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邹忌讽齐王纳谏
西汉刘向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相关试题及答案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它是由西汉(朝代)的刘向(人名)根据战国时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活动的史料编订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史记》纪传体,《左传》编年体。)
2.请概括邹忌是怎样成功地说服齐王的?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相关试题及答案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它是由西汉(朝代)的刘向(人名)根据战国时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活动的史料编订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史记》纪传体,《左传》编年体。)
2.请概括邹忌是怎样成功地说服齐王的?
[答]先以自己的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然后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劝谏齐王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3.你还知道哪些古代政治家力谏自己的君王“战胜于朝廷”的,请举例。他们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答]魏征劝谏唐太宗,诸葛亮劝谏蜀后主刘禅;委婉的劝说,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注意语言委婉。
4.“王曰:
善。””一句中的“善”表明了齐威王什么样的态度?
[答]表明了齐威王对邹忌劝谏的肯定(或赞同)
5.你从课文的内容中感悟到了什么?请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谈感悟。
【参考示例1】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劝告,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取得成功。
【参考示例2】在帮助教育一个人时,要结合自身的感受,委婉地劝说别人,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3.你还知道哪些古代政治家力谏自己的君王“战胜于朝廷”的,请举例。他们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答]魏征劝谏唐太宗,诸葛亮劝谏蜀后主刘禅;委婉的劝说,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注意语言委婉。
4.“王曰:
善。””一句中的“善”表明了齐威王什么样的态度?
[答]表明了齐威王对邹忌劝谏的肯定(或赞同)
5.你从课文的内容中感悟到了什么?请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谈感悟。
【参考示例1】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劝告,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取得成功。
【参考示例2】在帮助教育一个人时,要结合自身的感受,委婉地劝说别人,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6.说说《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和齐威王的形象。
[答]邹忌是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忠于职守,勤于王事。他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头脑冷静,善于思考,观察事物深入细致,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齐威王是一位有魄力的开明君主。他深深懂得收买民心的重要,勇于听取不同的意见。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对齐威王有美化的成分。
7.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课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答]不错。如果不注意说话的方式,忠言是逆耳的;但如果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忠言就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8.邹忌是怎样分析“王之蔽”的?
[答]他采用类比推理,由平凡小事推到治国之道,由自己推及齐威王,由妻子推到宫妇,由小妾推到朝廷之臣,由来客推到四境之内的百姓。这种逻辑性强的推理,说服力强,浅显
[答]邹忌是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忠于职守,勤于王事。他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头脑冷静,善于思考,观察事物深入细致,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齐威王是一位有魄力的开明君主。他深深懂得收买民心的重要,勇于听取不同的意见。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对齐威王有美化的成分。
7.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课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答]不错。如果不注意说话的方式,忠言是逆耳的;但如果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忠言就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8.邹忌是怎样分析“王之蔽”的?
[答]他采用类比推理,由平凡小事推到治国之道,由自己推及齐威王,由妻子推到宫妇,由小妾推到朝廷之臣,由来客推到四境之内的百姓。这种逻辑性强的推理,说服力强,浅显
易懂,表明邹忌不光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也是一个善于进谏的人。
9.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齐威统治前期,朝政上确实存在很多蔽端,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二: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孰视之( ) (2)臣之妻私臣( ) (3)时时而间进(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令初下,臣进谏,门庭若市。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冷静思考,由己及君,现身说法,劝
9.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齐威统治前期,朝政上确实存在很多蔽端,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二: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孰视之( ) (2)臣之妻私臣( ) (3)时时而间进(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令初下,臣进谏,门庭若市。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冷静思考,由己及君,现身说法,劝
说齐王除蔽纳谏。
B.齐威王的可贵之处在于有自知之明,能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使齐国在内政治清明,在外“战胜于朝廷”。
C.讽喻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文章用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从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服力强。
D.本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开头详写比美,为下文做充分的铺垫,突出了进谏的作用和纳谏的效果。
答案:
6.(1)孰:仔细(2)私:偏爱(3)间:间或,偶然。(每项1分,意思对即可。)
7.(1)(2分)(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关注点:“自视”(看看自己)、“弗如远甚”(远远比不上)。
(2)(2分)命令刚下达,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关注点:“初下”(刚发布)、“若市”(如同市场)。
8.D[“开头详写比美”不对,是详写邹忌与妻、妾、客的对话,以及邹忌比美后对这些对话的反思领悟。]
B.齐威王的可贵之处在于有自知之明,能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使齐国在内政治清明,在外“战胜于朝廷”。
C.讽喻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文章用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从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服力强。
D.本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开头详写比美,为下文做充分的铺垫,突出了进谏的作用和纳谏的效果。
答案:
6.(1)孰:仔细(2)私:偏爱(3)间:间或,偶然。(每项1分,意思对即可。)
7.(1)(2分)(邹忌)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关注点:“自视”(看看自己)、“弗如远甚”(远远比不上)。
(2)(2分)命令刚下达,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关注点:“初下”(刚发布)、“若市”(如同市场)。
8.D[“开头详写比美”不对,是详写邹忌与妻、妾、客的对话,以及邹忌比美后对这些对话的反思领悟。]
注释
邹忌(zōu j
):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曾任齐相。
讽: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谏:指批评意见。
齐王:即齐威王。
纳谏:接受规劝。纳,接受,接纳。
修:长,这里指身高。
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
昳丽:光艳美丽。
朝(zhāo)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朝,早晨。
