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的成因及其作用》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的成因及其作用》教案及反思
第11周 
星期 三   
学科
科学
年级
班级
5
授课内容
地震的成因及其作用
课前准备
[学生]学生收集关于地震发生时情境的资料、干泥土。
[教师]剪成两半的塑料盒、水、泥、保鲜膜。
授课者
科学老师
教 学
目 标
1.能够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2.能够通过阅读资料、观察图片和视频、分析地震后给地表带来的变化。
3.能够制作关于抗震防灾的手抄报,宣传防灾的常识。
1.聚焦
展示地震视频。
教师:从视频中你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发生了地震,房屋倒塌,地面裂开,引发海啸……
教师追问: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时又会发生什么?会给地球表面带来什么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探讨地震的成因和地震的影响。
(板书: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设计意图]地震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感兴趣的话题,通过视频呈现,引起学生共鸣。通过问题提出,给予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同时揭示本课学习主题。
2.探索
任务一:了解地震的成因
(1)猜测成因
教师:小组讨论地震的成因是什么?同学们要进行有依据的猜想,可以根据之前我们学过的地球结构、地壳运动等知识进行猜测和假设。
学生交流、汇报:①地球板块产生撞击、碰撞;②地球板块裂开;③地球内部运动导致岩石圈错位或破裂;④地球内部运动的产生的能量需要得到释放……
教师整理、板书。
(2)收集证据
教师:地震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地震发生时地球内部的样子,但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进行探究。阅读课本26页的实验步骤。
课前已经让同学们准备好了实验材料,你能说出材料对应的实际物体吗?
学生:两半拼接的小盒代表地壳中的两个板块,铺在小盒中的泥代表岩层,拉开或挤压代表岩层受到的力。
教师:观看实验操作,重复注意事项。
教师:在实验时要注意观察什么?
学生:①要注意观察“地面”的变化;②观察“地面”断裂、隆起的位置与“板块”对接边界的位置关系。
学生动手实验,完成记录单。教师巡视。
(3)建构解释
教师:通过实验,你观察到哪些现象?
学生:①当很用力用手拉开盒子的时候,“地面”裂开了,而用手挤压盒子时,“地面”隆起形成了褶皱。②裂开和隆起的位置大都发生在“板块”对接边界。
教师:实验现象能作为证据来说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拉开或挤压盒子相当于板块相互分离或碰撞,当力气达到一定程度地面会裂开或者隆起相当于地球内部的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猛然释放,造成了陆地表面的形状发生变化。
教师:这是自然界中能到的岩层模样。观察下面两张图,试着对地震的成因做出解释。
学生:岩层发生弯曲是因为受到了挤压,发生断裂和错动是因为板块发生分离。
教师:观看地震成因的科普视频。
师生总结:组成岩石圈的六大板块在不停地运动,它们相互碰撞、彼此分离。在这样的过程中,地壳或岩石圈会发生机械变形、变位,比如褶皱、断裂、地震等。板块边缘构成地球表面的活动带,是地震高发地区。(留下猜想正确的板书,其余摘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地震成因进行有依据的猜想可以将学生的观点聚焦,明确模拟实验的目的,体现活动之间的紧密关联。引导学生关注每一种材料代表什么,明确模拟关系进而明确观察点。实验现象、图片和视频为学生提供了表达依据,便于学生基于证据进行解释,让学生有话可说,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任务二:了解地震给地表带来的变化(课前已要求学生收集地震发生情境的资料)
教师:你们知道地震发生时有什么现象吗?是从哪里了解到的?
学生:从电视或网络中看到过的地震情景:地震会破坏房屋、路面。从科普读物的阅读中知道了地震会引起海啸、山体滑坡,给人类带来很大的灾难等。
教师:观看汶川大地震的视频,阅读课本28页两篇关于地震的资料,请同学们结合视频、图片分析地震发生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通过对资料的深入分析,你们发现了什么?(板书:作用  改变地表形态)
学生:①可以看到唐山地震后路面裂缝、塌陷,铁轨扭曲变形的情况。②汶川地震后,唐家山形成的堰塞湖。
教师补充解释:堰塞湖是河道因山崩、地震、滑坡、冰碛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流阻塞而成的湖泊。
师生总结:地震会给地形地貌带来改变:地震会使地面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强烈的地震会使一个地区的地形地貌发生巨大的改变。(板书:地面断裂、隆起、山体滑坡、泥石流、堰塞湖)
教师追问:现在你能对第一课中香港地质公园弯曲岩层的形成做出解释了吗?
学生:岩层在板块运动中因为受力而发生波状弯曲。
[设计意图]搜集处理信息是科学探究8个要素的组成部分,是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点,要求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对资料分析、整理、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反思第一课关于“弯曲岩层”的认识,将本课基于证据获得的解释与之前的猜想相比较,对自己的先前猜测进行完善或纠正,反思地震对地表产生影响的认识。
任务三:制作抗震防灾海报
教师: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自救呢?(板书:抗震防灾)
学生:跑到空旷的地方,躲在桌子下……
教师: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地震时自救的知识呢?下面我们通过一小段视频了解一下吧。
教师:通过视频我们知道地震时要就地避险,地震后要迅速撤离,为了让大家对地震抗震防灾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搜集关于抗震防灾的资料,可以制作抗震防灾的海报,下节课我们开展汇报后,互相观赏作品。
[设计意图]需要教师提供展评的时间和空间,将活动的目的有效达成,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防震意识。
3.研讨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试着分析一下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是剧烈的还是缓慢的?为什么?
学生: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是剧烈的。地震会使地面断裂、隆起,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它们几乎是在一瞬间就改变了地表的形态。为什么会地震
(板书:剧烈)
[设计意图]梳理、回顾本课学习内容,再次明确地震对地表的影响是强烈的,属于地球的内部力量,是内在因素,与后面学习的风力和水力进行区分。
4.拓展
推荐《WOW!地球档案》。
[设计意图]此书包含地震、火山喷发、板块漂移等自然现象,大峡谷、平原高原盆地等地形地貌,可以丰富学生对地球的认知,永葆学生的好奇心。
教学反思
五年级的学生可能没有经历过地震,但是会从各种媒体上知道地震和地震带来的影响,知道它是一种灾害性地质现象。并通过上节课的知识铺垫,学生知道了地壳运动对岩层的影响。但学生对于地震的成因、地震发生后地形地貌的变化不是很清楚。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产生原因的兴趣,并形成科学的解释,了解应对措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