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草药附图解(续四)
常用中草药附图解(续四)
常用中草药附图解(续四)
十大功劳
【别名】 土黄柏、土黄连、八角刺、刺黄柏、黄天竹。 
【植物形态】 常绿灌木,高达4m。根、茎断面黄,味苦。羽状复叶互生,长30-40cm,叶柄基部扁宽抱茎;小叶7—15,厚革质,广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3—14cm,宽2—8cm,先端渐尖成刺齿,边缘反卷,每侧有2—7枚大刺齿。总状花序粗壮,丛生于枝顶;苞片小,密生;萼片9,3轮,花瓣状;花瓣6,淡黄,先端2浅裂,近基部内面有2蜜腺;雄蕊6;子房上位,1室。浆果卵圆形,熟时蓝黑,有白粉。花期7—10月,果期10-11月。 生于山谷、林下阴湿处。分布于甘肃、河南、浙江、安徽。 
【采制】 全年可采,晒干。 
【性状】 羽状复叶,小叶片7—15,对生,无小叶柄,多略皱缩,革质,广卵形,边缘反卷,每侧有刺3—5个,叶脉明显向背面突起,上表面绿至灰绿,下表面黄绿。总叶柄圆柱形,直径约至5mm,着生小叶处膨大并有环纹。气微,味苦。 
【性味】 性凉,味苦。  归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补肺气,退潮热,益肝肾。用于潮热、咯血、腰膝无力、头晕、耳鸣、肠炎腹泻、黄疸型肝炎、目赤肿痛。用量9-15g。 [附注] 根、茎、果实亦入药。
石菖蒲
【别名】 山菖蒲、石蜈蚣、水剑草。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有香气。叶剑状线形,长30~50cm,宽2~6mm,无中脉。佛焰苞叶状,长7~20cm,肉穗花序狭圆柱形,长5~12cm;花两性,淡黄绿;花被片6;雄蕊6。浆果倒卵形。花期5~7月,果期8月。 生于山沟、溪涧潮湿流水的岩石间,或泉水附近。主产四川、浙江、江苏。 
【采制】 秋、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 根茎扁圆柱形,常有分枝。表面棕褐或灰棕,粗糙,有环节,节间长0.2~0.8cm,具细纵纹,上 方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有残存叶基;下面残留须根或圆点状根痕。质硬,断面纤维性,类白或微红,内皮层环明显,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小点。气芳香,味苦、微辛。   
【性味】 性温,味辛、苦。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 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用量3~9g。
  葛根
 
【别名】 葛条、粉葛、甘葛、葛藤。 
【植物形态】 藤本,长约达10cm,全株被黄褐长硬毛。三出复叶互生,托叶盾状着生,卵状椭圆形;中央小叶菱状卵形或宽卵形,侧生小叶斜椭圆形,两面被糙毛。背面较密;托叶盾形,小托叶针状。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小苞片卵形或披针形;花萼钟状,萼齿5,上面2齿合生,下面1齿较长,内外面均被黄柔毛;花冠蝶形,蓝紫,长约1.5cm。荚果线形,长5~10cm,扁平,密生黄褐长硬毛。花期5~9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坡草丛、路旁、疏林中较阴湿处。产主产湖南、浙江、河南、广东。 
【采制】 秋、冬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 
【性状】 呈纵切的长方形,长5~35cm,厚0.5~1cm。外皮淡棕,有纵皱纹,粗糙。切面黄白。质韧,纤维性强。无臭,味微甜。 
【性味】 性凉,味甘,辛。入脾、胃经。 
【功能主治】 解表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高血压颈项强痛、消渴、麻疹不透。用量9~15g。 [附注] 同属植物甘葛藤P.thomsonii Benth.的根同作葛根入药。
百部
【别名】 药虱药、一窝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茎直立,不分枝。叶常3~4片轮生,卵形或椭圆开,长4~6cm,宽2~4cm,先端渐尖,主脉3~5;叶柄短或近无柄。花小,多生于茎下部鳞状叶腋间,有细长花梗,直立或向上斜生;花被片4,淡绿;雄蕊4,药隔膨大并突出而有披针形附属物;子房卵形,无花柱。蒴果扁卵形。花期4~5月,果期7月。 生于山坡灌丛或竹林下。主产安徽、江苏、湖北、浙江、山东。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无白心,取出,晒干。 
