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与预测结课论文
   
地质灾害与预测结课论文
       
1920年海原大地震
[摘 要] 1920年海原地震是我国近代史上波及范围最广、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1921年北京政府派出调查组赴灾区实地考察。此次地震的救灾工作未能完全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因而造成重大损失。在灾难面前,政府、社会组织、媒体以及广大民众表现不一。海原大地震及赈灾救灾的过程,有很多经验、教训、启示值得我们借鉴。
1920(民国9)121620,中国宁夏海原县(北纬36.5祖格附魔,东经105.7)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史称海原大地震,由于当时发生地震地区海原、固原等地属甘肃省,故此次地
震又称甘肃大地震,是中国近代史上波及范围最广、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同时,此次地震又是我国用现代科学技术观测到的第一次大地震。以往国内学者的研究论文大多从地震学、地质力学的角度出发,研究这次大震的电阻率、地震成因、地震数据以及地震预报与后效等等[1]。本文从历史学的角度,以大量史料为依据,研究本次地震发生的情况以及震后政府的对策,以供今人借鉴。
[关键词] 海原地震; 政府; 非政府组织; 媒体; 对策
一 地震具体情况及其造成的破坏
19214,为研究海原大地震发生的原因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北京政府内务部、教育部、农商部派遣翁文灏、谢家荣、王烈等6人组成调查组赴灾区调查。他们分成三队奔赴灾区实地勘察,西安事变发生在几年几月几日并复制调查表邮寄给各县的知事,要求他们填写呈报,共收回34份。根据各县的报告、委员的观察及美国派出的甘肃地震调查组的报告,我们可以掌握这次地震的基本情况。
1.地震前后的气象情况
海原地震发生的1920,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甘肃等省都发生大旱,这是大气环流和构造挤压综合造成的结果,其中构造挤压可能对地震起到了触发的作用[2]。震前,固原县山区居民有时夜半看见山中闪光,并听见沟内有空响声平原地带居民则发现井水水位忽然上涨,电脑怎么编程这些都是地震的先兆[3]。据定西、会宁、镇原、正宁、华平、静县等县报告,大震发生时多有大风尘雾。甘州(碧生源减肥茶广告语今张掖)、毛目(今属金城)、玉门等县在19201217日大风昼晦,黄沙飞天。永昌、环县、泾川、静宁等县17日也刮大风。海原县在地震时出现红光。[4]据地震幸存者初春桂回忆,她曾看见“东北方向处有火弹曳光,如一间房子失火模样,从天上掉下,人都见之”[5]。在地震时还伴有如炮声般的轰鸣声。地震一段时间后(农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日)又遭遇大风寒流天气,连降数寸厚的大雪,异常寒冷。
2.地震时间和震中位置
各县报告时间不一,据谢家荣1921年的《民国九年十二月甘肃地震报告》显示,甘肃皋兰县报告在16日晚1835分发生,47分止。其他各县报告在19时到20时之间,历时数分钟至20余分钟。北京、天津明显感觉到地震,具体时间在2012,历时1分钟。[6]河北、河南、陕西、江苏、湖北、陕西、内蒙古等省的地震时间在20时左右。震中海原的地震时间为晚20点零6分零9秒。
重灾区在海原、固原、靖远、隆德、静宁、通渭之间,尤其以海原、固原为最重。据美国调查甘肃地震的人员勘测,此次地震的中心地点东自泾川,西至会宁,南至天水,北至海原。
3.地震波及范围
