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铸造(zhóu) 告诫(jiè) 寒噤(jìn) 怒不可遏(è)
B.砾石(lì) 棱角(líng) 蠕动(rú) 接踵而至(zhǒng)
C.俯瞰(kàn) 拾级(shí) 蜿蜒(wān) 瞬息万变(shùn)
D.打嗝(gé) 穹顶(qióng) 翌日(yì) 目眩神迷(xuàn)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3分)
A.喧哗 矗立 映照 亭台楼阁
B.轻盈 缭绕 妩媚 明符其实
C.颠簸 沟壑 恭顺 轻歌慢舞
D.演绎 虔诚 驰聘 穿流不息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大风朔雪冰冻络绎不绝,天气越来越冷,冰层越结越厚,一连串冰川期降临的预兆。
B.泰山悠久的历史背景、深邃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名人墨客纷至沓来,朝山览胜。
C.无论国际形势怎样风云变幻,我们都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D.五彩的纸张被切割成各种形状,精妙的细节和鲜艳的彩令人目眩神迷。
4.下列句中破折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B )(3分)
A.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B.他朋友也是法国人,说的却是德语——但标点系统毫无两样。
C.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
D.我望见了山下绿的盆地——丽江坝,望见了森林、田野和村庄。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
A.《壶口瀑布》——梁衡——《梁衡文集》
B.《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马丽华——《藏北游历》
C.《登勃朗峰》——马克·吐温——美国作家
D.《一滴水经过丽江》——竺可桢——藏族作家
6.仿照示例,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其构成排比的句式。(4分)
我是一片雪花,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我是一滴春雨,轻轻地停在了玫瑰的唇上;我是一棵苍松,狠狠地扎根在了黄山腰上。
7.综合性学习。(6分)
“一带一路”青少年和平友好发展国际联盟是中国科学教育促进会倡议成立,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大中小学校、政府部门、非盈利组织、教育企业以及媒体组成的国际性公益组织,它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少年在科技、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经济等领域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增进各国青少年间的理解与信任。
今年,香泉中学申请加入了“一带一路”青少年和平友好发展国际联盟,学校决定组织学生开展以“‘一带一路’对青少年未来生活的影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学校将对全校学生做一次关于“‘一带一路’对青少年未来生活的影响”的问卷调查,请你仿照示例,为调查问卷设计一个问题。(2分)
示例:你认为“一带一路”对青少年未来生活会有影响吗?
示例一:你认为“一带一路”可能对青少年生活的哪些方面产生影响? 示例二:你希望未来能到“一带一路”沿线哪些国家交流学习?
(2)学校将与联盟中的外国会员学校进行一次交流活动,请仿照示例,向外国青少年朋友介绍中国的一处名胜古迹。(4分)
示例:滕王阁,位于赣江边上,王勃为它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我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的美景。
示例:岳阳楼,位于洞庭湖畔,范仲淹为它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我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湖胜景。
二、阅读(4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14分)
壶口瀑布(节选)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
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八开头的成语,这柔和的水硬
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8.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3分)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
“凿”“旋”“切”这些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壶口瀑布对岩石的冲刷作用,突出了壶口瀑布的刚强、宁压不弯。
9.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这句话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的狂放奔腾,刚柔并济。加强了语势,读起来朗朗上口。
10.怎样理解选文最后一段?(4分)
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黄河之水,更是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意境,一种哲理,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性格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在壶口将伟力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11.从壶口瀑布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4分)
壶口瀑布那雄壮、浑厚、博大的气势,给人一种鼓舞,一种力量,是中华民族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的体现。让我们永远保持和发扬这种民族精神。
(二)(14分)
游石钟山记
季羡林①
①幼时读苏东坡《石钟山记》,爱其文章奇诡,绘声绘,大为钦佩,爱不释手,往复诵
读,至今犹能背诵,只字不遗。但是,我从来也没有敢梦想,自己能够亲履其地。今天竟能于无意中来到这里,真正像做梦一般,用金圣叹的笔调来表达,就是“岂不快哉”!
