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学习要点:掌握句法结构分析中运用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三种语义分析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分析法解释一些常见的语言现象。
句法结构是句法形式和语义内容的统一体。对句法结构不仅要做形式分析,如句法层次分析、句法关系分析、以及句型分析等,还要做种种语义分析。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主要指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三种分析法。
一、语义关系
(一)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
在句法结构中,词语与词语之间不仅发生种种语法关系,主谓、述补、述宾、偏正、联合等,而且发生种种语义关系。语义关系,语义学中指语言成分所表示的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我们所说的语义关系是指动作和动作者、动作和受动者、动作和工具、动作和处所、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等。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⑴吃面条。/削苹果。(句法、语义关系一致。)
⑵我吃完了。/饼干吃完了。/文章写好了。(句法、语义关系不一致)
前者“我”与“吃”是动作者(施事)和动作的关系,后者“饼干”和“吃”是受动者(受事)和动作的关系,结果和动作的关系。
一种句法结构关系,可能包含着多种语义关系,如:修理家具。/挖了一个坑。/来了一个客人。/写毛笔。(述宾关系,受事、结果、施事、工具。)反之,一种语义关系也可能构成多种句法结构关系。
⑶沙发上坐着一个人。
⑷那个人坐在沙发上。
⑸那个人在沙发上坐着。
这几个句法结构的语义关系基本相同,“人”“沙发上”与“坐”之间都是“施事”“处所”与“动作”的关系;但句法结构关系却不一样。
(二)动词和名词语义关系的类别
汉语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句法分析的重点是动词跟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在各种语义关系中,名词性成分担任了一定的语义角,如“受事、结果、施事、工具”等,这实际上也就是揭示了名词性成分跟动词之间的关系。名词性词语经常担任的语义角主要有:
1、施事:指动作的发出者(可用介词“被、叫、让、给”引进)
他在看书。/小狗啃完了骨头。/敌人被我们打败了。
2、受事:指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可用介词“把、将”引进)。
小牛吃草。/张三修桌子。/毛把花瓶打碎了。
3、系事:指连系动词联接的对象(?)
我们是教师。/小王成了大学生。
4、与事:指动作行为的间接的承受者(送、还?)(可用介词“给”引进)。
张三还李四一支笔。/我给兰兰送去一些巧克力。
5、结果:指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
编草帽。/烙饼。/做烟斗。/打毛衣。/盖大楼。
6、工具:只动作行为的凭借物(可用介词“用、拿”引进)
写毛笔。/喝小杯。/用烟斗抽。
7、方式:指动作行为的方法、形式。
讲普通话。/游蛙泳。/寄航空。
8、处所;指动作发生的处所或起点、终点(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
离开车站。/回南方。/定居美国。/去十三楼。
9、时间;(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
过国庆。/混日子。
10、目的:(为、为了)
赶火车。/准备考试。
11、原因:(因为)
计较报酬。/养病。
12、材料:(用)
浇水。/窗户糊上纸
13、致使:指动作行为使动的对象(使)
端正学习态度。/麻烦你。/震惊全国。
14、对象:指动作的对象(对、向)
鼓励学生。/祝贺张三。/同意他的意见。
(三)语义关系的解释力(分析的作用)
建立起语义关系的类型,就可以合理解释句法结构内部的复杂情况。动词同名词性词语的语义关系是由它们双方共同决定的,同一个动词,与不同的名词性词语搭配就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关系;同一个名词性词语,与不同的谓词搭配也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关系。
考语文(范围)。/考满分(结果)。/考笔试(方式)。/考大学(目的)。/考学生(受事)。
吃苹果(受事)。/吃父母(依据)。/吃包月(方式)。吃食堂(处所)。
糊窗户(受事)。/糊白纸(工具)。
