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1《说数》教案3 粤教版必修3
《说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科学小品的准确性、生动性特征,体会科学小品的文章美。
    2.从文章的描述中感悟数字美、数学美。
    3.拓展研究,认识科学美和科学精神之美,培养课外阅读科学文章的兴趣和能力。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课前阅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掌握文章基本信息,并完成课后习题一:
    课文是以什么线索来展开说明的?请你根据作者的思路画出一个简单的示意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民族是个有着数字情结的民族。有人统计,一部《唐诗三百首》,嵌入数字的诗就有一百三十首之多。历代诗人以数字入诗更是随处可见,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数不胜数。清代文人纪晓岚更是别出心裁,他有一首咏雪的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芦花皆不见”,将数字运用得出神入化,堪称数字妙用的典范。
    数字的背后,更有着丰富的知识和含义。它是记录人生的足迹。比如我们七岁背起书包进了学校的大门,十八岁庄严地宣誓成人。孔子还说过:“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这里的数字,成了人生中一道道里程碑,记录了我们的成长。
    普普通通的数字原来拥有这样多的寓意,是这么的有趣。那么数究竟是怎么来的?数又是如何发展的?数还有什么新东西等待我们去发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准确严谨、情致盎然的科学小品文——《说数》。(在黑板上书写课题)
    我们先来明确一下这堂课的学习目标:一、把握科学小品的准确性、生动性特征,体会科学小品的文章美。二、从文章的描述中感悟数字美、数学美。三、拓展研究,认识科学美和科学精神之美,培养课外阅读科学文章的兴趣和能力。
             
二、梳理结构
    1.小组讨论交流,推选两个小组的最佳示意图进行投影展示,教师从旁评点。
    2.幻灯片放映教师整理的示意图:
            自然数
            零              整数
            带负号的自然数          有理数
                            分数          实数
                                    无理数        复数
                                            虚数
    3.教师总结:这张作者思路示意图其实就是数的发展史,作者是按数的发展史来安排行文结构、进行“说数”的。
    那么作者到底是怎样将这个“数”说得准、说得好的呢?他“说数”的语言都注意了些什么呢?首先我们从科学小品的准确性特征角度把握文章的基本信息。(板书“准确性”)
             
三、分析文本(准确性、生动性)
    (一)文章的准确美(是非抢答环节)
    1.竞赛规则:全班按座位分为四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抢答。题目公布后,各组成员若有知道答案的,立即站起来回答,不用举手,谁答得快谁拥有答题权。要求不仅答对是非,更要在文章中出理据。每组基准分为一百分,答对一题加十分,答错一题扣十分。
    2.抢答题:
①自然数的实物原型是十个手指。
    ②负数概念的形成与人类早期的商业借贷活动有关。
    ③虚数和虚数轴都是人们想象和创造出来的,并没有实际的原型。
    ④整数、分数填满了整个实数轴。
    ⑤整数包括正数、负数和零。
    ⑥无法用整数或者分数表示的数称为无理数。
    ⑦圆周率是无理数,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⑧所有分数都可以化为小数,所有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
    3.答案:  (主要让学生动口说,教师只起到从旁指点和拔升之用。)
    ①错误。自然数的实物原型可能是十个手指。
    ②错误。负数概念的形成恐怕与人类早期的商业借贷活动有关。
    总结:“可能”与“恐怕”均是表示“估计、也许、大概”的副词。如果少了课本原文的这两个词,意思就变得绝对化,完全不容质疑了。在科学小品中,经常出现表示时间、范围、可能等的副词,如“往往”、“有时”、“一般”、“可能”、“绝对”、“根本”等。有时说话斩钉截铁,很肯定;有时话说得很灵活、有分寸。这些词恰恰显示了科学小品行文的严谨与准确。
    板书:注意修饰限定词的功用
    ③错误。虚数轴是数学家为了解决虚数在数轴上没处摆而“创造”出来的。但虚数却在生活中具有原型:电工学中利用复数表示交流电,虚数代表虚功,使得电工学计算大为简化。
    ④错误。整数、分数只是有理数,实数轴上还有无理数。
    总结:两题都犯了以偏盖全的错误,那么我们在阅读科学小品时,要注意信息提炼的完整性。
    板书:注意信息提炼的完整性
    ⑤错误。零和自然数以及带负号的自然数统称为整数。作者的概念明确,表述严谨。带负号的自然数不等于负数,两个概念有交集。
    ⑥错误。实数范围内,无法用整数或者分数表示的数称为无理数。注意概念提取时的范围限制。
    总结:两题都犯了概念表述的错误,一个是概念有交集,一个是未加限制范围。
    板书:注意概念表述的明确性
    ⑦正确。这是根据课文一个简单的推导。圆周率不同于有限位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包含着无限的信息,因而圆周率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像圆周率这样的数是无理数。因而无理
数也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⑧错误。所有分数都可以化为小数,这是我们从课文中得出的正确概念,但是并不代表所有小数也可以化为分数,比如圆周率。此推导不可逆转。
    总结:阅读说明文,除了从遣词造句上精准掌握作者明确说出的意思外,还要学会运用逻辑推理,对作者尚未表达出的意思进行合理的推导。7、8两题,前者可以顺推,而后者不可逆推。要仔细研究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板书:注意逻辑推导的合理性
    4.教师总结:科学小品文的作家们遣词造句时字字精准,句句严谨。那我们在提取文章信息时,也要注意修饰限定语的功用、信息提炼的完整性、概念表述的明确性和逻辑推导的合理性这四个方面,这样才能准确合理的把握文章基本信息。
             
