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全面部署政策解读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全面部署政策解读
一、花式降息政策仍然继续,但需要掌握比较宽松的柔韧度
1、首提“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绝不是大水漫灌式宽松。去年是只强调要逆周期调节,今年专门强调要把握力度,就是要打消市场上关于大宽松的预期。主要是再宽松会造成新的资产泡沫化风险。
2.再提“经济下行压力加大”,2021政策大方向依然是适度宽松。此前2021年提了,结果2021年十几次降准降息;2021年提,结果2021花式降息。2021-2021年没提,结果政策都偏紧。今年提了,明年方向还是偏松,仍处于“降息”周期。
3、“保持经济运行合理区间”,2021经济增长目标可能会从“6%左右”下调到“5.5-6%”。一般提了“合理区间”,gdp目标大概率会定区间,比如2021年目标是“6.5-7%”,2021年目标是“6-6.5%”,如果删掉“保持经济运行合理区间”,一般会定一个概数,比如2021和2021年都是“6.5%左右”。
4、首提“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对内挖掘消费潜力,发展核心技术,对外双向开放应对贸易战,这将是我们以后在全球经济中的立足之本。以后咱们的资源和劳动力成本没有优势了,那些资源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很多已转向越南等国家,贸易战也会加速这种产业转移。未来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多市场大,利于发展消费型产业,茅台、格力、伊利这些都是例子。最大的劣势就是缺核心技术,所以要用搞的方式搞科研,举国家之力攻关。
5.三大攻坚战顺序大调整,前两年顺序都是防风险、脱贫、防污染,今年变成了脱贫、防污染、防风险。而且对防风险的表述变化很大,只说了“我国金融体系总体健康,具备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金融出清虽然还没结束,但最激烈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了。
6.五个统筹变成六个统筹,第一次加“保稳定”。2021年只有4个统筹,2021加了“防风险”,2021又加了“保稳定”,“防风险”主要是针对金融风险,“保稳定”主要针对社会风险和事件。
7、积极的财政政策10年未变,但强调“压缩一般性支出”,删掉了去年关于大幅增加地方专项债的表述。地方专项债今年增加8000亿,是地方稳增长的一个重要工具,明年还会增
加,但不会增加这么多,地方债务的紧箍咒暂时还解不了。
8、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也是10年未变,但强调“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和去年表述差别不大,“花式降息”还会继续。一般只要不提“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这些说法,货币就还是偏松的。
9、房地产依然提的很少,“房住不炒”绝不动摇。2021年很多人期待地产放松,但这次表述和去年几乎没有变化,还首提“三稳”(地价、房价、预期),定调还是打击炒房投机,明年不会全国性的放松,但个别区域会有微调,类似今年的深圳、长沙、成都。
10.脱贫被放到三大攻坚战之首,下阶段的重点是深度贫困地区,方式主要是产业扶贫、异地搬迁扶贫。对企业来说,扶贫依然是一个政治任务,必须高度重视。
11.每年都会定几个重点工作,今年排首位的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往年都是放很具体的工作,比如去年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前几年的三去一降一补,今年改了路数,说明中央的经济管理思路确实变了,走老路行不通,核心是不能再过多追求增长速度,不能大水漫灌。
12、“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去杠杆不是一刀切。中央政府可以加杠杆,地方政府去杠杆,个人加杠杆,企业去杠杆,总体稳定就可以了。
13.“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这次会议比之前更关注就业问题,着墨很多,保证每个家庭都至少有一份工作,这也是保稳定的一个重要基础。
14.“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过去投资的重点是基建,现在修路搭桥的大潮已经过去了,未来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远远优先于基建。
15.“深化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金融业2021年已经加大了开放力度,外资拿到了一些过去拿不到的牌照,比如基金销售,2021轮到医疗养老了,对内资外资来说都是很好的产业布局机会。
16.“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中长期融资靠什么?肯定不是银行贷款,更多的要靠股权投资,pe/vc以后恐怕要多关注一些制造业,别只盯着互联网看,新经济不只是互联网。
17.“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做到保供稳价”。因为猪周期,猪肉问题竟然第一次登上中央
经济工作会议。虽然cpi已经破4,但猪价真不是大问题,明年二季度之后就好了。
18.“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健全退出机制”。今年就是a股的“安然年”,对财务的监管和打击将进入一个新时代,未来上市更容易,退市也更容易,只有这样a股才能搞好
