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感悟词句,了解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正的道理。
【重难点】
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成语“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意思。
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
难点
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正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读课文预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本书《战国策》,想问什么?
生:书里面都讲些什么故事呢?
师介绍:这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是一部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在这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着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襄王听了,很不高兴,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
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给楚襄王讲了一则故事。楚襄王一听,赶紧把爵位送给庄辛,封他为阳陵君,不久庄辛帮助楚王收复了淮北的土地。
庄辛到底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今天咱们就来了解一下。请和老师一起写:亡羊补牢。
二、查预习,初步感知
1.孩子们,看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要说的?
生:“亡羊”是什么意思?
生:“补牢”是“补”什么呢?
你们真会思考,这些问题真让人疑惑啊。孩子们,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故事,探寻答
案,好吗?
2.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预习
孩子们,老师来考考你,过去人们把羊用栅栏围起来,围起来的这个地方叫什么?(羊圈)如果养的是牛呢?(牛圈)
住在你们家周围的人家,除了称呼“邻居”之外,你还可以叫他们什么?(街坊)
认读生字,注音生字词,请小老师领读。
去音认读,解决多音字“圈”
开火车认读
交流识字方法
4.指导书写
孩子们,在认识的字中有两个字要求我们会写
“亡”,仔细观察这个字,结合它的演变,你知道他的意思吗?请大家看甲骨文的“亡”,它是一个人手拿盾牌或盔甲的样子,指的是打败的士兵逃跑的样子,也就是“逃亡”的“亡”。
“牢”字,你能发现什么?甲骨文的“牢”的字形,是指有一头牛,外面用栅栏把他们圈养起来,就是“牢”的意思。
请大家描红一个写两个。教师巡视指导。
同桌互相评价
三、读悟品,理解课文
1.交流孩子们, 把字放到课文里再读一遍,你会读得更好吗?请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2.孩子们,刚才你们的疑问都解决了吗?谁来说一说?
3.请学生说说自己已经解决的疑问和还没有解决的疑问。
交流:
“亡”是什么意思?“牢”指的是什么?“亡羊补牢”就是指丢失了羊之后把羊圈补好。
4.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生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5.解决问题:羊是怎样丢失的?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吗?
生文中句子回答。“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6.“窟窿”你怎么理解的?
生:指的是破洞。
师:难怪这两个字都有“穴宝盖”呢。
7.街坊发现了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从这几话中你体会到街坊的什么心情? 请你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读吧。(着急、关心)
8.养羊人的态度又怎样呢?“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满不在乎、不以为然)
9.结果怎样呢?“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此时你想对他说什么?
10.第二次丢了羊之后,那个人的心情如何呢?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呢?(后悔)
随意他采取了行动“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11.对比句子,体会用词的准确和恰当:
A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B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去掉“赶紧”和原句读起来有是不同的感受呢?
12.小结:养羊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能够马上改正,正所谓“亡羊补牢 为时不晚”。
四、知寓言,总结升华
亡羊补牢是一则寓言故事,什么是“寓言”呢?介绍: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五、巧拓展,同主题阅读
1.《战国策》里的故事还要很多,今天咱们再来了解一个-----“画蛇添足”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3.生自由交流,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想法。
4.阅读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农夫和蛇”。
5.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六、明道理,课堂总结
同学们不仅了解了故事,还从中明白了道理,小语言大道理,希望孩子们课外也多阅读寓言故事,学习做事,学习做人。
七、练思维,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学情分析
 
亡羊补牢课文本班共有44个孩子,孩子们的阅读基础不同,学习接受力不一样,造成了孩子们之间的差异。但是在进行课前交流时,我了解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对寓言故事感兴趣,读故事欲望浓厚。他们在课外阅读中多多少少都读过一些寓言故事,再加上课文选编的两则寓言故事
内容较浅显,所以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不会有太大的难度。本单元所选编的几篇课文故事性较强,且贴近学生的认知识记,因而在进入本课的学习时,孩子们能够对几篇课文充满浓厚的阅读兴趣,并完全可以通过自主阅读大致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同时,由于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品读感悟能力,所以能够大略体会到重点词语及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重要作用。但是,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深度更多地还停留在感知故事内容的表层,可能无法真正体会课文中所反映的深刻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熏点词句进行揣摩体会,让他们在读、思、品、议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寓言内涵的体悟。
《亡羊补牢》效果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测评练习的情况,总体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目标达成效果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第一个目标“会认10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在识字环节已经完全实现,孩子们能够正确认识本文中出现的10 个生字,本节课写的2个字“亡、牢”经过巡视和学生的互相评价,发现全部学生会写,在对字体结构的整体把握上,个别孩子还需要进一步练习。
第二个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在课上已经完全达到。孩子们通过“质疑---品读---感悟----表达---交流”的环节,实现了对寓言的理解和成语“亡羊补牢”的理解。
第三个目标:“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 体会句子表达的不同,通过对比,请孩子们通过读一读感受句子表情达意上的不同,从而体会词语使用准确与恰当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感悟词句,了解寓意。”在课文的学习中已经达成,孩子们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品读课文感知内涵,读中品,读中悟,并学会语文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正的道理。”通过对任务的分析,对课文语句的品读,孩子们懂得了寓言所表达含义,达成了此目标。
“测评练习”效果分析:
1.100%的孩子会认读本课所学的10个生字,100%的孩子会写本课所学的2个生字,对基础知识已经全部掌握。
2.对于本则寓言所蕴含的道理,100%的孩子可以基本说出,90%的孩子可以恰当表达和描述。
3.对寓言的课外阅读和积累,存在差异,有的孩子阅读量高,积累的寓言故事较多,有的孩子课外阅读量较少,积累的寓言故事相对较少。
《亡羊补牢》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办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三篇课文,有古代寓言故事,有现代学生生活故事,有童话故事,有人物也有动物,每个故事都寄寓了深刻的道理。故事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引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使他们获得丰富的启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