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万有引力定律中蕴含的科学奥秘?
如何理解万有引力定律中蕴含的科学奥秘?
万有引力定律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它反映了宇宙四种基本力之一的引力的数学形式,而引力就像上帝之手,掌控着整个宏观宇宙的运行。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使得人们对宇宙的运行规律有了深刻的理解,借助定律,人们可以精确地计算出太阳系中天体的轨道,计算出日食和月食的发生时间,甚至根据轨道偏差发现新的天体。时至今日,虽然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已经取代了牛顿的经典理论,但我们还是要研究一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那么,我们要问的问题是,为什么万有引力定律会是这样的数学形式呢?它背后的含义是什么?
也许有人问,干嘛这么较真呢?实验不是已经精确证明了吗?但是,科学探索就是要有一股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才能发现那个隐藏在宇宙表象背后的终极秘密。万物的现象背后都有其存在的原因,反映自然规律的定律本身也不例外。它必须能为人们所理解,如果它不能很好地被理解,那么它背后一定还有一个更加基本的原理存在,而这个原理必定是简洁的、
优美的。对反常的公式或看似没有任何意义的随机数的研究,才能让人思考宇宙的终极力量所在。
那么,继续我们的思考,万有引力定律的这个数学形式背后有什么意义?
首先,系数抛开不论,因为所有的物理量是人定义的,比如米、千克,它们不是基于宇宙本身的最小单位定义的,而是基于人们的日常观念而定义的,所以必定有一个系数存在,这个系数是人为造成的。否则,系数一定是一个优美的、反映宇宙自身规律的数字。
其次,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m1、m2存在的含义。试想,如果假设一个立方体小方块标准质量为1,两个小方块之间是一个标准引力,那么m1、m2就像是有许多个这样的小方块堆积在一起,每个小方块都和对面的小方块之间存在一个标准引力,那么要计算这两个整体之间的引力,就必然是m1*m2。这是比较简单也比较直观的。
万有引力常数​最后,是距离的平方反比关系。这个相对比较难以理解了,为什么是平方关系而不是比例关系?为什么这个指数不是1.5或者3呢?这必须得有个说法,它背后一定有什么原因,不能因为实验测得是这样就是这样了,科学要做个明白人。
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来思考:一个物体的引力能量以它为中心向四周呈球形扩散,接收到的物体就会感受到引力,这就像是引力场的说法。由于所扩散的引力能量是一定的,那么,扩散得越远,也一定会“稀释”得越稀薄。那这个稀薄程度怎么计算呢?我们很自然地想到,一开始能量都集中在一点,而扩散以后,能量分布在了一个球面上,这个球面的表面积是多少呢?由于球面的表面积正比于距离的平方,那么,引力能量也自然被稀释为了这个倍数,引力也就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也就明白为什么万有引力定律是平方反比关系了。
这么说来,万有引力之所以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是因为我们处于一个三维的空间中,而原来作为点源的引力被稀释了到了三维空间,这个几何图景决定了引力的数学形式,是我们的三维空间决定了这一切!定律背后体现的是空间几何的美感!说到这里,我们自然可以想到,相似的情况必然会产生相似的结果,会存在形式相似的公式。事实也是这样的,比如两个电荷之间的库伦力也几乎是一样的形式。这个美妙的几何图景解释了定律背后的原理。
那么,进一步想,如果能量的稀释被限制在二维空间之内呢?那么,自然与距离本身成反
比了,比如水波的扩散。如果被限制在一维空间内呢?那么,能量将不会衰减。比如舞动绳子时产生的波。
其实,引力能量的说法并不是一个正确的图景,根据我们未来可能的大统一理论,下面还是想象一下可能更加现实的一种情景吧。
每个有质量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三维空间散发着大量的引力子,引力子是传播引力最小、最基本的单元。在接近这个物体的地方,引力子密度自然比较大,离得越远,密度越小。这个密度衰减的比例关系就是因引力子在三维空间扩散衰减过程中的平方反比关系。而物质质量越大,所散发的引力子越多,同样位置的引力子密度也就越大,这是一个比例关系。同时,受影响物体的质量越大,接收到的引力子也就越多,这也是一个比例关系。而这个物体单位质量与所散发的引力子数量的关系,就是那个万有引力常数。
就这样,虚无缥缈的万有引力变成了漫天飞舞的精灵,物体之间无数的引力子在来回往返,形成了我们感受到的引力。如果人们能够用肉眼看到引力子,那么人们一定可以更好地理解引力运行的方式,发现宇宙真正的奥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