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4日
行业研究
再贷款的“崛起之路”
——流动性周报(2021.6.28-2021.7.4)
银行业
再贷款在发展初期,主要承担短期资金融通和剥离不良资产职能。在1984-2014年的30年间,再贷款工具的逻辑相对简单,主要扮演着短期资金融通和剥离不良资产的职责,并未形成制度性安排。 再贷款制度进一步完善,形成了四大功能体系。从2014年开始,再贷款工具的
功能不断丰富,依据2014年初央行发布的《关于调整再贷款分类的通知》,将
再贷款分为四类。一是流动性再贷款,主要是为了解决商业银行头寸不足而发放
的短期再贷款,定价相对较高。二是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包括支农、支小、扶
贫,发挥着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放三农、小微等国家重点领域和实体经济薄弱环
节的功能,定价低于流动性再贷款。三是金融稳定再贷款,主要是用于防范和处
置金融风险,主要包括四类,即地方政府向中央专项借款、紧急贷款、风险处置
类再贷款及其他。四是专项政策性再贷款,主要是为政策性银行提供再贷款资金,
操作对象包括国开行、农发行以及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旨在支持相关机构业务发
展。
2020年疫情期间央行创新再贷款工具,在助力抗疫和企业复工复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20年春节后,央行在足额投放资金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推出了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是防疫专项再贷款+财政贴息、再贷款、再贴现以及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等,合计规模1.8万亿,实现了流动性在量价两方面的精准滴灌。 未来再贷款工具有望在优化信贷结构、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优化信贷投放结构已成为政策着重引导的方向,重点引导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流向科技创新、绿发展,制造业、普惠小微等领域,央行将进一步强化结构性调控,通过MPA 考核中“信贷执行情况”指标进行约束,而再贷款、再贴现工具有望发挥更重要作用,各类创新型定向调控工具或将进一步推出。 (2)普惠小微贷款比价效应偏低,完成“两增两控”目标需要再贷款低成本资金支持。在综合考虑税收成本、资本占用成本、信用风险成本等因素后,普惠小微贷款的EVA 水平仅为-2 %左右,并未创造经济价值。而目前1Y 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为2.25%,在银行1Y 期负债工具中成本最低。因此,当前银行有较强的动力申请再贷款、再贴现工具,以完成银保监会要求的“两增两控”目标,以及符合MPA 考核要求。
(3)近年来我国问题金融机构风险逐步暴露,中小银行压力突出,金融稳定再
贷款有望扮演重要职责。总体来看,我国部分地区地方法人银行近年来受区域经
济分化、银行业竞争加剧、全球经济环境变化、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资产负债
表明显恶化,预计未来将有更多中小银行通过上市、兼并重组等方式,理顺股权、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加快不良资产处置,以化解金融风险,在此情况下,未来需
要金融稳定再贷款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市场启示。短期来看,下周政府债券计划发行2541亿,到期3443亿,净融资-902亿,较上周有所收窄,供给因素仍偏友好。中期来看,我们提示需警惕Q3政府债券供给的放量,规模预计在1.8-2万亿左右,叠加7月份是缴税大月,利率在临近本月中旬将同时面临供给+缴税的双重压力冲击,届时利率将承压有所上行。 风险分析:政府债券供给加大,资金面收紧。
买入(维持) 作者
行业与沪深300指数对比图
资料来源:Wind
相关研报 7月流动性前瞻——流动性周报
(2021.6.21-2021.6.29) 存款利率报价调整影响几何?——流动性周报(2021.6.16-2021.6.20)
见微知著:流动性收敛的三个“细节”——流动性周报(2021.6.7-2021.6.13)
流动性会“变盘”吗?——流动性周报
(2021.5.31-2021.6.6)
“缴税高峰”下资金面为何如此平静?——流动性周报(2021.4.19-2021.4.25)
“三大利率”阶段性见底了吗?——流动性周报(2021.4.12-2021.4.18)
“利率走廊”亟待从1.0版升级至2.0版——流
动性周报(2021.4.6-2021.4.11)
票据利率“逆季节性走低”的背后——流动性周
报(2021.3.29-2021.4.5)
利率向下拐点真的来了吗?——流动性周报
(2021.3.22-2021.3.28)
1、热点透析——再贷款的“崛起之路”
2020年以来,货币政策“总量要稳、结构要进”的特征进一步凸显,其中再贷款工具在结构性调控过程中扮演了重要作用。截至2021年3月末,再贷款余额1.63万亿,较2020年初增长超过9000亿,实现的基础货币投放规模已超过0.5个百分点的降准。
目前,监管对于信贷结构的政策导向是“5个支持、1个限制”,即重点向制造业、普惠、绿、科创、民企领域倾斜,房地产行业“稳中从紧”。在此基础上,再贷款工具重要性不断加强,在规模、频率、品种等方面有望进一步提升。
1.1、再贷款工具在发展初期,主要承担短期资金融通和剥离不良资产的职能
再贷款是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传统的“三大法宝”之一,再贷款工具的使用由来已久。
自1984年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实行了“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贷实存、相互融通”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从功能上看,在这一阶段再贷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流动性注入,主要体现在央行通过核定额度、期限,向当时四大专业银行提供资金,如年度铺底性贷款、季节性贷款和临时贷款等。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为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发展商品经济、实现脱贫致富,以及适应沿海港口城市经济开发的特殊需要而提供专项贷款。
降准从品种上看,再贷款分为两类:(1)计划内再贷款,即央行必须保证供应的再贷款,期限可达一年,月息为3厘9,由央行总行直接控制对各专业银行总行规模。(2)临时再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十天,月息为4厘2,由央行的分行对各专业银行分行进行调控。
图1:1984-1994年期间再贷款占基础货币平均比重维持在70-80%水平
资料来源:《中国货币政策报告1999》(戴项龙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光大证券研究所