买烟斗(对象)、抽烟斗(工具)、做烟斗(结果)
送花篮(受事)。/编花篮(结果)。
(四)名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
语义关系还包括名词和名词的关系。
1、领属关系:他的电脑/我的衣服
2、处属:窗外的景/教室的温度
3、时属:今天的形势/明天的事情
4、从属:师大的学生/部长的助理
5、隶属:狐狸的眼睛/老虎的尾巴
6、含属:妈妈的性格/水的颜
7、质料关系:柳木的家具/塑料的凉鞋
8、来源关系:美国的来访者/石家庄的学生
9、种属关系:四化的目标/200百元的罚金
10、相关关系:研讨会的通知/足球的消息
11、类属关系:高大的楼房/白的鞋子
12、比喻关系:感情的潮水/希望的肥皂泡/幻想的翅膀
二、语义指向
㈠句法结构和语义指向
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跟其他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这种语义联系同句法关系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⑴小华慢慢地走上领奖台。
⑵小华羞愧地走上领奖台。
⑴中的状语“慢慢”在语法功能上修饰谓语中心语“走上”,在语义作用上描写“走上”的速度,“慢慢”与“走上”在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上是一致的。
⑵“羞愧”……但在语义作用上却指向主语,描写小华在走上领奖台时的心情,“羞愧”的语法功能和语义指向是不一致的。
⑶他洗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⑷他看小说看得着了迷。
“第⑶⑷两句的格式相同 ,都是‘主---谓---宾---谓 (重用 )---补’。但是表达的语义关系不完全一样,第⑶句的补语是指向宾语的 ,而第⑷句的补语是指向主语的。
语义指向分析的重点是句法关系和语法关系不一致的语法现象 ,即非直接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
㈡语义指向的类型
1、补语的语义指向
⑴指向动词
我们打完了球。(=我们打球+打完了)
你吃快了,慢点。(你吃+吃快了)
⑵指向主语
我们打赢了球。(我们打球+我们赢了)
我学会了游泳。(我学游泳+我会了)/我砍累了。
⑶指向宾语
我们打破了球。(我们打球+球破了)
洗干净了碗。(洗碗+碗干净了)/砍倒了树。
⑷指向“把”的宾语
把刀砍钝了。(用刀砍+刀钝了)
三顿饭把他吃厌了。
把菜吃光了。(吃菜+菜光了)
一句话把他说火了。(说他+他火了)
2、状语的语义指向
走的结构⑴后指中心语
他慢慢地倒了。/事业刚刚开始。
⑵前指主语
小李沮丧地说。(小李沮丧)
他脸阴沉地走了进来。(他脸阴沉)
⑶后指宾语
圆圆地画了一个圈。(画了一个圆圆圈)
矮墙上乱蓬蓬地长着狗尾草。(狗尾草乱蓬蓬的)。
⑷前指介词把的宾语
他们把木头和钢筋纵横交错地堆放在一起。(木头和钢筋纵横交错)
我把张三满意地打发走了。(张三满意)
3、定语的语义指向
⑴后指中心语
她有一双大眼睛。/这是一件干净的衣服。/我了解这种变化。
⑵前指主语。
他过着幸福的生活。(他过生活+他幸福)/我度过了一个痛苦的假期。
⑶前指述语。
他干了一整天的活。(他干活+干了一整天)/他想了一上午的心事。
4、谓语动词的语义指向
⑴、我个老师问。(谓语中的后一个动词“问”的语义指向主语“我” )
⑵、我个老师教。(谓语中的后一个动词“教”的语义指向谓语中的前一个动词的宾语“老师”)
⑶、我个人一起去。(谓语中的后一个动词“去”的语义指向主语“我”和前一个动词的宾语“
人”)
⑷、三顿饭就把他吃厌了。(谓语动词“吃”的语义指向介词宾语“他”)
⑸、一句话就把小张说火了。(谓语动词“说”的语义指向并不是指向主语“一句话” ,而是指向句外某个表施事的成分。)
㈢语义指向的解释力
有些句法结构的情况比较复杂,语义指向可以合理地解释句子成份之间的关系。例如:
⑴王冕死了父亲。(王的父亲死了。“死”的是父亲,而“父亲”是“王”的。)
⑵奶奶哭瞎了眼睛。(奶奶跟眼睛有整体与部分的领属关系,所以奶奶瞎,也就是他的眼睛瞎了。)
语义指向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释某些歧义现象。例如:
⑶你别锯坏了。这个句子有歧义 ,既可以表示为 (a)“你别把木头 (或者其他被锯的东西 )锯
坏了” ,也可以表示 (b)“你别把锯锯坏了”。无论从层次构造、句法关系上 ,还是从句式变换上看 ,在表示这两种意思的时候 ,都是一样的 ,其格式都是“NP +别 +V +A +了”。分化这种歧义结构 ,就可以用语义指向分析法。这个格式的补语A(坏 )的语义指向不同。表示 (a)的意义时 ,补语A(坏 )语义上指向V(锯 )的受事 ,如木头等。表示 (b)的意义时 ,补语A(坏 )语义上指向V(锯 )的工具 ,如锯。这样就分化了“你别锯坏了”这一歧义结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