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重难点精讲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难点精讲
主干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昳.丽()衣冠.()寡.人()谤.议()
窥.镜()纳谏.()邹.忌()期.年()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我孰与
..城北徐公美?
孰与:
②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闻:
③期年
..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期年:
虽: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③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文学常识填空。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___,这是一部史书,主要记述___的言行,西汉时经___编定。
5.读完全文,你觉得齐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点击思维
1.注意“冠”和“期”在本文中的读法。
2.要结合具体语句和工具书准确解释文言词语,这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此处的“闻”是“使……听到”的意思。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要准确流畅,特别是关键性词语要翻译准确,如①中的“孰与”,②中的“莫不”,
③中的“市朝”等要翻译准确。
4.《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记事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后经汉代刘向整理,定名《战国策》,沿用至今。这部书的内容是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
议或辞说。《战国策》所记人物是复杂的,有纵横家,如苏秦;有义士,如鲁仲连、唐雎、颜;有不怕死的勇士,如荆轲、聂政。这些人物形象逼真,刻画得栩栩如生。
5.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提炼课文的主要信息。
名师导学
1.理清结构:
邹忌齐王
妻私宫妇左右
妾畏朝廷之巨
客有求四境之内
受蔽甚矣
2.语言特: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只有三百四十三个字的短文。然而,它的语言却很有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语言朴实,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是其特之一。这篇文章没有用什么华丽的词藻,更没有堆砌什么形容词,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文章一开头,用“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十个字把邹忌的形貌作了简括介绍,接下去三问谁美,用了几句简洁明了的话,写出邹忌每一问时的不同心情,合情合
理,真实可信。接下去,就写威王采取的行动及其效果,全用朴朴实实的记叙来表达,却收到了发人深省的效果。语言形象,对话动作栩栩如生,是其特之二。邹忌提问之后,他们分别作了回答。他们的回答,话不多,意思也差不多,却十分合乎人物的身份特点。三个人的回答各不相同,作者就抓住了细微的区别,来刻画人物的形象。妻说话较为随便,只要丈夫高兴,怎么说都可以。妾不敢不当妻的应声虫,还要尽量少说。而客毕竟是“外来”者,说话就较为谨慎,又要让邹忌高兴,又要不让人看出是阿谀奉承。妻偏爱他,妾有点儿怕他,客有求于他,这样就决定了这三个人说的话总与事实偏颇;但由于三个人的地位、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这三者的偏颇又各不相同。文章剪裁巧妙,当详处以十当一,当略处以一当十,是其特之三。
3.把握重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结构特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结构很有特,从头到尾一直采用三层排比的手法来写,形成结构层次的对称美。
邹忌有“三问”:一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二问妾:“吾孰与徐公美?”三问客:“吾与徐公孰美?”
相对应的有“三答”: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受蒙蔽的三个原因:“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相对应类比出齐王受蒙蔽的三个原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齐王纳谏后有“三赏”:“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相对应“三赏”后就有“三变”:“令初下,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与徐公比美这一事件的发展在时间上是三层:“朝服衣冠,窥镜;“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相对应邹忌的思想认识转变过程也是三层:“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
全部事件的发展过程也是三层:邹忌联系自己类比讽谏是第一层;齐王纳谏悬赏征求意见是第二层;临近诸侯都来朝见齐王是第三层。
4.攻克难点:
课文参考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5.质询疑点: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这部分内容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讽谏无关,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正面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最后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写出了邹忌讽谏齐王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从全文看,第一部分的叙事是第二部分设喻说理的前提,第二部分是设喻说理本身,第三部分则是第二部分的必然发展和结果。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结构严谨。此外,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主干知识
1.yì  guān  guǎ  bàng  kuī  jiàn  zōu  jī
2.①孰与:比……哪一个……
②闻:使……听到
③期年:满一年,一周年虽:即使
3.①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
②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③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4.《战国策》战国时代策土刘向
5.有邹忌这样善于讽谏的臣子,又有齐威王这样从善如流的国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