总体而言,这一时期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箱相对单一,主要为再贷款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数据显示:在1984-1994年期间,再贷款在基础货币投放中的平均比重高达70-80%,是央行使用最多的货币政策工具。
图2:再贷款发展初期经历的四个阶段
资料来源:光大证券研究所绘制
1994年以来,随着我国先后成立三大政策性银行,再贷款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为政策性银行提供资金支持,以及金融机构退市提供再贷款融资。例如,1995年接管了中银信托投资公司,并于1996年决定由广东发展银行将其收购;1996年关闭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并动用几十亿元再贷款,全额偿付全部债务。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功能演变与前景探讨》(汪洋,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央开始建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处理四大行的不良资产,在这一过程中,央行为资产管理公司提供了约6000亿的再贷款支持。同时在2004-2005年,为支持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了其部分不良资产,央行在这一过程中先后予以融资支持。
图3: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科目运行情况
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时间:1997年12月-2021年5月
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主要是央行向其他金融
性公司,如证券、基金、保险等,发放的再贷款,其主要作用是在发挥金融稳定
和最后贷款人的职能,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维护金融稳定。
可以看到,该科目共发生过两次较大波动:
一是1999-2000年增长约5700亿,对应的是当时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剥
离四大行不良贷款;
二是2005-2006年增长超过1万亿,对应的是支持四大行改制上市,再次
给予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再贷款,进一步剥离不良。
在2005-2013年期间,再贷款工具在货币政策操作中作用有所减弱,特别
是我国加入WTO后,国际收支下的经常账户和金融账户常年保持双顺差格局,
此时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主要渠道。此时,再贷款主要在金融稳定方面发挥一
些作用,如对部分高风险证券公司破产清算或流动性风险提供再贷款资金。
总结而言,在1984-2014年的30年间,再贷款工具的逻辑相对简单,主要
扮演着短期资金融通和剥离不良资产的职责,并未形成制度性安排。
1.2、再贷款制度进一步完善,形成了四大功能体系
从2014年开始,再贷款工具的功能不断丰富,依据2014年初央行发布的
《关于调整再贷款分类的通知》,将再贷款分为四类,即流动性再贷款、信贷政
策支持再贷款、金融稳定再贷款和专项政策性再贷款。具体要素如下表所示:
资料来源:Wind、《关于进一步发挥支农再贷款降低“三农”融资成本作用的通知》、《关于下调运用支农再贷款发放涉农贷款利率加点幅度的通知》、《关于调整再贷款分类的通知》、《关于完善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管理支持扩大“三农”、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管
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紧急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管理办法》,光大证券研究所整理
从性质上看,再贷款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再贷款主要是上述四类工具,
而广义再贷款还囊括了常备借贷便利、补充抵押贷款、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等工
具。随着再贷款工具的丰富和完善,合格抵质押品范围的扩大,再贷款的功能也
在随之丰富:
一是流动性再贷款。流动性再贷款主要是为了解决商业银行头寸不足而发放
的短期再贷款,定价相对较高。
二是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这类再贷款包括支农、支小、扶贫,发挥着引导
金融机构信贷投放三农、小微等国家重点领域和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功能。由于
存在政策属性,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定价低于流动性再贷款。
三是金融稳定再贷款。这类再贷款主要是用于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是央行
行使“最后贷款人”的职能,维护金融稳定的措施之一,主要包括四类,即地方
政府向中央专项借款、紧急贷款、风险处置类再贷款及其他。通过再贷款工具,
为陷入流动性危机的金融机构注入流动性,进而发挥稳定金融系统的职能。
四是专项政策性再贷款。主要是为政策性银行提供再贷款资金,操作对象包
括国开行、农发行以及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旨在支持相关机构业务发展。
1.3、2020年疫情期间央行创新再贷款工具,在助力抗
疫和企业复工复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2020年疫情期间,再贷款工具在助力抗疫和企业复工复产方面发挥了重
要作用。春节后,央行在足额投放资金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推出了
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是防疫专项再贷款+财政贴息、再贷款、再贴
现以及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等。这三种工具既有共性也有区别,共性在于通过特
殊的机制设计,有效兼顾了定向调控和降成本目标。区别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表3:抗疫期间央行创新的再贷款、再贴现工具
资料来源:Wind、央行网站,光大证券研究所
(1)操作对象。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操作对象为9家全国性银行(2000
亿元)、10家地方法人银行(1000亿元),5000亿再贷款操作对象为中小银
行(如城商行、农商行),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操作对象为国开行、农发行及进
出口银行三家机构。而1万亿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在机制上与5000亿再贷款
再贴现基本一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