【性状】 块根纺锤形,上端较细长,皱缩弯曲,长5~12cm,直径0.5~1cm。表面黄白或淡黄棕,有不规则深纵沟及细皱纹,断面平坦,淡黄棕或黄白,皮部较宽,中柱扁缩。质脆。气微,味甘、苦。 
【性味】 性微温,味甘、苦。归肺经。 
【功能主治】 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用于新久咳嗽、肺劳咳嗽、百日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症、阴痒症。用量3~9g。 
补骨脂
【别名】 破故纸、故子、黑胡纸。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60-150cm,全株有白毛及黑褐腺点。茎直立。叶互生,多为单叶,仅枝端的叶有时侧生1枚小叶;叶片阔卵形至三角状卵形,长4-9cm,宽3-6cm,先端钝或圆,基部圆或心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花多数,密集成近头状的总状花序,腋生;花冠蝶形,淡紫或白。荚果近椭圆形,果皮黑。花期7-8月,果期9-11月。 生于山坡、溪边、田边。主产四川、河南、陕西、安徽。 
【采制】 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果穗,晒干,打下果实。生用或盐水炒用。 
【性状】 果实扁肾形,长3-5mm,宽2-4mm,厚约1.5mm。表面黑、黑褐或灰褐,具细微网状皱纹。质硬。气香,味辛、微苦。 
【性味】 性温,味辛、苦。 肾;心包;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 温肾助阳,纳气,止泻。用于阳痿遗精、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白癜风、斑秃。用量6-9g。 
 沉香
 【别 名】:蜜香(《南方草木状》)、沉水香(《桂海虞衡志》)。原植物白木香又名:土沉香(《桂海虞衡志》)、女儿香(《纲目拾遗》)、牙香树、莞香、六麻树
【处方名】:沉香、海南沉香、海南沉、好沉香、上沉香、盔沉、沉香粉、上沉香粉等
【功 效】:降气温中,暖肾纳气。
【主 治】:治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男子精冷。① 《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②陶弘景:“疗恶核毒肿。”③《海药本草》:“主心腹痛、、中恶,清神,并宜酒煮服之;诸疮肿宜入膏用。”④《日华子本草》:“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去邪气。止转筋、吐泻、冷气,破症癖,(治)冷风麻痹,骨节不任,湿风皮肤痒,心腹痛,气痢。”⑤《珍珠囊》:“补肾,又能去恶气,调中。”⑥《纲目》:“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息,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⑦《医林纂要》:“坚肾,补命门,温中、燥脾湿,泻心、降逆气,凡一切不调之气皆能调之。并治噤口毒痢及邪恶冷风寒痹。” ⑧《本草再新》:“治肝郁,降肝气,和脾胃,消湿气,利水开窍。”
【性味归经】:辛苦,温。①《别录》: “微温。”②《海药本草》:“味苦,温,无毒。”③《日华子本草》:“味辛,热,无毒。”④《纲目》:“咀嚼香甜者性平,辛辣者性热。”入肾、脾、胃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肾、命门二经。”②《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太阴、少阴,兼入手少阴、足厥阴经。”③《药品化义》:“入肺、肾二经。”④《本草经解》:“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磨汁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阴亏火旺,气虚下陷者慎服。①《本草经疏》:“中气虚,气不归元者忌之;心经有实邪者忌之;非命门真火衰者,不宜入下焦药用。”②《本草汇言》:“阴虚气逆上者切忌。”③ 《本经逢原》:“气虚下陷人,不可多服。”④《本草从新》:“阴亏火旺者,切勿沾唇。”
 穿心莲