此次地震,波及范围甚广,据北京政府调查组负责人翁文灏估计,此次地震“震动范围延及甘、陕、蜀、鄂、皖、豫、晋、燕、鲁、察、绥、青海等12省区,面积约170万平方公里……震灾最重者,在海原、固原、靖远、隆德、静宁、通渭之间,而尤以海原、固原间为最烈”[7]。实际的灾情比他估计的更为严重,此次地震波及宁夏、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四川、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福建等17省市,有感面积达251万平方公里。
4.地震造成的损失
海原大地震是中国近代史上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据翁文灏统计:震中区域内,土房窑洞一律塌平,即砖筑墙垣及建筑较固之衙署祠墓等,亦受重大损坏。据官方报告,甘肃各县共死20余万人,陕西亦死二千数百人。而据美国的甘肃地震调查员提供的信息称:“此次地震为中国
历史之最剧烈者……大县城之完全被毁者有4,而以海原为最烈,共死7万人。据中国官场计算,死于此次地震者,20万人,即占地震中心点户口1/3。而据外人观察,还不止此数。洞居各城,受害尤烈,居民多于睡梦中活葬,牲畜粮食尽皆毁灭,多有埋于地下者。”[8]谢家荣最终提供了比较精确的死亡数字报告,重灾区甘肃省人员死亡246,004;陕西省与甘肃交界地区的长武、凤翔等县死亡4000余人[9],据此,此次地震共造成人员死亡25万人以上,伤者无数。至于经济损失,仅甘肃一省就达1亿元之数。
这次地震的伤亡之所以如此严重,主要因为震中海原、固原等地位于我国著名的地震带海原断裂带上,是地震的多发地区,再加上黄土高原岩土抗震害的预防能力较差,容易造成地震滑坡、震陷和黄土液化,从而增加地震造成的人员死亡率。灾区多为土窑洞建筑,抗震能力差,因而死伤特别严重。如隆德县“西北各村,乱石纠纷,石质绝少,人多依山为宅,借崖为窑,山崩则宅没,崖塌则窑覆,有移宅基在数里之外,覆压在数十丈之深者,即掘亦无从掘处”[10]。甘肃庆阳在地震发生后,“最惨者乡民卧居土穴,有奔()塌城渠全家覆灭者,有窑顶陷落,一家仅逃出一二人者。骨肉惨伤,手足抱痛,四乡合计不下数千”[11]。据《庆阳县志稿》记载:“乡民穴居者压毙千人。其土窑有由上落下者,有由沟畔拥至沟底者,有一家压毙数命者,有全家埋入谷中无从觅其遗骸者。”[12]据《中国民报》1921316日统计,庆阳全县四乡震塌窑房15
394,民庄1209,压毙人口2405,牲畜2.6万余头,损失财物粮食更难数计。可见抗震性能很差的土窑洞建筑哪种进口婴儿奶粉好,不仅会造成严重的人员、财物损失,而且在救援时也很难将幸存者救出。
海原大地震伤亡惨重的另一个原因是震后次生灾害的影响。地震之后,主要公路均被毁损,“由陕至陇之路如六盘山、祈家大山、青岚山、车道岭,长亘数十里,大山道路,无不崩坏。山顶诸庙宇、行台、房屋,具被大风刮去,数十里不见人烟,交通车马,往来断绝,刻已正在赶行修复,惟工程甚急,尚非一时所能修峻”[13]。在这种情况下,灾民无法得到及时救济。震后尚有次生灾难的荼毒,主要包括:1.余震。大震之后余震极多。16日大震后震中当晚有余震数十次,其他地区也有五六次到十余次不等,地震过后,每日都有2~4次余震不断,但时间较短,烈度不大,一直持续了近3,其中也有较大余震,1921215日余震使武山广武坡土山崩塌,327日余震使锁罕堡(今属景泰)新建房屋倒塌,压死数人。在大震中未倒的城墙、鼓楼、房屋等在余震中倒塌现象明显。关于余震次数以固原为例,从地震发生的19201216日到第二年的1130,共计510,其中较大余震204,微震309次。努力工作的成语[14]2.饥饿、寒冷。甘肃震后“所遗灾民无衣无食无住,流离惨状,目不忍见,耳不忍闻。甘人多倚火炕取暖,衣被素薄,一旦失此,复值严寒大风,瑟缩露宿,匍匐扶伤,哭声遍野,不为饿殍,亦将僵毙。牲畜伤亡散失,
狗亦出噬人,实较本年北五省灾情尤重”[15]。民国《固原县志》记载此次地震后,“迨初八(1217),比户搭棚,并肩席地,寒气凛冽,砭人肌骨”。时震势尤甚,人心惶惶。“讵料棚火失慎,风力助威,远近棚户,尽数焚如。由是均在冰天雪地中露宿过冬,而冻死者时有所闻”[16]。救灾不利造成大量灾民饥寒交迫而死。而且谢家荣《民国九年十二月甘肃地震报告》还提到16日大震后,靖远县有土匪乘机劫掠,后经军警镇压,恢复秩序。3.水灾、黑霜和瘟疫。震后靖远、中卫、金积等县河水崩溢,庐舍为墟,浮家泛宅,沉溺于水。其间又天降黑霜,将禾苗损伤殆尽。[17]镇原县地震过后黑水泛滥,疠疫大兴,瘟疫流行,又导致了大量人口的死亡。
