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
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大陆海岸线长达1.8 万公里。但由于我国大陆沿海受琉球岛和东南 亚诸国阻挡,加之大陆架宽广, 越洋海啸进入这一海域后,能量衰减较快, 对大陆沿海影响 较小。
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近海监测记录到的海啸共有 3 次: 第一次是在 1969 年 7 月 18 日, 由发 生在渤海中部的 7.4 级地震引起的海啸, 给河北唐山造成一定损失。 第二次是 1992 年 1 月 4 六级范文日至 5 日,发生在海南岛南端,榆林验潮站记录到的波高为0.78 米,三亚港也浮现波高0.5 米至 0.8 米的海啸, 造成一定损失。 第三次是 1994 年发生在台湾海峡的海啸, 未造成损失。 由于目前人类所掌握的技术还不能准确预报地震,加之并非所有的海底地震都能引起海啸, 太平洋地区仅有 1/4 摆布的海底强震(震级大于7 级)会产生海啸。同时,海啸发生后,也 很难实时准确地获取其初始状态的地震参数和海啸源参数。因此,海啸的预报难度较大。 我国现已建立了海啸预警系统。国家海洋局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编制了包括海啸在内的重大 海洋灾害应急预案。 一旦沿海估计可能受到海啸影响,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会即将 通过海啸预警系统发布受影响地区的海啸预警报。 同时, 估计我国发生灾害性海啸时, 国家 将启动海啸应急预案。
自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我国加强了对海啸的研究和预报力度,在沿海海域地震海啸分布概 况和发生频率等方面取得许多故意义的研究成果。我国于 1983 年加入国际太平洋海啸警报 系统, 此后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开展了海啸预警报业务。 国家海洋局在海岛和近岸 建立了大量的海洋监测站和浮标站,现已基本具备了海啸预警能力。
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国家海洋局还组织开辟了太平洋海啸资料数据库、太平洋海啸传播时 间数值预报模式和越洋、 局地海啸数值预报模式。 这一模式在广东大亚湾、 浙江秦山、 福建 惠安等 5 个核电站的环境评价中得到应用。 印度洋大海啸发生后,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迅 速组织专家进行数值摹拟,再现了全过程。
道光十年(1830 年)陈国瑛辑 《台湾采访册》 中, 记有凤山县(今高雄市)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四五月间曾经遭海啸袭击: “时甚晴霁,忽海水暴吼如雷,巨涌排空,水涨数十丈,近村人 居被淹,皆攀缘而上至树尾,自分必死。不数刻,水暴退。 ”日本海啸史学家羽鸟德太郎怠速对 此也有记述: “台湾海峡海啸,海水暴吼如雷,水涨持续至 8 小时。海啸吞没村庄,无数人 民在海啸中丧生。 ”以上记录只记海啸,未明记地震。前苏联科学院的两位院士依据从荷兰 与英国搜集的资料, 断定这是一次地震海啸: 1781 年 5 月 22 日(乾隆
四十六年四月三十日), 台湾西南长约 120 公里的沿海地带, 先遭地震破坏, 后遭海啸袭击, 地震和海啸持续 8 小时 之久, 安平(今台南市)等 3 镇和20 多个村庄只剩下一片瓦砾, 几乎无一人生还, 4 万余居民 丧生, 无数船只或者被毁或者沉没, 就连伸向大海的海角和岸边的山包都被冲刷掉了, 形成新的 海湾和陡崖峭壁。这应是我国最严重的一次地震海啸灾害。
我国发生海啸的概率
我国海岸线绵长,地震多发,那末我国沿海发生海啸的概率大吗?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洋环境预报室副主任于福江介绍,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 大陆海岸线长达 1.8 万公里。但由于我国大陆沿海受琉球岛和东南亚诸国阻挡,加之大陆 架宽广,越洋海啸进入这一海域后,能量衰减较快,对大陆沿海影响较小。
天津市地震局局长赵国敏称,从总体上讲,中国海域海水较浅,大陆架延伸较宽,沿海 岛屿屏障作用较大,发生严重地震海啸灾害的概率较小。
一份研究报告指出, 未来一百年内, 台湾城市受大海啸侵袭的机率不高, 而港澳地区则
有 10%的机率遭海啸侵袭。
据台湾 《中国时报》 援引法新社的报导说,这份刊登于专业期刊“地球与行星内部物理 学”的研究指出, 诸如台南、 高雄等台湾城市在未来一百年内遭到两米以上大海啸侵袭的机 率大约惟独 3.44%。
科学家认为,港澳地区未来一百年内发生这种风险的机率为10. 12%,汕头则为 13.34% 。 中国、 美国与日本科学家通过计算机摹拟指出, 位于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交壤的马尼拉 海沟,若发生地震,就可能引起传到浅海的巨浪,置大型城市于危(wei)险境界。
我国海啸研究与预警服务现状
海啸的预报难度很大, 主要原因是目前的技术发展还不能准确预报地震, 加之并非所有的 海底地震都能引起海啸,太平洋地区仅有 1/4 摆布的海底强震(震级大于 7 工商银行账号级)会产生海啸, 因此预报地震海啸的发生就更难。
