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西周灭亡
1.从夏、商、西周灭亡的历史中我们能得到的启示是( )
A.只有实行“禅让制”才能保王朝的巩固B.只有建立强大的国家机构才能确保王朝的巩固C.只有实行王位的“世袭制”才能确保王朝的巩固D.得到多助,失道寡助
2.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标准是( )
A.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B.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D.他们都爱民如子
3.国人发生在( )
A.商纣王时B.周幽王时C.周厉王时D.夏桀时
4.下列各项史实,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①牧野之战 ②周平王迁都 ③盘庚迁殷 ④国人。
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③④①②D.②③④①
5.公元前841年,西周君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此时在位的周王是( )
A.周武王B.周厉王C.周幽王D.周平王
6.“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下列历史事件能表现这一主题的是( )
A.国人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实行分封制D.武王伐纣
7.西周后期,曾出现一次以平民为主的运动,将当时的统治者周厉王赶下了王位。这次事件是( )
A.“国人”B.盘庚迁都C.牧野之战D.涿鹿之战
8.“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夏、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的反叛B.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C.“国人”D.少数民族的入侵
9.公元前841年,因为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最终被人们赶走的暴君是( )
A.周厉王B.周幽王C.周平王D.周成王
10.亘古悠远的古代文明中发生了许多值得人们深思的典型事件。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禹建立夏朝 ②西周灭亡 ③商汤建国 ④盘庚迁殷。
A.①③④②B.②③④①C.③④②①D.④③②①
11.根据所学知识补全如图朝代更替表( )
A.西周、春秋B.春秋、战国C.西周、东周D.东周、战国
12.夏、商、西周这三个朝代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的反叛B.统治者残暴昏庸,失去民心C.“国人”D.牧野之战的影响
13.横线中应填的是( )
夏-商-- -- --秦--汉。
A.西周、春秋B.春秋、战国C.西周、东周D.东周、战国
14.夏商周的灭亡,给后世君主的启示是( )
A.重视教育,奖励学术B.勤政爱民,以民为本C.重视国防,充实军备D.重视敛财,增加赋税
15.下列国王中,生性残暴并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有( )
①夏桀②商纣王③周厉王④周武王。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6.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是( )
A.镐京B.洛邑C.阳城D.咸阳
17.东周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时期。周平王将都城迁到了哪一地点( )
A.西安B.殷C.阳城D.洛邑
18.夏桀不分昼夜饮酒作乐,自比太阳,百姓咒骂他说:“你这个太阳啊,什么时候灭亡,我们情愿与你同归于尽”。夏桀失去民心,最终在和汤的斗争中大败,夏朝灭亡。商纣在殷都“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和后妃大臣嬉戏游乐,建造鹿台堆集从全国抢夺来的粮食和财宝,导致商朝政治混乱,人民不满。周文王起兵伐纣,纣王大败,商朝灭亡。周幽王为讨宠妃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从这三个故事中推测,夏朝、商朝、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国君采取利民措施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国君暴政,不得民心D.周文王伐纣
19.表格归纳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右图是一个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 )
A.西周、春秋B.春秋、战国C.东周、战国D.西周、东周
20.夏桀统治残暴,商汤灭之;商纣残忍,武王灭之。周幽王昏庸荒诞,犬戎灭掉西周。以上历史事实说明维护统治的重要因素是( )
A.军事势力B.人缘C.人心D.能力
21.周王室衰微,地位下降,开始于( )
A.周武王B.周厉王C.周平王D.周幽王
22.西周发生“国人”时在位的国王是( )
A.周文天B.周武王C.周厉王D.周幽王
23.公元前841年, 与民争利,引起“国人”。( )
A.汤B.周武王C.周厉王D.周文王
24.“良夜颐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妃笑一场!”一诗讽刺的
是( )
A.周厉王B.周幽王C.周平王D.宋襄公
25.“君主”是指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具备国家雏形以后对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下列君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桀②启③周厉王④汤⑤周平王。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④③⑤C.②①③⑤④D.④①②⑤③
26.夏朝、商朝、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周边部落日益强大B.军事作战失利C.屡次迁都D.统治残暴
27.国人发生在( )
A.周厉王时B.商纣王时C.周平王时D.周幽王时
28.从夏、商、西周三代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 )
