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守株待兔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
5 守株待兔
     

语文要素
阅读: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和注释读懂课文,能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背诵课文。
2.能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坐车人所犯的错误,比较两则寓言的异同。
人文主题
感受人物的愚蠢可笑,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和注释读懂课文,能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领悟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课件;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课外收集寓言故事,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3.借助插图和注释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明确单元主题
1.看图猜成语。
(1)出示《坐井观天》《画蛇添足》相关的图片,学生猜成语。
(2)拓展:这些成语都属于寓言,你还读过哪些寓言故事?
预设:《亡羊补牢》《画龙点睛》《刻舟求剑》《揠苗助长》等。
2.揭示单元主题,了解学习目标。
(1)明确单元主题。
①引导学生看导语: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启发思考: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习寓言故事。为什么说“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谁能说说自己对这句单元导语的理解?
预设:寓言能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比如学了《画蛇添足》,我知道了如果做事多此一举,反而会坏事。
②引导学生看单元页上的插图。提问:这是什么寓言故事?其比喻义是什么?
预设: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亡羊补牢课文(2)了解学习目标:读寓言,一要读懂故事,二要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二、引入文题,揭示题意
1.出示“守株待兔”图片,提问:谁知道这个故事?请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过渡引入课文: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二篇
文言文《守株待兔》,看看古人是怎样讲述这个故事的。《守株待兔》出自古书《韩非子·五蠹》,这本书记录了许多有意思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是其中的名篇。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让学生结合“株”的注释,尝试说一说“守株待兔”的字面意思。
三、整体感知,读懂故事
1.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1)学生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生字词。
(2)教师检查自读情况,提醒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①读准生字:人 者  复得兔
②读准多音字:而身宋国笑
联系上下文,理解“为”在此处是“被”的意思,因此读第二声。
(3)同桌互读,互相检查,互相帮助。
2.学生二读,读好停顿。
(1)教师范读,学生仔细听,注意停顿。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3)教师巡视,分组齐读,相互评价,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文言文朗读的节奏。
3.学生三读,疏通文意。
(1)回顾旧知:回顾以前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方法,疏通文意可以运用哪些方法?(读注释、看插图、联系上下文)
(2)学生运用以上方法,自主默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3)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株:树桩。可以联系插图理解。
走:跑。拓展词语“走马观花”“飞禽走兽”。
因:于是。
释:放下。拓展词语“爱不释手”“手不释卷”。
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联系文中另一个字“耕”和词语“耕耘”来理解。
冀:希望。注意与“翼”比较区分。
(4)同桌之间讲述故事大意,互相补充、指正。
四、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1.指名朗读课文,看谁读得准确、流利。
2.梳理故事结构:用原文说说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经过: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结果: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小结:一个完整的故事由起因、经过和结果三个环节组成。这篇文言文虽然语言精练,篇幅短小,仅39个字,却把故事讲述得很完整。
五、指导书写,交流评价
1.出示本课要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书写要点。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
(2)重点指导“耕、释、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