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则》的教学反思
亡羊补牢课文《寓言二则》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寓言二则》的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寓言二则》的教学反思 1
寓言故事学生虽然有所接触,但还理解不深。从读懂寓言内容到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是阅读理解的提升,也是寓言教学的难点。于是我先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本身的内容,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加深对寓言的理解,同时剖析寓意,让学生理解寓言的本质,最后将它的寓意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来,引导学生对实例中人物的'行为作出正确判断。
比如:学习了《亡羊补牢》后,你觉得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亡羊补牢还不晚?有的说“当我们犯了错误时,我们亡羊补牢还不晚。”还有的说“当我们现在学习成绩不太好时,我们亡羊补牢,努力学习现在还来得及。”也有的说“当我们得了一些小病时,我们要赶紧引起
重视,免得小病引起大病。”看来学生对寓意已经理解透彻并能运用了。寓言是用一个浅显的故事蕴含一个深刻的道理。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这个深刻的道理中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事。
《寓言二则》的教学反思 2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所选的三则寓言,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近的语言把角刻画的绘声绘影,生动传神,令人读后兴味盎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
1.最投入的课时最美丽的课。教师的热情与活力,快乐与自信会影响、感染学生。这节课上,我情绪饱满,全身心投入,与学生平等对话,入情入境,不像是在上课,而是和学生一起徜徉在文学作品的世界里,享受故事带给我们的快乐。因此,整节课上,学生激情四射,思维活跃,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2.一课一得。在语文课上,与其面面俱到、蜻蜓点水,不如讲深讲透一点。而这堂课我的设计就是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是为让学生学会读书方法而做的准备。
从搜集资料、汇报交流,再到阅读故事,明确寓意,进而总结出伊索寓言的特点,学会阅读伊索寓言的方法,最后拓展到整本书的阅读。环环相扣,目的明确。
3.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上,我把“以学生为本”作为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课堂上,我充分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朗读,畅谈感想,交流读书体会,把课堂交给学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整节课教得轻松,学得愉快。
当然,反思整节课,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1.时间安排前松后紧。学生汇报交流伊索和《伊索寓言》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拓展阅读寓言故事的时间不足,匆匆而过,没有给足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
2.部分学生课前对没有阅读《伊索寓言》,阅读量不足,课堂上只在观看而没有参与,而老师只顾完成教学任务,对这类学生关注的不够。
《寓言二则》的教学反思 3
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也是俺没有预料到的。但同学的回答却让俺看到了
同学的世界是充溢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身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同学为主体,同学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同学的学习行为,充沛体现了以同学为主,让同学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同学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同学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扁鹊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他应该怎么做呢?同学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身的看法,有的谈到了“生命无价”的深刻含义,有的甚至将扁鹊与现在的医生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同学是考虑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同学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
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同学,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同学评
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同学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同学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
三、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同学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规范在总目标的表述中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从同学发展的内在需要动身,注意不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将价值观的引导与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联系起来。《扁鹊治病》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教师在注意上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尊重同学的独特体验,鼓励同学多向思维,多种表达。
《寓言二则》的教学反思 4
由于教学进度上和同规班级差了两课时,所以打算今天一节课把《伊索寓言》上完。
仔细阅读这篇课文,感觉比前面的《成语故事》要简单,简单之处在于:三个成语故事的道理要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自己感悟,而本文的三个故事不仅情节简单,而且文章的最后都用精辟的语言把寓意揭示了出来,似乎不需要老师讲过多的内容。
于是,课就这样进行了。我打破了常规的做法,把三个寓言混在一起讲,也就是先熟悉故事情节,再分别理解寓意。故事情节自然没有问题,因为主人公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狐狸、蝉、狼),而且这些故事在学生还没有入学的时候就已经被当做睡前故事听过许多遍了。
而在揭示寓意的时候,学生虽然能很快地到表示寓意的句子,也能很流利地读出来,甚至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说出自己的理解。但是,我们知道,故事所要揭示的道理已经不能再局限在课文中,局限在几个动物的身上,它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和生活实际相结合。
所以,当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三句话的理解,学生竟然目瞪口呆,无法回答。我突然认识到:学课文就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不能太过简单地看待看似简单的问题,否则,学生的学习是虚的,是无效的。
《寓言二则》的教学反思 5
《人生寓言》两篇课文中,重点放在了第一篇《白兔和月亮》。对这篇文章的赏析非常仔细。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将文中优美的词句一一评析,气氛活跃。有一个同学甚至
回答:“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中的独字用得好,这样说明了这只白兔赏月之才举世无双。”
在概括两篇寓言的寓意上,虽然通过了引导,但是两个班的同学们均把握不准,最后都有同学发现这篇课文的导读中包含了课文的寓意。因此,在课堂引导上还得继续加强。
教学反思:
按照新课程的阅读教学目标要求,阅读叙事类作品要“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我这节课的预设也正是按照这个要求来做的,把重点放在交流阅读感受上。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这样一些体会:
第一,引导学生讨论,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一个有开合度的问题往往才能引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如本课例中的“你喜欢文中的白兔吗?为什么?”这一问题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他们可能答“喜欢”,也可以答“不喜欢”,只要言之成理就行。所以学生回答问题就有了选择,有了灵活性,也便有了个性。
第二,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抓住有价值的信息,善于追问,让学生把一个主问题所涉及到的支问题,关键问题牵涉出来,加以讨论,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取得共同的收获。如在同学们回答了“喜欢”与“不喜欢”之后,我所追的“白兔有了月亮就一定会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是什么?”这正是本课的重难点问题,到此也就水到渠成地加以解决了。
第三,在点评学生答问时,教师应真诚地赞美和指点,让每个答问的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和保持学生长久的语文学习兴趣。
一节课的收获是有限的,本课时的教学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在其后一篇的自主学习探究与交流中就再没能出现如此的高潮了。这正映证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是永远缺憾的艺术吧!
《寓言二则》的教学反思 6
今天的语文课上的是《伊索寓言》中的《牧童和狼》以及《蝉和狐狸》。
上完课觉得今天的课前半节上得很顺利,也就是《牧童和狼》这则寓言故事的教学很顺。而第二则故事稍微逊一点。主要是感觉教师的教学意图和学生的接受方面存在一丝不融
洽。反思一下,觉得主要问题在于教学设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