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江苏农业高质量发展思考
江苏是我国的经济强省也是农业大省,历来重视农业发展。截至2020年末,全省共有832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经营主体有77家,总数位居全国第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数量也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江苏省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合省内多家涉农金融机构出台了一系列助农信贷政策措施,全力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这些金融服务创新举措的实施,极大地缓解了企业、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问题,为推动全省农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在江苏省“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中,更是增加了针对“三农”方面的金融资源配置,明确要探索银行保险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力度。
面临的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特别是农业企业更是难上加难。尽管江苏省实施了多项金融服务政策,支持农业发展取
得了成效,但现实中因为金融机构、企业和农户等多方面原因所致,农业企业、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在生产发展中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从而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瓶颈。
——农业经营者抵押质押物欠缺,增大银行放贷风险。在信贷服务农业主体过程中,一些有贷款需求的
农业经营者,能够用于抵押的物品有限,尤其是设施农业因建筑物土地为租赁性集体土地无法取得房屋权证,很难落实抵押担保,即使取得了抵押担保资格,银行提供的信贷额度也非常有限。同时,由于在政府的强力政策要求和支农贷款“指标”的高压下,涉农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又不得不贷款给农业经营者,这就加大了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和工作难度,迫使一些金融机构采取降低授信额度、惜贷等措施来应对。
——金融服务供给总量仍不足。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农村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伴随而来的是农业经营主体对资金方面需求的增加。虽然
县域金融  理论 FINANCE
[摘要]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求必须高质量发展农业,成为乡村产业兴旺的主导。江苏作为我国经济强省和农业大省,农业发展成就一直居于全国领先地位。但同时,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等金融服务问题也长期制约着农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对此,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农业企业等多方面、多层次共同发力,到破解对策。
[关键词] 江苏农业;农村金融;农业保险;金融供给
[基金项目] 青海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项目编号:65M2021034[作者单位] 青海民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金融服务江苏农业高质量发展思考
史雨
近年涉农贷款一直增长,但总体上仍供小于求。特别是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的信贷资金需求与金融机构实际提供的资金供给缺口较大。从信贷期限与规模来看,涉农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且以小额为主,仅能满足一般农户对于流动资金方面的需求。但是对于农业产业化企业和经营主体在经营规模扩大与产业链延伸等方面的大额资金需求,现有信贷产品却难以满足。
——农村金融主体农商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农商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机构中的主力军,在支农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农商银行还承担大量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重任。但是,据银保监会发布的相关数据,从2020年全国商业银行主要指标分机构类情况来看,农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远高于其他商业银行。农商银行能够有效满足农村地区金融需求的前提是自身运行发展的可持续性,如果农商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因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而超过风险可控上限,则可能出现支农支小目标偏移的现象。一方面农商银行面临资产风险防控压力,不得不抽出大量时间和耗费大量精力处理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贷款率。另一方面,资本补充压力始终存在,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基础受到影响。受2020年银行IPO上市收紧的影响,农商银行大都短期上市无望,且中小农商银行在上市条件中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江苏省内的大丰农商银行早在2017年便提交IPO申请,至今仍未获准上市,这无疑加大了其资本补充压力,降低了农商银行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村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的出现,加剧了金融机构的竞争。农村金融机构技术落后和人才储备不足,金融创新能力较弱,创新型产品较少,同质化产品和服务多,不能适应新的金融服务需求,在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这使得农村金融机构只能以更优惠的政策去吸引客户,不仅提高了运营成本,还加大了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与此同时,农村金融客户目标较为单一,为了争夺有限的客户资源,贷款专员可能为了完成任务违规放贷,造成不良贷款率的提升;另一方面,面对有限的优质资源,农村金融机构往往争相提供各种优惠措施,甚至出现恶性竞争局面。