(二)文章的生动美(自由发言环节)
    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出文章中生动有趣的描述并谈自己感想。
    刚刚我们是从黑板上的四点去把握科学小品的准确性特征。做到这四点,仅仅是将“数”说得准了。科学小品不同于一般的科技说明文,除了讲求科学性、准确性之外,还得具备小品文的特征——即文学性、生动性。大家读完《说数》后,觉得它跟你平时所接触的数学课本一不一样?它是以平实说明为主,还是以生动说明为主呢?如果是生动说明,它又是怎样深入浅出、活泼生动的来说明事物的呢?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前后交流讨论,出课文中生动有趣的描述并谈谈这种描述方式的好处。
    2.教师明确增强文章生动性和说明效果的几种方式。可让学生诵读文中优秀文段或字句。
    ⑴  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引用
    ⑵  修辞方法:比喻、对比、拟人
    ⑶  遣词造句:妙用成语、妙用佛语、嵌字、化用诗句、作诗
    ⑷  表达方式:说明中穿插议论和抒情。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3.教师总结:以上这些方法均给《说数》增添了生动性和趣味性,使得复杂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枯燥的说明读起来情致盎然。
    准确性与生动性相结合,科学性与文学性并重,《说数》因而展现出独特的风采,成为一篇优秀的科学小品范文。
             
四、拓展阅读(堂上进行)
    以沈致远为代表的科普作家们秉持着端正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科学无比热爱的饱满情绪,成功地用文学语言展现了科学领域的知识,带给读者新的视野、新的感受。下面我摘录了一段文段发给大家,它出自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昆虫记》作者、法国学者法布尔之手。请大家进行堂上阅读,从准确性、生动性两点着手,筛选信息,体悟文字美感,回答大屏上的问题。限时五分钟。
1.大屏显示阅读题
  1.筛选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本文段的说明对象是              ,说明内容是                          。
  2.划出文段中你认为重要的修饰限定词,体会它的功用。
  3.总结文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分析其效果。
2.学生答题,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把握此文段中修饰限定词的表达效果,和对比、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带来的活泼生动、明白晓畅的说明效果。
3.教师总结:法布尔的《昆虫记》迄今仍热销世界各地,深得广大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体的喜爱,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将昆虫的世界看成了人类王国,介绍昆虫的知识的同时给予了昆虫人的感情和生命。由此看来,科普创作不一定是死板的、单调的,只要带着沈致远的那颗童心,和法布尔那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都能从科学中发现美,发现情趣,发现智慧,并带着热爱的心态将其投诸于文字。科普阅读也不一定是枯燥的、乏味的,只要带着汲取知识的渴望,和欣赏审视的态度,我们必能经历一次科学之旅、美学之旅,得到知识的同时接受美的熏陶和洗礼!
             
五、知识迁移
  1.其实我们的科普作家们除了创作科学小品外,还经常采用一种大家都喜闻乐见的创作形式来传播科学知识,大胆发挥科学想象,那就是我们大家都读过的科幻小说。
    现在请大家谈谈,你们都读过哪些科幻小说作品?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迪?作家的想象和虚拟是不是完全脱离科学实际的?他写的东西有没有可能成为现实?
  2.教师推荐:凡尔纳是现代科幻小说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夸张地反映了19世纪“机器时代”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并成为西方和日本现代科幻小说的先河,我国的科幻小说大多也受到他作品的启发和影响。代表作品《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八十天环游地球》等。
    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创造了中国科幻小说的一个吉尼斯记录,成为当时的畅销书。此后,“小灵通爸爸”叶永烈又二游、三游未来,小说中的许多幻想“气垫船”“电视手表”“环幕立体电影”“隐形眼镜”如今都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