 【别 名】:春莲秋柳(《岭南采药录》)、一见喜(《泉州本草》)、榄核莲、苦胆草、斩蛇剑、圆锥须药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日行千里、四方莲、金香草、金耳钩、春莲夏柳、印度草(《广东中草药》)、苦草(《福建中草药》)
【处方名】:穿心莲、一见喜包包品牌
【功 效】:清热解毒、泻火、燥湿。
【主 治】:治急性菌痢,胃肠炎,感冒,流脑,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肺脓疡,胆囊炎,高血压,鼻衄,口咽肿痛,疮疖痈肿,水火烫伤,毒蛇咬伤。
【性味归经】:气味苦,性寒归大肠、心、肺、膀胱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单味大剂量可有至30-60克,研末,每次0、6-3克,装入胶囊吞服或开水送服。外用:适量,捣烂或制成软胶囊涂患处,或水煎滴眼、耳。
 石蒜
 【别名】 老鸦蒜、蒜头草、蟑螂花。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鳞茎广椭圆形。初冬出叶,线形或带形。花茎先叶抽出,高约30cm,顶生4~6朵花;花鲜红或有白边缘,花被筒极短,上部6裂,裂片狭披针形,长4cm,边缘皱缩,向外反卷;雄蕊6;子房下位,3室,花柱细长。蒴果背裂。种子多数。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生于阴湿山地或丛林下,也有栽培。产华东、中南及西南。 
【采制】 春、秋季采挖野生或栽培后2~3年的鳞茎,洗净 晒干,或切片晒干。
【性状】 鳞茎广椭圆形,长4~5cm,直径2.5~4cm,上端有长约3cm的叶基,基部生多数白须根;表面由2~3层黑棕干枯膜质鳞片包被,内部有10多层白富粘性的肉质鳞片,生于短缩的鳞茎盘上,中心有黄白的芽。气特异,味极苦。 
【性味】 性温,味辛、苦。有毒。 
【功能主治】 消肿,解毒,催吐。用于疔疮肿毒、食物中毒、痰涎壅塞、黄疸、水肿腹水。用量1.5~3g。 [附注] 同属植物黄花石蒜L.aurea Herb.的鳞茎亦作石蒜入药
 锁阳
 【别名】 地毛球、锈铁棒、锁严子。 
【植物形态】 多年生肉质寄生草本,高30-60cm,全株棕红。茎圆柱状,大部分埋于沙中,基部稍膨大,具互生鳞片。肉穗花序顶生,长圆柱状,暗紫红,花杂性。果实坚果状。种 子有胚乳。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于沙漠地带,大多寄生于蒺藜科植物白刺Nitraria sibitica Pall.等植物的根上。主产内蒙古。 
【采制】 春、秋季采收,以春季采者质好,除去花序,半埋于 沙滩中晒干,也有趁鲜切片晒干。 
【性状】 茎呈类圆柱形,略扁,长1O-20cm,直径2—5cm。表面红棕,极皱缩,有显著的纵沟及不规则凹陷。有的可见三角形鳞片状叶及部分花序。质坚实,易折断,断面棕或黑棕,有多数黄三角状导管束小点分布。气弱而特异,味甘涩。 
【性味】 性温,味甘。归脾、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骨蒸潮热、腿膝痿弱无力、肾虚阳痿及血枯便秘。用量6—12g。 
 葫芦巴
 【别名】 苦豆、香草。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20-80cm,全株有香气。茎直立,多丛生,被疏毛。三出复叶互生;小叶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3.5cm,宽O.5-1.5cm,两边均生疏柔毛;叶柄长,托叶与叶柄连合。花无梗,1—2朵腋生;花萼筒状;花冠蝶形,白,后渐变淡黄,基部微带紫;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荚果细长,扁圆筒状,略弯曲,长6—11cm,宽O.5cm,具网脉及柔毛,先端有长喙。种子10-20粒,棕,有香气。花期4—6月,果期7—8月。 多栽培。主产安徽、四川、河南。 
【采制】 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打下种子,晒干。生用或微炒用。 
【性状】 种子略呈斜方形,长3—5mm,宽2—3mm,厚约2mm。表面黄棕或红棕,微有灰短毛,两侧各有一深斜沟,两沟相接处为种脐。质坚硬。气香,味微苦。 
【性味】 性温,味苦。入肾、肝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  “入肾、膀胱二经。”②《玉揪药解》:  “入足阳明胃、足少阴肾经。”③《本草再新》:  “人心、肾二经。”④《本草便读》:  “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 温肾,祛寒,止痛。用于肾脏虚冷、小腹冷痛、小肠疝气、寒湿脚气。用量4.5—9g。