——农村金融期限供需错配严重。从信贷期限与规模来看,大部分传统信贷支农产品,期限一般不高于1年,而且额度较小,只能满足普通农业经营主体对于流动资金方面的需求。但普通农户贷款比例不高,真正大量需求资金的是农业产业链扩大、小型农户向大型农户发展扩大生产规模、返乡农民工回家创业等主体,其资金需求规模大、期限长且没有相应的抵押品,金融机构缺乏针对此类需求的信贷产品。虽然江苏省内出台了一些针对中大型农业经营主体
DOI:10.16625/jki.51-1752/f.2022.02.025
的贷款政策,但总体来说还是供应量不足。同时,贷款申请手续不仅多且耗时长,尤其对没有优质抵押物的农业经营主体来说,会面临更加严格的金融机构审核,面对更加复杂的贷款获取过程。如果任一环节存在不合规,都难以通过审批获得信贷资金。
对策建议降准
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和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面对金融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有问题,只有政府、金融机构、农业企业多方面努力才能加以解决。
——构建金融支持农村人才机制。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因此,一方面要完善金融支持农村经营主体机制。出台农村创业贷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农民工返乡投资创业;同时建立同高等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大型农业集团合作机制,完善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加强金融对农业职业技术院校的扶持,扩大农业技术人员数量,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现代化、信息化的农业生产;加强职业农民相关金融知识培训,掌握基本金融知识,了解如何在经营中降低自身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完善农村金融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农村金融人才待遇。当前农村金融市场供求不平衡,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产品设计针对性不强,不了解农村市场。只有吸引相关人才深入到农村中去,才能开拓农村市场,了解农村需求,完善相关信贷产品,扩大农村金融市场。
——扩大农村金融供应量,丰富农村金融产品。首先扩大农村信贷供应量。只有从源头上增加贷款指标,才能保证农村金融机构有款可贷,扭转基层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的局面。中央银行应进一步定向降准,从源头上加大对农业贷款扶持力度,出台措施鼓励商业银行尤其是农商行针对“三农”放贷;农村
金融机构则应增大内部农村信贷指标,加大涉农贷款的额度。其次增加中长期低息贷款品种。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贷款的主体,应把扶持“三农”作为重点方向,加大金融创新力度,设计针对需求的金融产品,以满足相关农业主体的融资需求。最后地方政府应积极协调相关金融机构,引导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整合“新农贷”等省级财政政银合作产品,设立“苏农贷”产品,鼓励合作银行加大对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合作社等信贷支持力度,推动江苏省农业信贷担保相关公司进一步向基层延伸,提高分支机构业务规模与当地农业发展的匹配度。
——创新经营模式。农村金融服务应扩大服务范围,而不是仅仅局限在传统信贷领域。一是加快金融科技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应用,促进传统业务与互联网金融深度融合,加大网络小额贷款对农村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二是利用地域优势,合理利用自
县域金融理论 FINANCE
身资源,除重点支持当地乡村产业发展外,对乡村振兴支持农村基础设施改善项目加大扶持力度,抓牢优质资源。三是创新贷款抵押模式。针对当前农业经营主体缺乏抵押物的局面,应创新信贷抵押物模式,同时注重保持金融机构的资金安全。一方面,可以和资产处理机构、农业经营大户建立联系,提前好抵押物处置接收方;另一方面,加强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的联系,探究风险共担模式,利用地方政府的信息优势降低贷款风险。政府方面,应鼓励银行尝试农村抵押模式创新,扩大农村资产抵
押担保融资范围,同时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相关业务,开展针对农民宅基地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尝试,探索开发集体林权、海域使用权、水面承包经营权等抵押贷款。
——建立农村信用信息平台。构建农村信用体系是指利用金融科技构建大数据将农户信用资本转化为信贷资本,从而促进金融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同时加强风险监管,降低农村金融机构运营中的风险承担。当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对于推动金融科技的应用、改进农村金融服务、解决农业贷款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各地方政府应联合当地金融机构,确立信用评级指标,建立模型,采集信息,构建农村信用档案,共享信用评级结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助推农业发展。
——完善农业保险。加大农业保险深度和密度,扩大农业保险覆盖品种与覆盖范围,在对种植业、设施农业、养殖业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农业保险品种,满足不同农户的需要,对现有险种进行创新,推行市场化的农业保险机制,让保险业可以良性发展。加大省市和地方财政资金方面投入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托底作用,虽然当前江苏省农业保险达到较高水平,但仍需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扩大政策性保险的覆盖率,同时鼓励保险公司加大涉农保险投入力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凸显农业保险普惠性质。提升保险人员服务能力。针对当前农业保险从业人员业务不熟练、人手不足等局面,保险公司应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增加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增加农业保险从业人数;同时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完善理赔制度,做到透明化,不要让农户感到理赔少、理赔难,提升农户对保险
公司的信任。提升农户参与积极性,部分农户对农业风险保障认知较低,同时对相关农业保险产品缺乏信任,对此,一是强化农民风险意识,二是提高农民对保险的认知水平。D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