A.重视教育B.勤政爱民C.发展经济D.增强军事力量
29.攻破镐京,灭亡西周的少数民族是( )
A.犬戎B.匈奴C.满族D.蒙古
30.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这一年处于( )
A.公元前7世纪前期B.公元前7世纪后期C.公元前8世纪前期D.公元前8世纪后期
31.“春秋争弑,不顾骨肉.孰如季子,始终让国.”该诗歌称颂的是常州地区的人文始祖季札(公元前576-前484年).请判断季札生活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汉
32.公元前782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
A.幽王荒淫无道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33.“夏商周断代工程”是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夏、商、西周这三个朝代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的反叛B.统治者残暴昏庸,失去民心C.“国人”D.牧野之战的影响
34.有个成语叫“助纣为虐”,意思是帮助坏人干坏事.物以类聚,人以分,下面的人物与“纣”属于同一类的有( )
①汤②桀③周厉王④盘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5.王亮向外国留学生介绍夏、商、周的历史。下列各项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夏朝的建立者是禹B.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C.周武王率大军伐纣,灭商建周D.公元前476年,东周开始
36.下列君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盘庚②周武王③启④周厉王。
A.③①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②④①D.①②③④
37.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 )
A.殷B.镐京C.洛邑D.葵丘
38.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是关于( )
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厉王D.周幽王
39.《历史朝代顺序歌》中有这样一句,“东周分两段”,这里的“两段”指的是( )
A.春秋和战国B.西汉与东汉C.西晋与东晋D.北宋与南宋
40.“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宋代著名政治家司马光的这两句诗,概括了洛阳作为举世闻名的古都,在华夏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洛阳在历史上曾经是下列哪些王朝的都城( )
①东周②西汉③三国时的魏④北魏⑤北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41.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国人”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
A.夏桀B.商纣C.周幽王D.周厉王
42.平王东迁是划分历史时段的重要事件。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迁至( )
A.鸣条B.殷C.镐京D.洛邑
43.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爆发平民大起义B.诸侯内乱不听从中央领导C.末代国君的统治昏庸残暴D.少数民族攻破都城
44.公元前841年,西周发生国人,此时在位的国王是( )
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厉王D.周幽王
45.迁都洛邑的周天子是( )
A.周幽王B.周厉王C.周武王D.周平王
46.“败家子”出现在寻常百姓家的严重后果是家亡,而出现在封建帝王中就是国破.下列封建帝王中,导致“国破家亡”的“败家子”包括( )
①周幽王②秦二世③汉武帝④隋炀帝.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④
47.西周最后一个国王是( )
A.周成王B.周厉王C.周幽王D.周平王
48.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奴隶制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倒退B.奴隶和平民的和反抗C.王朝的末代统治者的残暴统治D.民族矛盾尖锐,被少数民族灭亡
49.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统治者缺乏治理国家的经验B.诸侯内乱不听从中央领导C.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联系D.末代国君的统治昏庸残暴
50.夏、商、西周的衰亡留下的主要历史思考是:( )
①“家天下”代替“公天下”是历史的倒退
②勤政方能治国
③爱民才能安邦
④夏商西周的统治者多无建树。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
5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 )
A.镐京B.阳城C.咸阳D.洛邑
52.我国奴隶社会经历的朝代按照时间顺序是( )
①商②夏③春秋④西周。
A.③④①②B.②③①④C.②①④③D.①②③④
53.河南洛阳是著名的十三朝古都。下列朝代中曾以它作为都城的是( )
A.商朝B.西周C.东周D.西汉
54.“烽火戏诸侯”演绎了东方“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 )
A.夏桀B.商纣王C.周厉王D.周幽王
55.暴君亡国,明君兴政。参照这一标准,下列人物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是( )
A.商汤B.周厉王C.周武王D.中国朝代表齐桓公
56.下列对夏商西周的灭亡叙述正确的是( )
A.统治不得民心是他们灭亡的共同原因
B.夏朝最后一个国王纣荒淫无道,激化了社会矛盾
C.商朝末年国王桀奢侈残暴,自比太阳,引起人民不满
D.西周末代统治者周平王烽火戏诸侯,最后得不到人民的支持而亡国
57.被少数民族犬戎攻破都城而灭亡的国家是( )
A.夏朝B.商朝C.东周D.西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