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粮食文化传播研究——以陕西省大荔县丰图义仓为例
陕西特美食
广告与品牌研究
150
新闻文化建设  2021.3下
新时代粮食文化传播研究
——以陕西省大荔县丰图义仓为例
赵胜楠    刘姣姣
摘要:仓廪实、天下安。粮食文化凝结了人类最早的智慧和劳动,千百年来不断传承、生生不息。位于陕西省大荔县的中央储备粮库丰图义仓,曾被御为“天下第一仓”,是目前唯一还在使用的古代粮仓。丰图义仓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等多重价值,更蕴含着深厚的粮食文化。但因其现有传播模式的局限性,导致其文化推广度低,基于此,笔者对传播模式提出可行性策略,目的在于推动丰图义仓旅游业发展,推广粮食文化,进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关键词:丰图义仓;粮食文化;传播途径
一、丰图义仓概述
(一)建筑格局1.选址位置
陕西省大荔县素有“二华关渭水,三城朝合阳”的美称,古为秦、晋、豫三省交汇的渡口驿站,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坐落于朝邑镇的丰图义仓,就是1882年由清代军机大臣阎敬铭组织修建的产物。历时4年完工,被御为“天下第一仓”。
丰图义仓建于黄河西岸的老崖上,是仓城合一的建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 级旅游景区、中国黄河50景之一。虽为民办粮仓,但如今仍是重要的国家储备粮基地,承担着一部分储存调销粮食的重任。
2.建筑特
丰图义仓外城墙是夯土城墙,军事作用较强,使整座建筑易守难攻。内城属于砖砌结构,兼具防御和储存功能。内城共有58面仓,一仓一门,独立的砖窑结构使得存取粮食互不影响。仓墙厚度1米左右,高厚的寨墙有坚固安全的防御系统,同时砖窑式结构使得粮仓内常年恒温。虽历经百年风雨沧桑,至今依然能达到粮食“低温、低湿、低氧”的仓储条件要求。(二)文化内涵
历朝历代,储存粮食都是国之重要。2019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提到,要实施新时期粮食安全战略,走中国特粮食安全之路,强调要确保国家粮食安
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1]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作为战略物资的粮食更加凸显其价值。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可见,粮食安全既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是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还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不仅要确保粮食安全储存的问题,更要关注其更深层次的粮食文化。[2]如今,在储粮功能日渐微弱的形势下,丰图义仓正在完成从“谷仓”到精神“粮仓”的华丽转身,“天下第一仓”革故鼎新,挑起了传承粮食文化的时代重担,为传播粮食文化、坚定民族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二、丰图义仓现存挑战
(一)旅游资源开发不足1.旅游价值未被挖掘
在现今旅游资源丰富的情况下,丰图义仓虽有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价值,但在开发它的旅游价值时,只着重于表面上的资源,使得丰图义仓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未被发掘。
丰图义仓对面有建于唐代的金龙高塔和宋代的岱祠岑楼,不远处的朝坂古道,是古时关中盆地通往黄河渡口的唯一途径,目前均未经开发。这使得消费者在游览丰图义仓过程中感到空洞乏味,进而导致景区的整体发展止步不前。
作者简介:赵胜楠,女,汉族,内蒙古巴彦淖尔人,西安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新媒体品牌策划与传播;
刘姣姣,女,汉族,甘肃庆阳人,西安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视觉传达与环境空间理论探究。
广告与品牌研究
151
NEWS CULTURE CONSTRUCTION    新闻文化建设
2.基础设施未成配套
旅游业发展中,为游客提供一个可食可居的旅游环境有利于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进而推动旅游业发展。丰图义仓在距离大荔县城大约20公里的乡村,交通略为不便,且周边没有可供住宿的场所。[3]此外,大荔素有“美食之都”的称号,但丰图义仓周围没有提供当地特美食,这都使得游客在参观结束后不得不返回大荔县城。(二)传播模式墨守成规1.旅游推广缺乏创新
在旅游业中,有效推广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剂良方,良好的推广策略可以取得更大的成效。大荔县的旅游业近年来也有着很大的进步,如:2019年在大荔成功举办的“丝绸之路·美丽大荔”国际马拉松赛,
吸引了来自15个国家及国内31个省、市(区)的运动员参赛。但此马拉松的门槛较低,可重复性高,且举办方没有对丰图义仓进行宣传推广,因此错失了其发展良机。
