂修。乾隆三十九年(1774),姚鼐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
作者介绍:
姚鼐(nài)(1732年-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被盛誉为"中国古文第一人"、"中国古文的高峰"。
文体知识:
游记,顾名思义,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
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简介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总面积24200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天下第一山”之称。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五岳独尊”历来被视为显示泰山崇高地位的标志性赞语。历代封建帝王把泰山作为神的化身,常常登山封禅,加以封号,并广建庙观,刻石题字,历代文人也留下许多记游的精美之作。
二、文化常识:
1.封禅:
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一般都是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
「封」就是天子登上泰山筑坛祭天;
「禅」则是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向天地宣告人间太平。
2.五岳: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古称东岳,与南岳(在湖南)衡山、西岳(在陕西)华山、北岳(在山西)恒山、中岳(在河南)嵩山并称五岳。
3.关于“阴”和“阳”:山南水北为阳        山北水南为阴
三、对照课注利用工具书自主完成挖空练习                   
泰山之(    ),汶(Wèn)水西(    )流;其(    ),济(jǐ)水(    )流。阳谷(    )皆入汶,阴谷(  )皆入济。(  )其南北(  )者,古长城也(句式: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  )(  )风雪,(  )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  ),至于(    )泰安。(    )月丁未(      ),与知府朱孝纯
子颍由南(    )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dèng)(    ),其(    )七千(    )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句式:      )。余始(    )以入(句式:      ),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句式:    ),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句式: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    )(    )道者(句式:      ),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  )不可登。(    )(  )(  ),苍山(  )雪,明(  )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lái)如画,而半山(    )雾若带(      )。
 戊申(      )晦(  ),五鼓(  ),与子颍坐日观亭(句式:      ),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见云中白若摴蒱(chūpú)数十立者(句式:    ), 山也(句式:      )。极天云一线异须臾(  )成五(  )。日泰山介绍上(  ),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    )承之。(  )曰,此东海也(句式:    )。回视日观以西峰,(    )得日或否,(  )(    )驳,而皆若)(    )。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    )在碧霞元君祠东。(    )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    )失。僻不道者,皆不及往(句式:      )。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多平方(    ),少(  )。少杂树,多松,生石(xià)(    ),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四、【翻译句子】
1.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译:
2.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译:
3.极天云一线异,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译:
4.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译:
5.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而皆若偻。
译: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袁随园君墓志铭序
[清]姚鼐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其仕任官有名绩矣。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君之少也,为学自成。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巡抚金公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时举二百余人,惟君最少。及试,报罢。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效其体。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琉球有
来求其书者。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遂为之铭。
(选自《惜抱轩诗文集》,有删改)
注①报罢:博学鸿词科每年取一等、二等各若干人,三等、四等落第,称“报罢”。②棂槛:指栏杆,在文中指代建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
B.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
C.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
D.江宁故巨邑难治/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既而/去职家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古人一般对君主或者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
B.“考”,原指父亲,后称已经死去的父亲。先考,对已离世的父亲的称呼。
C.“戊午”,中国古代纪年按照天干加地支的顺序来组合,“乾隆戊午”指的是乾隆三年。
D.“嘉庆”,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