②石钟山海拔只有五十多米,摆在巍峨的庐山旁边,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但是,山上建筑却很有特点,在非常有限的地面上,“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今天又修饰得金碧辉煌,美轮美奂。从山下向上爬,显得十分复杂。从怀苏亭起,步步高升,层楼重阁,小院回廊,花圃清池,佛殿明堂,绿树奇花,翠竹修篁,通幽曲径,花木禅房,处处逸致可掬,令人难忘。
③这里的碑刻特别多,几乎所有的石头上都镌刻着大小不同字体不同的字。苏轼、黄庭坚、郑板桥、彭玉麟等等;还有不知多少书法家或非名家都在这里留下手迹。名人的题咏更是多得惊人,从南北朝至清代,名人咏石钟山之诗多达七百多首。从陶渊明、谢灵运起直至孟浩然、李白、钱起、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文天祥、朱元璋、刘基、王守仁、王渔洋、袁子才、蒋士铨、彭玉麟等等都有题咏。到了此地,回忆起将近二千年来的文人学士,在此流连忘返,流风余韵,真想发思古之幽情。
④此地据鄱阳湖与长江的汇流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几次激烈鏖兵。一晃
眼,仿佛就能看到舳舻蔽天,烟尘匝地的情景。然而如今战火久熄,只余下山湖光辉耀祖国大地了。
⑤我站在临水的绝壁上,下临不测,碧波茫茫。抬眼能够看到赣、皖、鄂三个省份,云山迷蒙,一片锦绣山河。低头能够看到江湖汇流,扬子江之黄与鄱阳湖之绿,泾渭分明,界线清晰,并肩齐流,一泻无余,各自保持着自己的颜,决不相混,长达数十里。“楚江万顷庭阶下,庐阜诸峰几席间”,难道不能算是宇宙奇迹?我于此时此地极目楚天,心旷神怡,仿佛能与天地共长久,与宇宙共呼吸。不由得心潮澎湃,浮想不已。我想到自己的祖国,想到自己的民族。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勤奋劳动,繁殖生息,如今创造了这样的锦绣山河万里。不管我们目前还有多少困难与问题,终究会一一解决,这一点我深信不疑。我真有点手舞足蹈,不知老之将至了。这一段经历我将永远记忆。
⑥我游石钟山时,根本没想写什么东西。有东坡传流千古的名篇在,我是何人,敢在江边卖水,圣人门前卖字!但是在游览过程中,心情激动,不能自已,必欲一吐为快,就顺手写了这一篇东西。如果说还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我没有能在这里住上一夜,像苏东坡那样,在月明之际,亲乘一叶扁舟,到万丈绝壁下,亲眼看一看“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的大石,亲耳听一听“噌吰②如钟鼓不绝”的声音。我就是抱着这种遗憾的心情,一步三回首,离开了石钟山。我嘴里低低地念着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在我心中吟成的两句诗“待到耄耋③日,再来拜名山”,我看到石钟山的影子渐小渐淡,终于隐没在江湖混茫的雾气中。
【注】①季羡林: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②噌吰(chēng hóng):象声词,指钟鼓声、喧嚣声等。③耄耋(mào dié):指八十岁的老人,通常泛指年纪大的人。
12.这篇游记主体部分写的内容是什么?(2分)
这篇游记主体部分写的内容是登山过程中所见的景象(或多而美的建筑,特别多的石刻,湖光山等)。
13.石钟山的建筑有哪些特点?试结合文意,分两点作答。(4分)
①建筑很多,十分复杂;②建筑很美,逸致可掬。
14.简要分析文章开头和结尾的特点。(4分)
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苏轼的《石钟山记》,不仅是结构上的遥相呼应,还显现了石钟山文化渊源的力量,更起着加深文章内涵的作用。
15.结合这篇文章内容,谈谈国学大师季羡林游石钟山时的感受和心情。(4分)
使人感到作者有一种“生逢盛世”的愉快感受:期待国家飞速发展、民族兴旺发达,并对此充满信心。“不知老之将至”,憧憬未来的好心情。(或游览时的激动心情,离开时的遗憾心情)
(三)(17分)
河西走廊的月亮
黄文山
①就这样升起来了,这千里河西走廊的月亮,这西北戈壁滩的月亮。
②没有一声寒暄,也用不着预告,一轮圆润而又皎洁的月亮,就这样贴着车窗,朝你粲然一笑,而后缓缓地升上中天。全车的人都又惊又喜,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赞叹。司机把车停住了,于是大家纷纷跳下来,站在戈壁滩粗砺的石块上,看着月亮冉冉上升。
③这一切都来得那样突然,似乎落日刚刚还衔在遥远的祁连山巅,接着,便是一阵短暂的黑暗。戈壁滩之夜不是缓缓来临的,而是猛然间,当一小片残阳被飞快地拽下,天地万物便深深地坠落于黑暗之中。车灯打开了,孤独而微弱的光柱不断被夜大口大口地吞噬,吞得大家的心里都有些发慌。就在这时候,月亮升起来了。
④我从没见过这样圆、这样大、这样柔洁又跟人这样贴近的月亮。她仿佛近在咫尺,那份难以描摹的丰盈和难以形容的优雅简直就是美丽的极致。大家都动情地抬头注视着,连司机在内,一时都忘了自己的行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