19.“要降低关税总水平”,“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开放实质性提速,不仅是贸易战的压力,更重要的是现在开放对改善国内供给确实有帮助,更有利于“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20.“引导保险公司回归保障功能”。保险就是用来保风险的,不是用来理财赚钱的,更不是用来投机的。
21、“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首次把大湾区和京津冀、长三角放到同一级别,定位很高,这不仅是经济考量,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二、本次会议对各类投资市场带来的影响:总体投资收益继续下降,快钱热钱暂时降温。
1.房地产:核心房产企稳,非核心房产仍有调整压力。整体会加剧分化,一二线城市会企稳,率先放松政策的城市可能反弹,比如深圳、成都、长沙。三四线城市之前跟着大盘涨上来,但有的基本面根本不支持,长期人口流出的城市还得跌,鹤岗不是个案。
2.a股市场:明年会好于今年下半年,差于今年上半年。“降息”周期总体还是利好股市,但今年全a股26.5%的涨幅已经透支了一部分,现在不像去年底估值那么低,而且机构仓位也很高了,总量弹性不大,2021还是结构分化市场。炒趋势越来越难,还是多做长期配置,外资增持+监管趋严+企业头部化,跟着外资抱紧核心资产是个不错的选择。
3.公募基金:最规范的主力资管机构,最好的时代来了。2021罕见出现4只翻倍基金、24只80%以上收益基金,整体基金平均收益28.2%。强监管+外资驱动价值投资的结构性牛市下,基金可以扬眉吐气了,相对散户和乱七八糟机构有明显优势。不过各基金公司会更加分化,要选头部管理人。
4.黄金:全球货币宽松,负利率时代,黄金成了“有息”资产,2021年涨了15%,2021收益率会下降,但还有配置价值。
5.类固收理财产品:刚兑彻底成为过去,收益率继续下降,违约风险加大。经济下行+老龄化,利率长期趋势性下行,别再想稳稳的赚个7-8%,无风险能有3-4%就不错了,今年纯债基金平均收益也才3.18%。违约范围还会继续扩散,年底所谓的城投违约虽然处理了,但十个瓶子九个盖早晚盖不住,就像2021年开始的国企央企债券违约一样。
6.信托:2021年平均收益8.07%,虽然收益提高了,但违约从110个增加到118个,68家信托公司现在只有两家还没爆雷。信托是高收益固收里最靠谱的了,但依然要筛选好项目,国企也不代表什么。
7.金交所定融计划:清理金融风险攻坚战里的最后一块堡垒,但今年5号文已经明确2021年底前全部清理。本来就是一些正规低成本渠道上不去的资产,这120万投资者要小心了。
8、:比特币今年涨了一倍,主要还是估值修复,毕竟总量有限、成本价都得7-8千美元,2021年这个逻辑不好使了;
9.海外投资:人民币汇率今年贬值了2.5%左右,基本是跟着贸易战走,明年会比今年好
一点。对外海外投资,最好带点消费属性,纯投资性价比并不高,未来最好的资产还是在中国。
10.大宗商品:之前上涨主要还是靠供给侧改革,需求基本面没那么好,大的商品周期早就结束了,2021恐怕还得调整。
三、应对策略:好资产千万别离手,烂资产千万别过手
1.企业家:经济收缩周期,千万别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很容易资金链断裂。回归本源,老老实实做主业,搞好制度建设和技术研发。如果主业确实不行了,也别强行扩张、转型,尤其不能过度加杠杆。
2.创业者:放下对流量、模式、估值这些新元素的狂热,扎实做好产品,积累用户,有些事情是绕不过去的,并不是每一个公司都可以上市。
3.投资者:抱紧核心资产,不要再试图做趋势投机,烂资产涨了也会更狠的跌回来,好资产跌了也会更狠的涨回来,所以好资产千万别离手,烂资产千万别过手。
4.新中产阶级:有一定资金但接触不到头部的好资产,保障资金安全是第一要务,放低收益预期,千万别乱投,尤其是看不懂的理财产品。
5.工薪阶层:不能只埋头苦干,要多抬头看看天,产业大分化时代,要选好赛道,否则事倍功半,比如现在做金融民工和2021完全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6.明星:强监管+脱贫攻坚时期,好好交税,多做公益,不要乱蹭热点。
7.高净值人:充分利用自己的资产优势,去持有或布局一些有门槛的核心资产,以资金换资源。
四、“稳”为一切工作的总基调。
“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稳定就业总量”“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等提法,均显示出中央对全局“稳”的高度重视。基于对“稳”的理解,笔者认为,明年经济增速可能会保持在6%左右,微幅跌破6%也是可以接受的速度。以系统论的角度看,经济一方面要有科学的增长节奏,另一方面也有重视发展的结构与质量。同时,
从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的角度看,2021年经济增速只要保持在5.4%以上就能实现既定目标。
五、金融环境将更加友好。
会议对2021年的金融工作和金融体系运行给予较高评价:“我国金融体系总体健康,具备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这与前两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金融的提法差异较大,可能是基于如下几点的考虑:一是金融市场波动性有所减小,2021年的股债汇波动幅度均在监管的合意范围;二是“包商银行”托管处置成功使得监管层积累了丰富的处置经验,应对风险事件的能力大幅提升,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较低;三是其他存量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因此,2021年金融工作的主要侧重点是服务实体经济,这也意味着实体企业面临的金融环境将更加友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