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800字5篇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800字5篇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通过自己的学习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一篇*。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1
  近日,读了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细细回味,心中颇多感受。
  宋濂自幼就喜好读书,但因为家境贫寒,无钱购书,只得向别人借书来读,为了能及时还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宋濂的举动,为他赢来了良好的信誉。“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书”,最终,他成为了一代文学大师!
  从书中所述事情能看到诚信的重要性,它有时甚至能决定我们的人生走向。在历史长河中,已经得到了无数的事实论证。表现诚信的成语有很多:“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等等。最著名的是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
因为季布的诚信,而使他在朋友中得到很好的声誉,后来,季布得罪汉高祖刘邦,刘邦悬赏重金捉拿季布,季布的朋友却不为重金所动,反而帮助季布出逃,如果不是季布坚持信守诺言,赢得“季布一诺,值黄金百斤”的声誉,他的朋友会不惜一切来助他出逃吗?诚信决定了季布的命运!
  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是一个因为不诚信而招致杀身之祸的典型例子。周幽王为博宠妃一笑,不惜动用点燃烽火台来戏弄诸侯救驾,结果,真正的敌人来了的时候,诸侯以为周幽王又是在戏弄他们,没有一个人前来救驾,最终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堂堂天子,因为不守诚信,最终落得个国破人亡,身首异处的结局,可悲可叹!
  诚信是立人之本,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它是一个人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说的是一个人缺少诚信,将在社会上无法立足,任何事都没办法做成。《左转》“信,国之宝也”,指出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
  反观现在,却是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毒奶粉,地沟油,火锅红等事件层出不穷,在金钱面前,诚信显得多么的苍白无力。就连现在帮助他人,都要瞻前顾后,怕被讹诈。这让从小被教育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我们情何以堪啊!难道在创造物资文明的同时,精神文明就
要被束之高阁吗?难道身为现代人的我们,比起我们的老祖宗,思想道德的滑坡竟然那么厉害吗?
  没有信仰,缺少诚信的民族是危险的!我还小,没有办法改变缺少诚信的社会现象,也想不出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象的方法,我只能默默的从我自身做起,我也希望生活中的每个人能尽量做到这点,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达到“吾以诚信示人,人以诚信示吾”。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2
  最近,我学习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这篇课文。这篇*出自明初文学家宋濂之手,是宋濂先生送给同乡小辈的临别赠言。通过学习,我从中体会到了宋濂先生青年时求学的艰辛以及他对待老师长辈和学习、生活的态度。
  宋濂先生在*中说:“家贫,无从至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从这里可以看出他青年时家庭条件之差,在那么寒冷的天气下,也从未放弃学习,由此可见,他是多么地热爱学习。
  往下读,“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愈恭,礼愈至,不敢出
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则可以看到宋濂先生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虚心地向前辈请教,对长辈语气温和、言辞委婉,相当地尊敬。
  再继续向下看,当看到:“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时候,我对宋濂先生的敬意油然而生:宋濂先生吃着粗茶淡饭,穿着破旧的衣服,而与之同舍的学生个个穿戴华丽,他却不当一回事,不与他们攀比,甚至连一点羡慕之意也从来没有过,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他是把学习作为自己最快乐的事啊!
  综合上述几点,将宋濂先生的精神品质与现在学生的精神品质比一比,那可就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了:对于青年时求学的艰辛,在现在的中小学生中,很难到像他这样的人了。即使就是有,我想也是屈指可数的了。现在,有几个学生能为了学习敢于吃苦,不怕困难?有几个学生能做到对老师长辈毕恭毕敬?又有几个学生能看见同学吃名牌穿名牌连一点羡慕也没有?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国力强大,教育学习的环境与宋濂先生所处的环境简直不可同日而
语。我们这一代中小学生,赶上了好的时代,不愁吃,不愁穿,生活过得无忧无虑,家长们对我们的生活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对我们的学习更是可以说“有求必应”。我们不会受宋濂先生“背着书箱,穿着破鞋,在寒冷的冬天前往老师家求学,皮肤干裂,四肢僵硬。”那样的苦,而是坐在宽敞明亮、四季如春的教室里,接受现代化的教育,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有什么理由不把学习放在心上,放在第一位?有什么理由不尊敬老师长辈?又有什么理由相互攀比吃穿?
  读了《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一文,我感受颇多。我决心以宋濂先生为榜样,学习他勤奋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学习他待人温和、尊敬师长的品德,学习他不怕吃苦、不慕虚荣的作风,把学习作为自己最快乐的事,充分利用中学时期这一宝贵的“黄金”时间,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3
  每个人都渴望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人们在享受优越生活时,也极易养成惰性,尤其是青年学生。读了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我对此,深有感触。
  宋濂从小勤奋好学,家里贫穷,没钱买书来看,就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亲手抄录,和他们约定日期归还。在十分寒冷的冬天里,砚台都结成坚固的冰、手指冻得无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懒。当他出去到老师家的时候,背着书箱,托着鞋子,走在深山巨谷中。酷寒的冬天,凛冽的寒风,大雪积了好几尺深,脚、皮肤都冻裂却不知道。他勤学好问,最终成为了一名大学士。
  时光已推至600余年之后,今天我们的生活学习条件与600余年之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老师和颜悦地为我们讲课,我们不需要长途跋涉,更不需要抄书,没有寒冻之苦,可是,我们有像宋濂那样勤奋刻左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