二 北京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对策
海原大地震发生在中华民国建立后的数年内,对于政府、社会组织、媒体以及广大民众的灾难应急体制和应变能力,都是一次重大挑战。在灾难面前,各方表现不一。
1.北京政府救灾措施
成立9年的中华民国北京政府面对这次重大挑战,表现不能令人满意。北京政府得知灾情后,
没能及时有力地开展救灾活动,仅仅依靠社会团体尤其是甘肃震灾委员会等组织筹集钱款赈灾。地震发生数月后,北京政府内务、教育、农商三部协同派委员谢家荣等6,驰赴受灾地点,实地调查。他们于1921415日搭乘京绥火车到绥远,取道宁夏,到达皋兰、固原、平凉,又由平凉经天水返回兰州,走访了灾区的重要地点。[18]调查小组于1922年完成了《民国九年十二月十六日甘肃及其他各省之地震情形》调查报告。海原大地震是我国最早开展城乡震灾评估的地震,评估以村落、城镇为单位进行,评估的项目有震动次数、死伤人数、死伤牲畜、损失的动产和不动产以及裂崩山川等。这是中央政府对于这次震灾所采取的唯一有力措施,但比社会组织反应得慢。
2.地方政府救灾措施
由于中央政府没能及时组织赈灾,因而地方政府只能担负起救灾指挥工作。地震发生后,地方政府首先上报地震灾情,请求北京政府救助并自发开展赈灾救援工作,如甘肃省省长兼督军张广建、省议会议长王世相等人于29日向内务部致电求援。在所有地方政府之中,静宁县知事周定宣表现最为突出:他在灾后迅速打开县粮仓赈济灾民;从本地商人手中购买衣物,送给冰天雪地中的灾民;从县仓库中取出帐篷等物,搭屋给灾民居住;致电兰州河北医院,为灾民疗伤。
由于地震后出现了堰塞湖,极易发生水灾,他便捐出自己的俸禄并募捐,再加上全国的捐款,以工代赈,召集灾民,疏通河道,导水使流,避免了水灾。此后,他调到皋兰县,负责全省地震疏通河道的工作,10个月内,将陇南、陇东十余县的河道疏通,赈济灾民不下10万人。他的工作得到全国救灾会代表的肯定。[19]平番县(今永登)受灾不重,未见人员伤亡,但民房倒塌导致民无栖所,饥寒交迫,县长捐廉,分发给灾民粮食和毡衣救灾[20]
地震造成公路交通断绝,严重影响了救灾工作的开展。因公路被毁,甘肃震灾救济会募集救灾的粮食、毡衣、棉被、帐篷等物资很难运到灾区,修路成为当务之急。因灾区范围广,交通又不便,政府于次年实行以工代赈法,先后雇佣灾民数万人整修公路,其中最后一次雇1.5万人之多。共疏通道路4,桥梁1,大水沟1,又开湖20个。[21]由于工程开工晚,救援迟缓,所以救灾物资数月至一年后才到达灾区,例如,隆德县在震灾之后的第二年才收到京城发来的毡衣一千套,赈济银三千两[22]
3.新闻媒体的作用   
新闻媒体在这次地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震发生一个星期后,国内有《晨报》、《时报》、《大公报》、《民国日报》、《申报》、《南京日报》、《盛京时报》、《大陆报》
等几十家各类报纸的记者考察和报道了这次大震,这是全国新闻媒体首次大规模对自然灾害的综合报道。由于北京政府是在半年后才开展灾害调查的,因此在这一段时间,媒体的报道成为政府和国内外民众了解灾情的唯一渠道,也成为今天研究这场重大灾难的重要史料。从笔者掌握的材料来看,媒体对此次灾难的报道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反应快,16日发生地震,20日《中国民报》就做了报道,在当时的通讯条件下,已是反应非常迅速了;二是报道规模大,灾后,几十家国内报纸都派记者考察和报道了这次地震,信息量十分充足;三是报道范围广,报界除报道甘肃的地震情况外,对陕西、山西、直隶、河南、山东、湖北等十几省受到地震影响的情况也加以报道;四是后续报道时间长,媒体对于海原大地震的后续报道,一直持续到1922年年初。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