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鲁考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C卷[小编推荐]
第一篇:2018年鲁考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C卷[小编推荐]
2018年鲁考(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C卷)
给定资料
1.2017年12月29日晚,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教学楼五楼二中教室正在进行一场人文讲座,刘教授关于“诗和远方”“历史唯物主义与浪漫主义”等人生意义的哲学思考不时引发学生们的热烈掌声。自1994年以来,这样的讲座已经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了2200多期,直接参与并受益的听众达数十万人。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是人文讲座的最初倡导者,率先在理工科高校中举起人文素质教育大旗,在全国教育界形成独树一帜的人文“景观”,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和认可。
杨院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谈了他对当代大学教育的看法。记者问:“有人觉得人文讲座对理工科学生的就业帮助不大,您怎么看?”杨院士说:“我觉得张口闭口‘有用没用’的人,太短视!有个毕业生到浙江一家高科技企业应聘,因为知识面很宽,他的复试成绩很好。他把原因归
结为人文讲座听得多,他在校期间一共听了400多场讲座。我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同学们不要太短视了。其实,有时候无形的东西才是最有用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力’没有错。没有金属的发现,就没有农业革命;没有蒸汽机的发明,就没有工业革命;没有电磁现象的发现,不可能有第二次工业革命。但是谁发现、谁发明的?人!人靠什么支持?精神!老子有一句话:‘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可以理解为科学技术,‘无’则是精神力量。现在我带的博士还必须背诵《老子》、《论语》,很多人问这有什么用。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这些知识终究是有用的,因为人还是要有点精神生活的。”记者又问:“就业毕竟是现实的,谁也不想输在这个起跑线上。为了就业,一些学生明显地重‘术’而薄‘道’。您怎么看?”杨院士回答说:“什么才算是好工作?哪有绝对标准,只是不同的价值取向而已。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大学究竟是要帮助学生个好工作,还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好公民。”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大学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大学建成了一批国家级科研基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为经济建设解决了一批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成效,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在校大学生
规模已位
居世界第一,大学教育由精英化进入了大众化阶段,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由大学输往社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无法顺利到理想的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大学生工作成为社会上热议的话题,也引发了大学校长和专家学者的思考。目前,在某知名网络教育频道组织的一次大学教育论坛上,针对大学教育如何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需求,一些大学校长、专家学者和热心网友纷纷发表意见。
A校长说:我是研究机器人的,希望机器越来越像人,但作为校长,我担心把人培养得像机器。我观察过学校的毕业生,发现一个蹊跷的现象:一些留校的学生最初很有创意,待了几年后,就没什么想法了;送到国外,又发展很快。我不禁思考:现在的大学到底怎么了?
B学者说:有些大学不顾自身条件盲目扩招,生源质量下降。有的学校教师队伍呈现结构性短缺,教学用房紧张,教学仪器设备老化,难以保证正常教学的需要。不仅如此,有些分明是在水产研究、地质研究上有专长的学校也大量开设金融、管理等热门专业。这些违背教学规律,强调应用性和功利性而盲目扩招、任意设置专业的做法,使大学教育质量明显
明升实降,也造成同一领域毕业生的就业大撞车,人为制造了就业难度。
C教学副院长说:现在的大学不再是纯粹做学问的象牙塔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化因素影响到大学的各个角落。很多学生上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毕业后能到一个很不错的工作,取得较好的回报,很多学生在选择课程时,大都选择实用性很强的,对于理论性较强、缺乏实践应用的学科则不感兴趣。而一些老师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在本校教授课程的同时还到校外做兼职,有时为了校外工作不惜耽误学生的正常上课。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离,不是围绕人的幸福和快乐而上大学,也不是为了让人类更好地可持续发展而上大学,而是为了票子、车子、房子。