海金沙
 【别名】 铁线藤、左转藤。 
【植物形态】 多年生攀援草本。根茎细长,横走,黑褐或栗褐,密生有节的毛。茎无限生长;叶多数生于短枝两侧,短枝长3—8mm,顶端有被毛茸的休眠小芽。叶2型,纸质,营养叶尖三角形,2回羽状,小羽片宽3—8mm,边缘有浅钝齿;孢子叶卵状三角形,羽片边缘有流苏状孢子囊穗。孢子囊梨形,环带位于小头。孢子期5-11月。 生于山坡草丛或灌木丛中。主产广东、浙江;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采制】 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割藤叶,晒干,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茎叶。 
【性状】 孢子粉状,棕黄,质轻滑润,着火燃烧发爆鸣及闪光。显微镜下观察,孢子呈四面体,极面观钝三角形,极轴长58—72(-92)μm,具3裂缝,周壁具瘤状纹饰。气微,味淡。 
【性味】 性寒,味甘。 归膀胱,小肠经。
【功能主治】 清利湿热,通淋止痛。用于热淋、砂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用量6—15g。 [附注] 海金沙全草有抗菌、利尿作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尿路感染等
 红花
 
【别 名】:红蓝花(《金匮要略》)、刺红花(《四川中药志》)、草红花(《陕西中药志》)。原植物红花又名:黄蓝(《博物志》)、红蓝(崔豹《古今注》)、红花草(《履巉岩本草》)、红花菜(《救荒本草》)
【处方名】:红花、杜红花、炒红花、醋红花、南红花草红花
【功 效】:活血通经,去瘀止痛。
【主 治】:治经闭,癥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
【性味归经】:辛,温。①《开宝本草》:“辛,温,无毒。”②《汤液本草》:“辛而甘温苦。”入心、肝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二经。”②《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③《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入散剂或浸酒,鲜者捣汁。外用:研末撒。
【用药忌宜】:孕妇忌服。 
虎杖 
【别名】 斑根紫金龙、活血龙、阴阳莲。
无良王妃俏王爷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中空,表面散生红或紫红斑点,节稍膨大。叶互生,阔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短尖;托叶鞘短。花单性异株,圆锥花序腋生;花被白或红,5深裂,外轮3片,背部有翅;雄花雄蕊8;雄花子房卵形,有3棱,花柱3。瘦果三角状,包于翅状花被内。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沟、河旁、溪边、林下阴湿处。主产江苏、浙江、安徽、广西。 
【采制】 春、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性状】 根茎圆柱形,多分枝,直径0.6~1.5cm,节部较膨大,表面红棕,有不规则纵皱纹,根茎下侧生数条粗根。根圆柱形,长约17cm,直径0.5~1.5cm表面红棕,有纵皱纹。质坚硬,断面共至橙红,射线明显。气微,味微苦。
【性味】 性微寒,味微苦。 归肝、胆、肺经。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症瘕、咳嗽痰多、水火烫伤;跌扑损伤、痈肿疮毒。用量9~15g。 
花椒
【别名】 川椒、红椒、蜀椒、大红袍。
【植物形态】 高大灌木或小乔木。小叶5-11,卵形,椭圆形至广卵圆形,长1.5-7cm,宽0.8-3cm,边缘有细圆锯齿, 齿缝处有粗大透明腺点;叶轴具狭翅,下面生有向上升的小皮刺。花序顶生;花被片4-8;雄花雄蕊5-7;雌花心皮4-6。 果成熟时红至紫红,密生疣状突起的油点。花期3-5月, 果期7-10月。 生于山坡灌木丛中或向阳地、路旁。主产四川、陕西、河北。 
【采制】 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除去种子及杂质。 