2.传播途径陈旧单一
传播途径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传播者借助多种方法将信息传递给受传者,使得受传者对品牌形成一定了解。丰图义仓主要通过口头传播和传统媒体传播进行宣传。笔者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得知:大多数游客是通过本地的朋友介绍得知此地。口头传播是传播形式中最原始的一种方法,传播广度低。可见,对于当下受众最广、范围最大的新媒体传播丰图义仓使用较少,这也使得景区知名度低,粮食文化得不到有效传播。
三、丰图义仓发展对策
(一)旅游资源优化整合1.完善配套设施,深挖古迹内涵
丰图义仓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在挖掘资源的过程中,应围绕丰图义仓的历史文化,开发独特的旅游产品。例如,对丰图义仓的构造进行小场景模型化的复制,对设计理念进行演示文稿展示,并对存储的谷物进行保护建设和扩展处理,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主动学习科学知识,进而感受其中蕴含的粮食文化。
大荔县虽景点众多,但都较为普通,为了丰图义仓能更好的突出个性,就必须让配套设施紧跟时代脚步。丰图义仓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劣势,要改善现状,首先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如:设置旅游专线,优化旅游出行工具;同时,为游客提供相应的后勤服务工作,包括食宿、当地特介绍引导等。大荔作为传统美食之都,若能将丰图义仓的粮食文化与当地美食文化相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更有助于粮食文化的传播。
2.利用自身优势,传承红文化
为加强粮食文化建设、对大众进行粮食安全文化教育,丰图义仓先后建成了“粮食历史文化展馆”“红教育基地”“大荔历史文化展馆”,介绍古代仓政、仓储、仓运以及现代仓储、大荔
粮史等知识,以及粮食品种和粮食生产加工器具,还在室外放置了石磨和储粮工具等,参观同时可亲身体验。
2019年,丰图义仓承接了陕西省第39个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的活动,工作人员制作了有关粮食安全、爱粮节粮的宣传展板,为民众发放了粮食安全宣传资料,带领民众观摩粮食文化展,对鼓励大众爱粮节粮起到了推动作用。平日,丰图义仓充分发挥教育实践基地的主观能动性,接待中小学生参观学习,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此类活动不仅对丰图义仓进行了有效宣传,而且很好的传播了粮食文化。因此,应设置更多形式新颖、具有文化传播意义的活动,以带动丰图义仓发展。(二)传播模式与时俱进
1.利用新媒体传播,增强景区影响力
旅游景点的打造是由多种元素共同组成的,包括景区的资源、相关服务、景区的独特之处等。丰图义仓的粮仓资源是无法复制的,可将粮食文化作为其旅游特。在旅游景点服务方面,丰图义仓开发了电子导游功能,游客扫描二维码即可免费获取语音讲解,但整体设计较为简单,甚至文字讲解稿中还有错别字、病句存在。
处于互联网时代下的丰图义仓景区,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将新媒体宣传做广做精。可以将景区文化特与互联网相结合,形成产业链,如: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宣传方式,记录丰图义仓的日常;也可以联合各大旅游网站进行线上门票售卖,不断扩大丰图义仓的影响力。
2.塑造旅游新形象,提高景区知名度
为了让游客对景区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就要传播景区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塑造旅游新形象。如:丰图义仓的组织修建者清代军机大臣阎敬铭,是大荔县朝邑镇人,他为官清廉耿介,有“救
时宰相”之称,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理财专家之一。[4]
可定
期举行纪念阎敬铭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阎敬铭,以此提高丰图义仓知名度;再如:可以借助每年二月二民间祈求丰收的这一习俗,以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大荔县农历“二月二”古庙会为契机,开展营销活动,在吸引更多游客的同时还能提高景区知名度。
参考文献:[1]
崔宁波,王欣媛.新时代粮食安全:挑战、内涵及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与管理,2020(03):5-15. [2]
廖富洲.粮价下跌背景下粮食生产的新问题与新思路[J].中州学刊,2016(10):44-48.
[3]  付晓萌,李稷,王新文.遗产型景区规划策略初探——以大
荔丰图义仓景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10):106-107.[4]
张潇潇. 阎敬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