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泰山看日出的层次分析法
去泰山看日出的层次分析法
1.课文简说。
泰山介绍课文描写了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泰山日出的绮丽风光。全文根据登泰山和观日出分为两部分,首先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介绍了登泰山时在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日观峰的所见所感,接着介绍日出的壮观景象。全文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在课文描述过程中,作者采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以清晰的思路将美景的特点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最后直抒胸臆,将登高观日出的感受表达出来。
课文的重点是学习游记可通过时间和地点这两条线索来描绘景物的方法,从朗读到品味、从词句的比较到练习、从课文的阅读到多媒体情景的展现等多角度接触语言文字,真正体会泰山云雾的变幻莫测,领会泰山的神秀壮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笼罩着,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
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在岸边溅起无数朵白的浪花。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四周竟是一片云海。
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出了云雾“依稀可辨”、“层层叠叠”的特点,表现了泰山云雾的特殊的美。
②猛抬头一看,南天门正在头顶上,路面宽一丈,像一张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我扶住路边的铁栏杆,沿着窄窄的石板砌成的台阶,艰难地向上攀登着。爬了几十级台阶,我实在累得不行,就坐下来休息。
从“头顶”、“一丈”、“直落而下”、“几十级”等词语感悟攀登的“艰难”,表现了泰山的山路险峻。
③我目不转睛地望着这一切。一会儿,那淡红加深了,范围越来越大,把邻近的云也照得发亮。这时,东方的天空发红了,在重重叠叠的峰峦的最东端,红得最浓、最艳,好像正燃烧着大火,而且在蔓延扩大。就在这一刹那间,那红绸帷幕似的天边拉开了一角,出现了太阳的一条弧形的边,并且努力地上升着,变成一个半圆形,而且放着强烈的光,把
周围的红绸帷幕撕得粉碎。我的眼睛被这强光刺激着,微微感到疼痛,可我仍然盯住它,就像怕它跑掉似的。那半圆形不断上升,越来越圆,像一个火球在天边跳动着,最后终于挣脱了地面。
从时间、彩的变化角度描述了登上泰山观日出的美丽情景。
(2)对词语的理解。
①游览胜地:有名气、值得观看的风景优美的地方。
②依稀可辨:模模糊糊将就看得清楚。
③日不转睛: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④情不自禁:感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