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现在我们来到了解州关帝庙景点。都说拜文庙不拜武庙是一大遗憾,来运城不来关帝庙也是一大遗憾。
关公,姓关名羽,字云长,是运城市解州镇常平村人,出生于东汉延禧三年,农历6月24日,卒于献帝建安24年,享年59岁。因19岁时为民除害杀死恶霸吕雄,避难到河北涿州。遇见刘备,张飞,三人志向相投,桃园三结义,举起了共扶汉室的大旗。他一生对国以忠,待人以诚,处事以任,作战以勇,备受历代官方的推崇和百姓的敬仰。千百年来经过官方,民间,文学,戏曲等多种途径的渲染,关将军由当年的一位英雄而被推崇为华夏的一位道德神灵。在数不胜数的关帝庙中,解州关帝庙是其中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关帝庙宇。
解州关帝庙地处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关。北靠盐池,面对中条。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宋,明时曾经扩建和重修。清康熙41年毁于大火。后经10多年才得以修复。总面积有22万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间。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和武庙。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
解州关帝庙以东西向街道为界,分南北两大部分。街南称为结义园,街北是正庙,坐北朝南,
仿宫殿式布局,主轴线上分前院和后宫两部分。
现在我们来到正庙,也是我们主要讲解的一个区域,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琉璃影壁,它创建于明宣德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作用从建筑学上讲,有遮挡视线和丰富景观层次的效果,从文化角度上讲,有消灾避祸,保佑神灵的内涵。
我们看到的三根铁柱相互交叉,这个呢叫挡众,它的作用是提醒人们文官到此要落轿,武官到此要下马,以显示祖庙的威严。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第一道门是端门,端是开端的意思。两边的联语“大义参天”“精忠贯日”,巧妙地将关公的忠,义融入其中。
穿过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端门,东西两边钟鼓楼巍然耸立。迎面是三座高大的单檐歇山顶庙门,中门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雉门,东面是文职官员行走的文经门,西面是武官通行的武纬门。雉门上嵌竖匾,书“关帝庙”三个金字。雉门后的台阶上是戏台。
运城景点过了雉门便是午门。这里设午门,既体现了关羽的帝王身份,又表明了关老爷的特殊地位。在大门的两边画的是周仓和廖化,东西墙上绘的是道教的四方神圣,东青龙,西白虎,
南朱雀,北玄武。由此可见,关帝庙原是一座道观,其中关公是一位三教合一的人物,在佛教中被称为“伽蓝神”,道教中称为“关帝圣君”,儒教中被称为“武圣人”。
前面这个木牌坊上面写着“山海钟灵”四个大字,山指的是对面的中条山,海就是中国死海,运城盐池。由此可见,关帝庙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
御书楼原名叫做八卦楼,是因为楼内上空留有八角孔,孔中八角形藻井叠加而上,到最顶端也是一个木结构的八卦图案,因此叫八卦楼。改为御书楼,是因为清康熙皇帝西巡至此,途经解州来这里拜谒关公,看到庙内大火后的凄惨景象,当即传旨拨银两修复,并留下御笔楷书“义炳乾坤”金匾一方。到了乾隆年间,为了纪念康熙皇帝留下的这块匾额,于是将八卦楼改为御书楼。
眼前这座造型巍峨,气势恢宏的殿宇就是主殿--崇宁殿。因为北宋崇宁年间,宋徽宗皇帝追封关羽为崇宁真君而得名。进殿之后我们先来看一下供奉的关公,关老爷身穿帝服,头戴帝帽,但是手持圭板,说明关老爷是一位生前为臣,死后封帝的特殊人物。集臣子和帝王于一身,关老爷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由臣而侯,由侯而王,由王而帝,由帝而神,由神而圣的人物。接下来我们看这块匾额,“义柄乾坤”是康熙皇帝题写的,“万世人极”是咸
丰皇帝题写的,“神勇”是乾隆皇帝题写的。
穿过“气肃千秋”坊和两边的刀楼印楼,我们就来到了春秋楼。春秋楼是关帝庙中最高的一座楼,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分上下两层,我们首先来看下整个建筑的建筑风格,可以看到二楼周围有26根廊柱全部垂直倒立,底部悬空,给楼身以楼空之势,其实这运用的是杠杆原理,真正起作用的是中间的横梁,这就是建筑史上著名的悬梁吊柱法。
二楼展示的是关公夜读春秋一比一的真身像。像得周围是木刻的“春秋”,现在为了保护文物,二楼不对外开放。
一楼供奉的关公很有特。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他穿着黄服饰,在封建社会中只有皇帝可以穿黄的。其次,他身着铠甲,在古代只有将军才会身穿铠甲。第三,大肚弥勒的装扮,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关公是一位万能神,每天各行各业的人会到这里来祈求各种各样的愿望。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关公万能神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