【性状】 分果瓣多单生,偶有2个,罕为3个并生,直径4-5mm,果皮由腹面开裂或延伸至背面亦稍开裂;外表面红紫或红棕,极皱缩,散有多数疣状突起的油点,直径0.5-lmm;内果皮淡黄,常由基部与外层果皮分离并向内反卷。香气浓,味麻辣而持久。 
【性味】 性温,味辛。归脾、胃、肾经。 
【功能主治】 同属植物青椒Z. Zucc.的果皮亦作花椒入药。
黄精
关岛属于哪个国家九阴真经神门十三剑【别名】 鸡头黄精、鸡头根、黄鸡菜。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叶互生,椭圆形,长可达25cm,长、宽变化较大,先端钝尖,无毛。花腋生,下垂,2-7朵集成伞形花丛;花被筒状,长9-22mm,白或淡黄,裂片6;雄蕊6,花丝长0.5—lmm;柱头长为子房的1.5-2倍。浆果熟时紫黑。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于山地林下、灌丛或山坡半阴处。主产河北、内蒙古。 
shelly佳
【采制】 春、秋季采挖根茎,洗净,除去须根,蒸至现油润时,取出干燥。 
【性状】 根茎细柱形,略扁,长约至10cm,直径0.5-1.2cm,一端或两侧稍膨大,形如鸡头,或有短分枝;表面黄白,半透明或灰黄,有纵皱纹,茎痕直径5-8mm,节间长0.3-1.5cm。质坚脆。气微,味甜,有粘性。 
【性味】 性平,昧甘。 归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 补脾,润肺生津。用于脾胃虚弱、肺虚燥咳、内热消渴。用量9-15g。 [附注] 同属植物滇黄精P. Hemsl.黄精P.sibricum Red.的根茎同作黄精入药。
黄连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叶基生,坚纸质,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2深裂;叶柄长5~12cm。聚伞花序顶生;萼片5,黄绿,花瓣倒披针形,长约为萼片的1/2,中央有蜜槽;雄蕊多数。蓇葖果具细柄。花期2~4月,果期3~6月。 野生或栽培于海拔1000~1900m的山谷凉湿荫蔽密林中。 主产四川、湖北。 
【采制】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 
【性状】 根茎多集聚成簇,形如鸡爪,单枝,根茎长3~6cm,直径0.3~0.8cm。表面灰黄或黄褐,有结节状隆起及须根,有的节间表面光滑如茎秆,习称“过桥”。上面多残留褐鳞叶、茎和叶柄。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或暗棕,木部鲜黄或橙,髓部有时中空。气微,味极苦。 
【性味】 性寒,味苦。 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水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牙痛、痈肿疔疮。用量1.5~4.5g。 [附注] 同属植物三角叶黄连C.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及云连C.teetoides C.Y.Cheng的根茎同作黄连用。 
 黄芩
【别名】 黄金茶、山茶根、烂心草。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丛生,具细条纹,近无毛或被上曲至开展的微柔毛。叶对生,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全缘,下面密被下陷的腺点。总状花序顶生,花偏生于花序一侧;花萼二唇形,盾片高约1.5mm,果时增大;花冠紫、紫红至蓝紫,花冠筒近基部明显膝曲;雄蕊4,二强。小坚果卵球形,黑褐,具瘤。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向阳草地山坡及休荒地上。主产河北、山西、内蒙古;有栽培。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晒至半干后撞去栓 皮,晒干。生用、酒炒或炒炭用。 
【性状】 根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或深黄,有稀疏的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网纹。质硬而脆,断面黄,中间红棕,老根中间呈暗棕或棕黑,枯朽成空洞。气微,味苦。 
【性味】 性寒,味苦。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 消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用量3~9g。 
