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古神话被先秦儒家文化历史化的原因
付丽娜 1130010164 指导老师:石祥
摘要:中国古代神话的原始状态是十分丰富多彩的,但经过历史潮水的冲刷,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大多只是一些零碎的片段。中国古代神话之所以散失,除了它没有受到文人的重视之外,神话的历史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所谓神话历史化,就是把神话看成是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做史实看待,构成了一些虚幻的始祖以及它的发展谱系。上古神话被儒家文化历史化,追其原因主要是商周思想方式的改变,史官文化,以及儒家文化为站稳脚步借圣人代言这三方面。
关键词:神话历史化 商周之变 史官文化 借圣人代言
1、早发而深刻的神话历史化
神话历史化是一个世界文明演进的一个共性现象。但世界各民族的神话历史化的形态不尽相同。从定格期典籍中,我们可逆推出各族神话在走进人的时代后的归宿走向。中国神话化在史记中,希腊神话化在史诗中,希伯来神话化在《圣经》中。中国神话历史化中的“化”的程度是深
刻的。赵沛霖说:“中国神话的历史化……是将它直接付诸实践:改变神话的性质和结构,使之直接转化为历史”。人们基于历史意识对神话进行这样一种理解,即对从人类原始思维中创造出来的神话进行合乎理性的解释,或者直接将神话转化为历史。“在中国的史书中的通常做法就是把神话故事当作史实看待,把神话中的神灵看作人的祖先。”直至近代,不少中国人还将历史化了的上古神话深信不疑地当作中国历史的源头。中国神话历史化的程度这么深刻,范围这么广泛,时间这么早发,使之构成了有别于他族文化的一个独特景观。
作为“承继西周史官文化以‘天命’与‘人德’相配合的思路”的儒家思想,它从形成之日起便具备了淡化神灵,改造神话的特性,毋庸置疑,这是受它思想所植根的土壤影响的。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等,历来对神话的态度都大体上是一脉相承的。他们用巧妙的方法将神话中的某些神赋以人世间的各种美德,从而让那些令人敬畏的神淡化其神性,最终使它们现实化和世俗化,让他们具有完整的人性。 《山海经·大荒北经》中对黄帝命应龙蓄水,天女止雨,最终擒杀蚩尤的描述如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黄帝具有神性的话,那么当如《尸子》中所记载的孔子将“黄帝四面”解释为“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计而耦,不约而成,此之谓四面”,如《孔子家语·五帝德》中所记载的将“黄帝三百年”解释为“民赖其利,百年而死;民畏其神,百年而亡;民用其教,百年而移”时,黄帝的神性便在他这
种歪曲的解释下被消释了,从而黄帝就被理解为一个人,一个曾经统治过四方的君王形象。
在先秦儒家的其他各种经典文集中,消释、淡化神话的神性的现象也都是非常普遍和常见的。如《礼记·祭法》中说“尧能赏均刑法以义终,舜勤众事而野死。鲧障洪水而殛死,禹能修鲧之功。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中庸》中记载孔子的话说:“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大学》中写到“ 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这都无一例外抹杀尽了神话中众神的神性形象,而《尚书》和《诗经》中类似这样的旨在化神为人的记载更是屡见不鲜。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先秦时期的儒学大家十分热衷于参与到将神话历史化的过程中来,可是这样做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鉴于此,本文着力研究可能引起儒学将神话历史化的三个主要原因,即西周时期意识的变革,史官文化当道,以及儒学借圣人代言。
二、商周历史意识的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思想极度活跃,社会全方位急剧变革的关键时期。在那
