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
1、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苯酚安排在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醇 酚》第二课时—酚,是继乙醇后的又一种烃的含氧衍生物。教材从烃切入有机物,过渡到卤代烃,继而引出烃的含氧衍生物。层层深入,步步拔高。通过乙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特性的决定性作用,对乙醇中官能团羟基的性质也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甲苯的学习初步形成了“分子内基团间相互影响”的思想。教材在这一基础上紧接着安排苯酚有其独特的作用。因为苯酚的结构中既含有苯环又含有羟基,通过苯酚性质的学习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羟基官能团性质的掌握。苯酚性质与乙醇、苯的性质又有一定的不同之处,从而使学生加深理解基团的性质与所处“氛围”有一定的相互影响。让学生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能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教材的这一安排遵守了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掌握苯酚的性质、结构,并了解其用途。
通过与乙醇、水、苯的对比,进一步理解有机物基团之间的互相影响。掌握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
2苯的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实验结果分析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归纳能力;通过苯酚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研究苯酚这一新物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化学学习兴趣
(2)通过探究给学生创建一个科研的环境,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3)通过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
难点:通过体会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习苯酚的性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2>中学习了重要的营养物质、乙醇、乙酸及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知识。懂得了官能团的含义,初步形成了“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通过甲苯与苯的学习体会了“分子内基团间的相互影响”的思想。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渴望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有较强的求知欲。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设置情景 | 【PPT展示】苯酚软膏 和苯酚泄露事故新闻 【看】到与苯酚性质相关的词语,并结合手中的苯酚,描述苯酚的性质 | 【各抒己见】 苯酚为无晶体,具有特殊的气味。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培养学生从身边事物发现化学问题,激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的热情。 |
探究活动一 | 【探究思考】 (1)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 (2)苯酚在水中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3)苯酚能否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如:苯、乙醇等? | 【实验探究】根据器材和实验方案 【结论】室温下溶解度较小,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中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
【展示】苯酚的结构(多媒体突出羟基与苯环) 【集思广益】联系乙醇、苯在水中、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试解释苯酚的溶解性 | 【思考交流】乙醇易溶于水,苯难溶于水,苯酚既受羟基的影响,又受苯环的影响,故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小,随着温度升高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易溶于有机溶剂等。 | 通过联系、类比苯酚与乙醇等物质与钠的反应,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并为由结构预测化学性质埋下伏笔 | |
【创设问题】根据苯酚的结构特点,预测苯酚的化学性质 | 【讨论交流】 1.苯酚能与金属钠反应 2.苯酚能与溴单质发生取代反应 3.苯酚具有还原性 | 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 | |
探 究 二 | 【创设问题】根据乙醇、水与金属钠反应的条件,如何控制实验条件使固态的苯酚与钠反应? 【方案点评】对学生的三种方案进行点评,并确定第三种方案。 【创设问题】对比乙醇、水与反应的剧烈程度,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讨论交流】 【方案一】加热使苯酚熔化 【方案二】将苯酚溶解于水中 【方案三】将苯酚溶解在苯中 【实验验证】 将苯酚溶解在苯中,使其与金属钠反应。 【实验结论】苯酚与钠反应比乙醇、水都要剧烈, |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评价能力,通过小组的合作,互相启迪、互相补充、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通过让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提高表述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探究的快乐,激发探究热情。 |
【创设问题】从水、乙醇、苯酚与钠反应的剧烈程度,从结构上分析为什么会这样? | 【思考】酚羟基上的氢原子比醇羟基上的氢原子及中的羟基氢原子都要活泼 | 从理论上对实验结论做出分析,从而实现“生活—实验验证 —理论分析”的思路 | |
【探究1】乙醇、水溶液呈中性,不与NaOH溶液反应,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吗? | 【实验验证】 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 【结论】苯酚有酸性 |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内容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实验探究与理论探究相结合,教学形式多样,使学生充分感受化学的严谨之美。 | |
【探究2】酸性强弱如何?请设计实验验证(提示:强酸制弱酸 | 【实验验证】 1.往苯酚钠中加入盐酸,观察现象 2.将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观察现象 【结论】苯酚的酸性比碳酸还弱 | ||
【设疑】苯酚钠与碳酸反应后的产物是碳酸钠还是碳 酸氢钠? 【PPT展示】苯酚、碳酸、碳酸氢钠的电离常数 【创设问题】是否还有其他方法证明苯酚钠与碳酸反应后的产物,并实验验证 【设疑】从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由此可以看出,苯环使酚羟基活化 | 【思考】产物为碳酸氢钠 【头脑风暴】 【方案参考】往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若无白沉淀生成,则产物为碳酸氢钠 【讨论交流】酸性强弱:H2CO3 > 苯酚 > HCO3- | 理论释疑与实验探究相结合,多角度处理问题。主动建构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的迁移能力进一步提高 |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