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
揭阳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
1.阅读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略)
【乙】伏伽曰:“臣闻‘性相近,习相远’。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不可不择。大抵不义无赖及驰骋射猎歌舞声慢游之人,止可悦耳目,备驱驰,至拾遗补阙,决不能也。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愿选贤才,澄僚友之选。”
    帝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朕惟寡德,不能性与天道,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公卿士罕进直言。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二十八》)
【注释】①伏伽:孙伏伽,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②子姓:子孙,子孙辈。③僚友:指官职相同的人。 ④帝:指唐高祖。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②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齐王下令后,当面讽刺齐王者可以接受上等奖赏。
B.齐国和燕、赵、韩、魏打仗,最终战胜了这些国家。
C.“不义无赖”及“慢游之人”,只可用来愉悦耳目,以供骑马奔驰。
D.孙伏伽指出唐高祖的过失,无所避讳。
(4)劝谏有多种方式,邹忌委婉劝谏,通过家事、国事类比得出了“________”的结论;孙伏伽直言进谏,通过分析今世前朝希望唐高祖“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5)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子中划线 词,分析齐威王和唐高祖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王曰:“善。”下令……
帝大悦,诏……
2.阅读
【甲】《曹刿论战》(略)
【乙】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曰:“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节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③济:过河。④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⑤迨:趁着。⑥陈:同“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伍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彼竭我盈,故之战胜________
②忠之也________
③宋公与楚人战于泓之阳________
④然后襄公之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与之乘,战长勺。
A.宋公与楚人期战泓之阳
B.行者休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
(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5)阅读【甲】【乙】两文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周武王克殷,封姬姓于巴,爵之,建都江州,为南土诸侯之首。周之季世  , 巴国有乱。将军蔓子性行刚烈,晓畅军事,夙夜筹谋。遂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终救巴,蔓子亦身披坚执锐。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借楚之威,克弭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祸难,诚许楚王城,然巴土不可分。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死国,以头授楚使。楚王叹曰:“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
(节选自《华阳国志》,有删改)
【注】①季世:末代。②弭:平息,消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牺牲玉帛________
②齐师败绩________
夙夜筹谋________
④乃自刎以死国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    屠乃奔倚其下
B.何以战                许以三城
C.公问其故              巴国葬其身
D.小大之狱              封姬姓于巴,爵之
(3)给【乙】文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彼竭我盈,故克之。
②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
(5)【乙】文中楚王为何要“以上卿之礼”来厚葬巴蔓子将军?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雨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责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节选自《墨子·贵义》)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故患有所不也________
不若手足之贵也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不为得也        富贵,无相忘
B.所欲有甚生者      万事莫贵
C.不为苟得也        必不为。何
D.所识穷乏者得我    呼尔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事莫贵于义也。
(4)两文都很推崇“义”,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是(    )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⑤2017年7月6日,来自哈尔滨的侯爽在危急时刻,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地站出来,在高空中同闹事乘客
搏斗,维护了飞机上全体人员的安全。
A.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②⑤
(5)【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练习。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含义。 
①故患有所不也   辟:________
蹴尔而与之    蹴尔:________
③乞人不屑也   不屑:________
④是亦不可以乎   已:________
(3)下列各组画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由是则生有不用也  妇拍鸣之(《口技》)
B.此之谓失本心  真不知马也(《马说》)
C.所识穷乏得我与   至于负歌于途(《醉翁享记》
D.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谈一种即可)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6.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曾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
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  , 不鼓不成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