样的一个时代里,各种各样的思想交流与社会变革无疑为人们正确认识社会提供了可能,这样一来许多人便能够从原始宗教迷信和天神崇拜的束缚中挣脱出来,不断用理性的眼光来重新研究和认识社会。当时所流传的神和神话由于其自身存在着强烈的虚无性和超现实性,从而导致它们的真实性在那样的情况下就很易于受到世人的质疑而最终遭到否定,进而使得它们走上了散失、被改造和历史化的道路。儒家学派作为那一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主流派别之一,置身于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它自然而然的也会对神话表现出自己的态度。于是,出现儒家学派顺着当时已经形成的潮流去将神话历史化就显得合情合理了。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较前代而言渐趋于理性化的思潮给了儒家在这一方面一定的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统一政权的不复存在和“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而导致这一时期的天道主义观和神道主义观的宣扬缺少一个强有力的依托,最终难于给时人的理性思想以有效的控制。这样的情况不仅在夏商周三代未曾有过,而且在这之后的历朝历代也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再出现过。从而,这个时期的儒家思想便能够在这种思想开放,鲜有文化高压的宽松情形下不会有太多顾及的对以往被世人和某些统治者所尊崇和宣扬的神及神话按照自己的理念进行历史化和现实化了。
3、史官文化
先秦时期史官的职掌也是史官进行神话历史化的先决条件。而先秦时期“学出于史官”也是史官进行神话历史化的独特优势。而产生于春秋时期保留西周文化传统最多的鲁国的儒家思想中国古代神话,其源头是西周的史官文化。尽管史官文化是从原始的宗教文化中演化出来的,但它相对于原始的宗教文化和神本文化是更倾向于理性的。通过这样一个对儒家思想追根溯源的过程,我们就不难看出儒家学派所继承和发扬的史官文化的那种理性思维及其否定鬼神和神话的传统是由来已久的,也不难看出儒家学派对待上古神话的态度是在史官文化的那些影响的前提之下自其诞生之日起便已经基本上形成和确立了的。
4、儒家文化“借圣人代言”
廖平先生在《书经大统凡例》中说:“儒这家之尧舜,美备;墨家之尧舜,质野;...道家之尧、舜天神,农家之尧、舜并耕,兵家之尧、舜战争,法家之尧、舜明察...”儒家学者之所以将神话历史化,是为了将历史化的神话作为一种传播思想的依托,即利用被历史化的神话来服务于儒家思想和学说的传播,也就是“借圣人代言”,当然这里的“圣人”也就是那些从神话中以历史化方式分离出来后被加以美化的神。
儒家的代表人物们大力标榜黄帝,尧舜禹这些历史化之后的神。他们不断的将那些他们认
为有利用价值的神尽力打造为人间确有的贤王、明主和仁君的形象,不断的鼓吹那些时代的清明政治与帝王身上具有的种种美德。《孔子家语·好生》中说:“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其任授贤而替不肖。”《孔子家语·礼运》中说:“夫礼,先王所以承天之道,以制人情……故圣人以礼示之,则天下国家可得以正矣。”之所以如此不厌其烦的列举出孔子上述关于黄帝,尧舜禹,先王,圣人的言论,就是因为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些话语中观察出孔子在向弟子和君王宣传自己的“仁”与“礼”的思想时对那些经他演化为人之后的神是怎样的依赖与借重。他将黄帝,尧舜禹美化成恶杀,仁慈的明君来告诫当时的君主在社会中倡导他所提出的仁,他通过讲述先王圣人以礼治国平天下的事例来点明维护礼的必要性。这些无疑都是他的思想传播的载体,而这种载体的主体恰恰就是那些所谓存在的圣人以至于它还的确具备了极强的真实性和说服力。从这一点我们就很容易揣测出儒家竭力把神人性化,美化的意图就是为了在寄托他们对明君的向往之情的同时,为现实中的君主树立一种活生生的典范,教育当世的君主要仿效先王而最终成为他们儒家学派心中的贤君。 当然,要成为儒家所极力推崇的贤君,那些君主最现实的做法便是用儒家的那套理论模式来定国安邦了,这样的话,儒学也就能顺理成章的登上政治的舞台了。思想主张得到实施,而采用这种主张的君王有可能成为贤君,在贤君治理下的人民就有可能安享太平、安居乐业,这难
道不正是儒家所盼望的吗?在这整个程序中被改造成人的神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它们的关键性就在于它们是作为一个君主是为君主所期望的最终目标而存在的。
总而言之,上古神话被先秦儒家文化历史化的原因也就大体如此了,从上文中可以看出最深层次的原因便是借圣人的代言为自己的学说站稳脚步。其实各家学说将神话历史化几乎都是为了这样一个原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上古神话在被历史化和现实化而走向消亡的同时,实际上也为新思想,新理念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于此同时,儒学也在那些儒家大师们积极而又巧妙的宣扬下形成了自己的影响,为在后世成为显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