窥镜:照镜子。
孰:谁,哪一个。
与:和……比。
及:比得上。
旦日:明日,第二天。
孰视之:孰,同“熟”,仔细。之,代指城北徐公。
弗(f
)如远甚:远远地不如。弗:不。
寝:躺,卧。
美我者:以我为美。
私:偏爱,动词。
诚知:确实知道。
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以为,认为。于:比。
地:土地,疆域。
方:方圆纵横。
宫妇:宫中的姬妾。
左右:国君身边的近臣。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旦日:明日,第二天。
孰视之:孰,同“熟”,仔细。之,代指城北徐公。
弗(f
)如远甚:远远地不如。弗:不。
寝:躺,卧。
美我者:以我为美。
私:偏爱,动词。
诚知:确实知道。
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以为,认为。于:比。
地:土地,疆域。
方:方圆纵横。
宫妇:宫中的姬妾。
左右:国君身边的近臣。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之:音节助词,不译。
蔽:蒙蔽,这里指指受蒙蔽。
善:好。
乃:于是,就。
面刺:当面指责。面,当面。刺,指责,议论。
受:给予,付予。
谤讥于市朝(ch
o):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刺。谤讥,指责,议论。市朝,公共场合。
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时时而间(ji
n)进:有时候有人偶然进谏。间进:偶然有人进谏。间:间或,偶尔,有时候。进:进谏。
期(jī)年:满一年。期:满。
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蔽:蒙蔽,这里指指受蒙蔽。
善:好。
乃:于是,就。
面刺:当面指责。面,当面。刺,指责,议论。
受:给予,付予。
谤讥于市朝(ch
o):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刺。谤讥,指责,议论。市朝,公共场合。
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时时而间(ji
n)进:有时候有人偶然进谏。间进:偶然有人进谏。间:间或,偶尔,有时候。进:进谏。
期(jī)年:满一年。期:满。
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
厉害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
背景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
背景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
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使诸侯采纳,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赏析
文章以“孰美”的问答开篇,继写邹忌暮寝自思,寻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因为,并因小悟大,将生活小事与国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由自己的“敝”,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敝甚”,充分显示了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与娴熟的从政谋略。邹忌正是以自身的生活体悟,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整顿吏治,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一部分,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作者先刻画了邹忌的外貌:身材魁梧,仪表堂堂。“窥镜”“自视”,逼真地刻画出他不无自得的神情。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也与下文见徐公后“弗如远甚”的自惭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烘托出他感到受蒙蔽的心情。明明
赏析
文章以“孰美”的问答开篇,继写邹忌暮寝自思,寻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因为,并因小悟大,将生活小事与国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由自己的“敝”,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敝甚”,充分显示了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与娴熟的从政谋略。邹忌正是以自身的生活体悟,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整顿吏治,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一部分,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作者先刻画了邹忌的外貌:身材魁梧,仪表堂堂。“窥镜”“自视”,逼真地刻画出他不无自得的神情。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也与下文见徐公后“弗如远甚”的自惭心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烘托出他感到受蒙蔽的心情。明明
是“弗如远甚”,可他的妻、妾和客却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显然是由于各自特殊的原因,使他们没有勇气说出真实的情况。这里,三个人的回答,由于身份和心理不同,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上却有明显的不同。妻的回答表现了妻对他由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妾因其地位低下,与主人之间并没有多少真情可言,但又不能不顺从,所以她的回答就有些勉强,说话比较拘谨,不敢越雷池一步。客人的回答则明显地流露出奉承的意味。
难能可贵的是,邹忌在这一片赞扬声中,并没有昏昏然,忘乎所以,而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先是“不自信”,等见到徐公后,又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弗如远甚”,甚而至于“暮寝而思之”。
这一段,作者并没有把人物局限于家庭琐事之中,一般性地写他不因妻、妾和客的赞美而感到自满,而是将人物形象进一步提高、升华,由自身想到国家,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于是“入朝见威王”。
第二部分,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这一段是课文的中心部分。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
难能可贵的是,邹忌在这一片赞扬声中,并没有昏昏然,忘乎所以,而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先是“不自信”,等见到徐公后,又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弗如远甚”,甚而至于“暮寝而思之”。
这一段,作者并没有把人物局限于家庭琐事之中,一般性地写他不因妻、妾和客的赞美而感到自满,而是将人物形象进一步提高、升华,由自身想到国家,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于是“入朝见威王”。
第二部分,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这一段是课文的中心部分。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
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里,没有对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王之蔽甚矣”一句,点明了进谏的主旨,犹如当头棒喝,一针见血,使其猛醒,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邹忌敢下结论的原因:一是邹忌曾任齐相,是国家的重臣,言不在私而益于公,所以他无所顾忌;二是以小见大,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国君的受蒙蔽,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三部分,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立即发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齐王纳谏之后,齐国果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门庭若市”说明在此以前,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时时而间进”说明最初的进谏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齐威王已经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弊政。“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威王已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政治清明。齐威王纳谏去蔽,从而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邹忌敢下结论的原因:一是邹忌曾任齐相,是国家的重臣,言不在私而益于公,所以他无所顾忌;二是以小见大,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国君的受蒙蔽,这种现身说法的方式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第三部分,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立即发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齐王纳谏之后,齐国果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门庭若市”说明在此以前,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时时而间进”说明最初的进谏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齐威王已经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弊政。“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威王已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政治清明。齐威王纳谏去蔽,从而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