D校长说:现在大学行政化的教育管理体制对大学实现学术自由、教育独立和人格本位有所限制。从学校设立、办学定位、领导的选择到招生标准、招生名额、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再到教育资源的分配、教师科研课题的确定、成果评奖、教师职称评定等,行政的控制和干预无所不在。教育没有了独立性,难以按自身规律去发展。
E老师说:一些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指标中,科研项目、论文占了70%以上,而教学任务占比不到30%,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这种重科研轻教学的考核制度使老师们为了生计和前
途,忙于跑课题、写论文、拉科研经费,不能安心教学。教授们不愿给本科生上课,年轻教师对教学也敷衍了事,沿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培养质量大打折扣。为完成科研任务,拼凑论文或是将一篇论文分成几篇发表的情形时有发生,甚至还出现剽窃、抄袭等学术现象,败坏了大学的学风。
F网友说:现在大学的招生、培养还是“严进宽出”,只要考进了大学,四年以后绝大多数都能毕业。这使得无数挤过高考独木桥的大学生,失控于大学宽松而闲散的环境,而高校又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或者训而不督,或者督而不导。对专业课的忽视和对现实的追求,直接导致学生上大学与拿文凭挂钩、与学知识脱钩。一些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差、心理素质差,很难承受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G网友说:大学教育不能产业化,大学教育不是可资开发的产业,而应该是有待扩展的公共事业。现在越来越高的学费,加上日益高涨的生活成本,不仅增加了家庭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虽然一些贫困学生可以通过申请补助或贷款等方式入学,但更有许多学生在花费了巨额费用之后,在现实的经济压力与前途渺茫的心理压力下,对理想前途做了毫不迟疑的庸俗化理解——“理想钱途”,并最终把一份高薪工作当成人生的最大目标。
H校长说:大学教育不仅要传授加识、培养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人格、品性、能力和责任感。大学不应该仅仅是帮助学生个好工作,还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成年人。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如果把教育和就业简单等同起来,就太功利了,这是不科学也是不全面的。
3.美国一些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几十年来,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这些研究型大学一直是发明和创造的源泉。能够到这些知名的大学读书,被视为无上荣幸的事情。大学里研究与教学的结合,让那些最杰出的专家与最有前途的学生面对面接触,教师与学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一年比一年突出。无数家长认为,被这些知名学校录取,就是对孩子成就的认可;进入这样的学府,未来美好的前程就有了保证。
这些名校的许多老校友经常感叹,如今大学发生了沧桑巨变——与当年他们就读大学时相比,学校规模更大了,有更多的女学生和少数族裔学生进入了大学课堂;大学生的社交变得更加随意了;有更多新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拔地而起,但大学的学术水平却下降了。事实上这些古老学院确实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旧的学校机构保留下来了,但其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课程改革不断适应学术发展和社会需要,内容比以前更丰富了,但课程已不再
考公务员需要什么条件围绕那些普遍认同的理念来设计;教授们依旧给学生们打分,但这些分数已演变为学生进入研究生院的资格,而不是教师向学生提供的教学反馈;纪律制度已变为可以辩论的“小小法庭”,而不再是进行道德教育、帮助年轻人成长、培养具有责任感公民的途径;就连校际体育比赛似乎也违背
了原先锻炼学生心智的初衷,都由专业运动员参加,没有趣味可言。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学院前院长哈瑞•刘易斯教授认为,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存贮地,这些美国名校是成功的,但它们忘记了本科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帮助人成长,让学生了解自我、探索自己生活的远大目标,毕业时成为一个富有学识、智慧、能为自己的生活和社会承担责任的成年人。现在学术追求竞争替代了大学的教育任务,殊不知这两者不应该厚此薄彼。在这些大学领导的演讲稿中,不乏关于“世界问题”“知识探索”“勤勉工作”与“成功”之类的词句,却鲜有看到个人力量、完善的人格、善良、合作、同情、如何把眼前的世界建设得更美好等言辞。学校越出名,就越强调在教师、学生和经费市场上的竞争力。学生与学校的关系,正逐渐演变为消费者与出售昂贵商品和服务的卖主之间的关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