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语文卷子 -回复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语文卷子 -回复
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甲卷)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XX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题卡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认真填写,并贴好条形码。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3、 答题时,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二、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议题。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人工智能在许多领域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也带来了一些伦理和社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首先,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便利和效率的提升。在工业生产中,智能化的生产线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在医疗领域,AI技术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方案的制定,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在交通领域,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实现更加高效和安全的交通管理。这些都是人工智能带给我们的实际益处。
然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传统的工作岗位可能会被自动化取代,导致失业问题加剧。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算法可能会存在偏见和错误,导致不公平的决策结果。此外,人工智能还涉及到隐私和安全问题,如何保护个人数据不被滥用和泄露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首先,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强对人工智能
技术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其合法、公正、透明地运用。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其算法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减少偏见和错误的发生。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教育和普及,提高公众对其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其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既带来了便利和效率的提升,也带来了一些伦理和社会问题。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高考试卷全国都一样吗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人工智能的发展只会给人类带来便利和效率的提升,不会带来任何问题。
B.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所有的工作岗位都将会被自动化取代。
C. 政府和企业只要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和管理,就能解决其带来的所有问题。
D. 我们需要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以减少偏见和错误的发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采用了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人工智能的议题,然后分别从其带来的益处和问题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B. 文章在论述人工智能带来的问题时,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列举具体的问题来加强论证的说服力。
C. 文章在提出应对措施时,从政府和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教育和普及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层次清晰。
D. 文章的最后一段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再次强调了人工智能带来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的重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人工智能在工业生产、医疗领域和交通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带来了实际的益处。
B. 人工智能技术的算法可能会存在偏见和错误,因此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C. 人工智能涉及到隐私和安全问题,但只要加强对其的监管和管理就能确保个人数据不被滥用和泄露。
D. 我们需要提高公众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和理解,以促进其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奚以教之?”荆卿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今行而无信 信:信物
B. 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回头看
C. 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高兴
D. 乃今得闻教 教:指教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乃遂私见樊於期
B. 进兵北略地 / 秦兵旦暮渡易水
C.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使故事一开始就进入紧张、危急的气氛中。
B. 太子丹在大军压境之际请荆轲商量对策,荆轲提出用樊於期首级与督亢地图作为信物骗取秦王信任而拜见秦王的主张。
C. 荆轲三问樊於期,先从秦王的刻毒残忍说起,动之以情,进行初步试探;进而从“解燕国之患”的高度阐明利害关系;最后和盘托出行刺打算,征询意愿。
D. 樊於期知道秦王用金千斤、邑万家悬赏他的头颅后仰天长叹流泪,可见他对贪生怕死、要杀自己的人无可奈何且充满悲愤。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5分)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从视觉和听觉写边秋的凄凉景象,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
B. 颔联写客观实景,“白”“明”二字既写景也点明时令,视觉形象
的突出使得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C. 颈联中“分散”“死生”直陈其事,写出了因战乱与亲人分离、生死未卜的无奈。
D. 整首诗情感深沉,诗意含蓄蕴藉,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和百姓的苦难。
6、 诗中的“月是故乡明”是广为流传的名句,请从情感表达的角度简要赏析此句。(6分)
答:这句诗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诗人身处异乡,看到天上的月亮,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故乡的月亮,觉得故乡的月亮更加明亮。这种主观感受实际上是对
故乡的无尽思念和眷恋的体现。同时,这种以月寄情的写法也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含蓄而深远。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操在《观沧海》中描写海水波涛汹涌、气势恢宏的句子是:“洪波涌起”。
(2)李白在《行路难》中用“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诗,借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心情。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两句诗,感慨人生短暂、个人渺小,与广阔的天地和无尽的时光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