虎耳草
 
【别名】 金丝荷叶、耳朵红、老虎草。 
【植物形态】 多年生常绿草本,高14—45cm,全株有毛。匍匐茎细长,赤紫,先端着地长出新株。叶数片基生,肉质,密生长柔毛,叶柄长,紫红;叶片广卵形或肾形,基部心形或截形,边缘有不规则钝锯齿,两面有长伏毛,上面有白斑纹,下面紫红或有斑点。圆锥花序,稀疏;花小,两侧对称,萼片5,不等大,卵形;花瓣5,白,下面2瓣较大,披针形,上面3片小,卵形,都有红斑点;雄蕊10;心皮2,合生。蒴果卵圆形,有2喙。花期5—8月,果期7—11月。 生于阴湿处、溪旁树荫下,岩石缝内。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 
【采制】 春、夏季采收,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性味】 性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 消炎,解毒。用于急性中耳炎、风热咳嗽、大泡性鼓膜炎、风疹瘙痒。用量9-15g。
 马鞭草
 【别名】 铁马鞭、紫顶龙芽草、野荆芥。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通常高30-80cm。茎上部方形,老后下部近圆形。叶对生,卵形至短圆形,长2—8cm,宽1-4cm,两面有粗毛,边缘有粗锯齿或缺刻,茎生叶无柄,多数3深裂,有时羽裂,裂片边缘有不整齐锯齿。穗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开花时通常似马鞭,每花有1苞片,苞片比花萼略短,外面有毛;花萼管状,5齿裂;花冠管状,淡紫或蓝, 近2唇形;雄蕊4,二强;子房4室,每室1胚珠。熟时分裂为4个长圆形的小坚果。花期6—8月,果期7—11月。 生于路旁、村边、田野、山坡。主产湖北、江苏、广西、贵州。 
【采制】 6—8月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 性凉,味苦。 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截疟,解毒,利水消肿。用于症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喉痹、痈肿、水肿、热淋。用量4.5—9g。韩国最好用的化妆品
 马兜铃
【别名】 水马香果、三角草、秋木香罐。   
【植物形态】 多年生缠绕草本,全株无毛,有香气。茎细长,扭曲,有棱。叶三角状狭卵形、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3-8cm,宽2-4cm,中部以上渐狭窄,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心形,两侧具圆的耳片。花单生于叶腋、花被斜喇叭状,长3-4cm,基部膨大成球形,中间收缩成管状,缘部卵状披针形,全缘,上部暗紫,下部绿。蒴果近球形。花期7-8月,果期10月。生于路旁、沟边阴湿处及山坡丛林中。分布于黄河以南至长江流域,南至广西。 
【采制】 秋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收、干燥。 
【性状】 蒴果广卵形或长圆形,长3-7cm,直径2-4cm。表面黄绿、灰绿或棕褐,有纵棱线12条,由棱线分出多数横向平行的细脉纹。顶端平钝。基部有果梗,裂为6条。果实6室、易裂为6瓣,每室种子多数。果皮内表面平滑而带光泽,有横向脉纹。种子扁平而薄,钝三角形或扇形,边缘有翅,淡棕。气特异,昧微苦。 
【性味】 性微寒,味苦。归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用于肺热喘咳、痰中带血、肠热痔血、痔疮肿痛。用量3-9g。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种子毒性较大。《唐本草》记载:“其根不可多服,吐痢不止”。中毒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尿血及蛋白尿、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等。水煎果实30g,服后10分钟左右出现恶心、头晕、气短,继则呕吐逐渐加重,甚者吐血,并有脱水、酸中毒[6,A-12,17]。家畜中毒引起消化器官及肾脏炎症,多尿、血尿、下痢、食欲及反刍消失、知觉钝麻、嗜睡、瞳孔散大、后躯麻痹、呼吸困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