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公务员要考什么科目
2023公务员要考什么科目
公务员要考什么科目
    公务员考试需要考《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与《申论》两科。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考试没有指定教材。有关情况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相应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的考试大纲。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行政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五个部分。A类、B类、C类试题均包括五个部分内容。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常见的题型有:片段阅读、((文章)阅读)、选词填空等。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申论
    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考公务员需要什么条件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公务员报考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3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出生),2022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8年10月以后出生);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主要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设置10%—15%的计划,用于招录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和在军队服役5年(含)以上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地处艰苦边远地区的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按照《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要求,采取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等措施,适当降低进入门槛。
    招考职位明确要求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报考者须具备相应的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
历,是指在县级及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在军队团和相当于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退役士兵在军队服现役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报考中央机关的,曾在市(地)直属机关工作的经历,也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计算时间截止到当年10月(具体以当年报考通知为准!)。
    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人员、被开除公职的人员、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
    报考者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成回避关系的职位。
    国家公务员(面试)技巧
    面试考查考生的全方面能力,其中言语表达能力可谓是贯穿于面试始终,甚至直接关乎
着面试的成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诸多考生的面试备考中会发现,平时生活中能够侃侃而谈,但是一到考场就出现回答磕磕巴巴、口头语“嗯”“啊”“这个”“那个”“然后”频出、或者是词不达意、逻辑词使用不当等问题。那如何才能应对这些问题,在面试中做到对答如流呢?
    第一,善用逻辑词,清晰表达。部分招录单位很多时候是给考生稿纸的,考生在作答前都有思考时间,但是很多考生在列提纲时就没有使用逻辑连接词的习惯,在答题时又经常会一锅烩,把所有内容杂糅到一起,最终导致在紧张的面试考场忘记要说什么,而出现磕磕巴巴的情况。还有部分考生虽然有使用逻辑词的意识,使自己的答题显得有条理一些,但是常常出现逻辑词混搭的情况。这就需要考生能够善于使用逻辑词,例如:“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一方面……,另一方面……”。
    第二,加强积累,夯实基础。云南省考、事业单位的面试中多数都会考查当下的时政(热点)、(政策法规)等内容。这个部分是需要考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私下需要进行大量的积累。可以通过“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学习强国”
、“云岭先锋”等官方app平台,抖音、微视频等平台,通过多(渠道)的方式进行大量的积累。不需要去背热点理论,而是理解这些热点,用自己的话将热点表述出来,可以是金句,背景、原因、意义、危害及对策角度,这样在答题中才能有的放矢地表达出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