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四单元语文文言文超全复习
《孙权劝学》
一、文学常识:
1、《孙权劝学》孙权字仲谋,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北宋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重点字词:
初(当初)谓(对…说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脱)务(事务)孤(古时王侯的自称)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邪(语气词,同“耶”)但(只,只是)
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及(到,等到)过(经过)今者(如今,现在)
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更(另,另外)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刮(擦拭)
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见事(知晓事情)
三、翻译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读书人分别几天,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呢?
四、简答题
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答:(1)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爱才,敬才,两人志趣相投。
(2)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2.请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句子和(将“鲁肃”去掉)“赞”吕蒙学习成果的句子
答:“劝”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赞”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解释成语意思
四个火读什么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比喻学识浅陋的人。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也作“刮目相看”。
4.写出有关“劝学”的名言(至少三句)
答:(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孙权劝学的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1)开卷有益,不该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只要学习,就会有收获;
(2)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3)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善于接受别人的合理规劝;
(4)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用发展的眼光正确认识他人。
五.文言阅读题
《诫子书》《孙权劝学》比较阅读
(一)《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户,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用来
淫慢则不能励精。振奋精神
2翻译下列句子。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3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而《诚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答:(1)孙权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
(2)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4.读了两篇短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我们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的努力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的力量,没有学习目标,就像漫步在街
头不知走向何处的流浪汉一样,是对学习时光的极大浪费。
或者:
我们千万千万要时刻告诫自己,分清是非得失,人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认清自己的方向,不要玩物丧志,自毁前程!古时的信息不像现在越来越丰富,优劣陈杂,五花八门,我们必须要通过正确的选择才能获得内心的“静”态,学业才有成长的基础。
《木兰诗》复习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木兰歌》,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
二、解释加粗加划线的字.
1唧唧复唧唧叹息声2木兰当户织面对着门
3不闻机杼声__织布机发出的声音。4惟闻女叹息只
5问女何所思想的是什么6问女何所忆_思念
7、昨夜见军帖征兵的文书,或军中的文告
8、可汗大点兵我国古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9、军书十二卷表示数量很多,并非确切数字10、卷卷有爷名指父亲
11、愿为市鞍马_愿意;为了;买;泛指马和马具
12从此替爷征代替13东市买骏马集市
14西市买鞍鞯马鞍下的垫子15南市买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16旦辞爷娘去早晨;辞别17暮宿黄河边晚上;宿营
18不闻爷娘唤女声听不到19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只;水流声
20暮至黑山头到21万里赴戎机军机,指战争,战事
2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人的战马;马叫的声音
23关山度若飞越过24朔气传金柝北方;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25寒光照铁衣铠甲26归来见天子指上文的“可汗”
27天子坐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28赏赐百千强有余
29策勋十二转记功;升迁
30可汗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31愿驰千里足赶马快跑
32木兰不用尚书郎不愿做;官名,这里泛指在朝中做官
33出郭相扶将外城;扶持34当户理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35磨刀霍霍向猪羊模拟磨刀的声音36著我旧时裳同“着”,穿戴;古代指裙子37开我东阁门间38当窗理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39对镜帖花黄同“贴”贴上;古时妇女的面饰
40出门看火伴军中的同伴,当时规定若干个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火,同“伙”,伙伴。
41火伴皆惊忙全,都42雄兔脚扑朔动弹
43雌兔眼迷离眯着眼44双兔傍地走靠近,临近
45安能辨我是雄雌怎,怎么;辨别46同行十二年一同行军
三、写出文中的三个通假字,并注音、解释
1著我旧时裳著zhuó同“着”,穿戴。
2对镜帖花黄帖tiē同“贴”,贴上。
3出门看火伴火huǒ同“伙”,伙伴。
四、翻译下列句子。
1、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问木兰想的是什么,问木兰思念的是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我也没有在思念什么。
3、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早晨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水奔流的声音。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的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士们身经百战,征战多年,有的战死,有的得胜归来。
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
7、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8.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的铠甲。
10.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坐在窗前整理云一样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花黄。
五、回答下列问题。
1《木兰诗》可分为几部分?各写些什么内容?
答: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3):叙述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第二部分(4):概括写木兰的十年征战生活。第三部分(5—6):叙述木兰还朝辞官,回乡与亲人团聚。第四部分(7):吟唱者对木兰的赞词。
2、怎样理解文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句话?她真的是
分别到四个集市去准备这些出征用品吗?
答:文中运用了排比、互文的手法,写出了木兰紧张而有序的购买战马和马具。东南西北是虚指,并非实指。
3“文中的“不闻——但闻——”采用了什么方法?连续用两次有什么作用?文中连用“旦辞”、“暮至”表明了什么?
答:文章采用了复沓的修辞方法。连用两次表达了木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旦辞”、“暮至” 极言时间之短促,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迫。
4从第三段文中出两组排比句,并阐说其作用。
答:第一组(东市……北市买长鞭):渲染出木兰准备出征的紧张繁忙,烘托出整装待发的豪迈气概。第二组(旦辞……鸣啾啾):以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夜景烘托出木兰的思亲之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有血有肉。
5木兰战功显赫,她为什么辞官不就?
答:①因为她思念家乡,思念亲人;②因为她具有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③还可能是在封建社会女子做官有欺君之罪,怕被可汗发现。
6本文在写作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剪裁得当,重点突出。说说诗中详写和略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这么安排?
答:文中详写了木兰从军的动机,途中怀念爷娘的心理活动及回家后与亲人欢聚热闹的场面。略写了木兰的多年的战争生活因为主题和塑造人物的需要,文章不在于表现木兰驰骋沙场,杀敌立功而重在表现她深明大义,不慕荣利,热爱家乡亲人和对和平的向往。
7读了本诗后,请说一说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答:木兰是一个深明大义,勤劳,善良,不慕荣华富贵,机智,警觉,英勇善战,热爱家乡亲人,热爱和平的奇女子。
8、本文有些数词,如“十二”、“十年”等,这些数词的用法有什么特点?你还能再举出例子吗?答:文中“十二”、“十年”等是虚指,不是实指,以确定的数字表示不确定的含义,又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