自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我国加强了对海啸的研究和预报力度,在我国沿海海域地震海 啸分布概况和发生频率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故意义的研究成果。
据宋学家副主任介绍,我国于 1983 年加入国际海啸警报系统,此后国家海洋环境预报 中心开展了我国的海啸预警报业务,根据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发布的有关越洋地震海啸信息, 发布我国沿海的海啸预警报。 我国现已基本具备海啸预警能力, 一旦预报中心接到地震信息 后,将采用高性能计算机, 用数值预警报技术, 几分钟内制作出海啸波及范围、到达时间等, 并迅速向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发布。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国家海洋局组织开辟了太平洋海啸资料数据库、太平洋海啸传播 数值预报模式和越洋、局地海啸数值预报模式。该模式在我国广东大亚湾、浙江秦山、三门、 江苏连云港、福建惠安 5 个核电站的环境评价中得到了应用。
印度洋大海啸发生后,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迅速组织专家对此次海啸进行数值摹拟, 再现了海啸发生的全过程。
宋学家副主任还特殊强调, 我国已经建立了海啸预警报系统, 国家主管部门还制定了相
应的海啸应急预案。 “一旦我国沿海可能受到海啸影响,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会即将通过 海啸预警报系统发布受影响地区的海啸预警报。 我国将启动海啸应急预案, 确保人民生命财 产安全,使灾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印度洋海啸
一、案例背景
2004 年 12 月 26 日发生的印度洋特大地震海啸灾害先后殃及 10 余个国家,死亡约 30 万人, 造成 140 多亿美元的财产损失,成为继1970 年孟加拉热带风暴、 1976 年 7 月中国唐山大地 震之后, 30 年来世界第三大自然灾害,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海啸灾难发生后,国际 社会开展了史无前例的紧急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共承诺援助资金已达40 多亿美元,表现出 空前团结和人道主义精神。
印度洋晦啸带来的巨大灾难, 向世界再次敲响警钟, 呼叫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 尽快建立全 球特大灾害预警应急体系, 有效地预防和应对跨国家、 跨地区的重大自然灾害, 降低灾害带 来的损失。
二、海啸灾难的演变过程
(一)地震引起海啸灾难的防范意识匮乏,让灾难变为现实
2004 年 12 月 26 日早 8 时,在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部海域,大洋深处突发强烈地震,使几 乎整个苏门答腊岛, 马来半岛都震颤起来。在海边休闲、 劳作的人们惊奇地瞪大了眼睛。谁 中秋的月亮作文也没想到, 一场灾难就要降临。当海啸降暂时, 人们同样无以应对。斯里兰卡的一位灾民说, 当时他们刚干完早晨的活,正在歇息。不知不觉间, 海水逼近了他们的房子, 随后又很快退 去,一切都都很平静。村民们从没有见过这种情况,都感到莫名其妙。然而没过多久,海浪 又咆哮着扑来, 把成年大象大小的石头卷了起来, 还将成吨的海鱼抛到岸上。几分钟后,海 面又趋于平静。 不少渔民跑去看自己的渔船, 有的人则在海滩上抓鱼。 就在此时, 更大的海 浪冲了过来, “房屋眨眼间变成为了垃圾”。
印度内政部负责人说, 从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发生强烈地震到海啸抵达印度海岸, 需要一个 半小时的时间。 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政府能够通知人们海潮可能抵达的地区, 不少生命就可以 获救。
印尼官员坦白说,他们根本不知道大地震会引起海啸,也不知道这种自然灾害到底有多恐怖。
据泰国《国家报》消息,泰国气象部曾经有 45 分钟时间对苏门答腊岛附近的地震进行分析并 决定是否发出海啸警告, 但耽心如果发出警报而未发生海啸可能影响国内旅游业. 于是没有 发出。 一位泰国气象局官员称, 印度洋地区已经数十年没有发生海啸, 因此他们不愿意发出 海啸警告。 事实上, 就在地震发生的 30 个小时前, 一份包含 14 考研压力大怎么办条减小海啸危害措施的报告 就张贴在泰国气象部门。 报告明确指出, 在海达曼海发生海下地震后, 泰国气象部应当即将2020年世界读书日主题 准备应对海啸。但由于耽心影响旅游业瞒报了警告。
斯里兰卡负责灾后救援工作的一位高级官员说, 斯里兰卡没能认真对待地震预警警告, 应对 破坏性海啸来袭的准备工作也没有做好。 “我们向来很自满。人们—直在发布地震和海啸的 警报, 我们自己也捕捉到了地壳的数次震动, 但很明显, 我们对此并没有赋予足够的重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