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烯性质
 
1.    66 苯乙烯(乙烯苯)
1.66.1 基本信息库
中文名称:苯乙烯。
英文名称PhenylethyleneStyrene
别名:乙烯苯。
CAS No.100-42-5
分子式C8H8C6H5CHCH2
分子量104.14
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薄钢板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花格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1.66.2 理化性质库
主要成分:含量: 一级≥99.5;二级≥99.0%。
外观与性状:无透明油状液体。
熔点()-30.6
沸点()146
相对密度(=1)0.9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6
蒸气压(kPa)1.33(30.8)
闪点34.4℃。
燃烧热(kJ/mol)4376.9
辛醇-水分配系数(KOW) 3.2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
禁配物:氧化剂、酸类。
避免接触的条件:光照、空气。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遇酸性催化剂如路易斯催化剂、齐格勒催化剂、硫酸、氯化铁、氯化铝等都能产生猛烈聚合,放出大量热量。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1.66.3 应急处置库
皮肤接触 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 min。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隔离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1.66.4 管理信息库
操作的管理: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的管理:通常商品加有阻聚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运输的管理: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废弃的管理:用焚烧法处置。
1.66.5 毒理学资料库
急性毒性LD505000 mg/kg(大鼠经口)LC5034.5 g/m32 h(小鼠吸入)LC5026.0 g/m34 h(大鼠吸入)。人吸入3500 mg/m3×4 h,急性影响主要是对眼、皮肤、黏膜及呼吸道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引起麻醉。明显刺激症状,意识模糊、精神萎靡、共济失调、倦怠、乏力;人吸入920 mg/m 3×20 min,上呼吸道黏膜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人吸入50600 ppm×31个月,出现头痛、头晕、多发性神经炎,轻度视野缩小,神经传导速度低下;人吸入40130 ppm×2 年,头痛倦怠,72%脑电波异常,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慢性影响可能对血液和肝有轻度损害作用。动物于6.3~9.3 g/m37 h/d6~12个月,130~264次,出现眼、鼻刺激症状。
代谢:本品可经呼吸道、皮肤和胃肠道吸收。本品吸收后,在脑、肝脏、肾脏、肾周围脂肪组织及脾脏内的含量高于其他组织;苯乙烯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均无蓄积。很多试验结果表明,在动物体内苯乙烯很快代谢,人吸入苯乙烯后约60%被吸收,在体内大部分转化成苯乙醇酸(扁桃酸),少量转化为苯酰甲酸并进一步与人体内的甘氨酸结合成马尿酸,两者均能迅速随尿排出。所以,测定人尿中扁桃酸和苯酰甲酸的含量可以作为接触苯乙烯程度的指标。与其他苯系物不同的是,接触苯乙烯的工人其尿中马尿酸的变化不明显,可能是因为人体内由扁桃酸转化为苯甲醇的能力较差的缘故。
刺激性:家兔经眼:100 m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500 mg,轻度刺激。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可疑阳性,人类无可靠证据。
致突变性:微粒体诱变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1 μmol/皿。DNA抑制:人Hela细胞28 mmol/L
危害分级(GB 504485III(中度危害)
环境危害:倾倒在地面上的苯乙烯会迅速挥发,散发出特有的气味。倾倒在水中的苯乙烯可漂浮在水面,对水生生物有毒。
迁移转化:用于食品保存的聚苯乙烯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可释放苯乙烯,也有可能在食品中积累并污染食品,并改变食品的味道和产生异臭。有人调查认为,苯乙烯、二甲醛和氯苯可渗入职业接触工人的鞋中。
  在露天表层水中的苯乙烯含量降低很快。当15℃,原始浓度为30 mg/L,水深30 cm,在两天内苯乙烯浓度下降3倍。在水体中,高浓度苯乙烯的稳定性是微不足道的。这主要是由于其挥发性较强,挥发至空气中后被光解所致。这主要是迁移转化过程。另外,也有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这样的迁移转化过程,它能被一种特异的菌丛所破坏,也能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形成苯甲醛和甲醛及少量苯乙醇。
使用苯乙烯的工厂排放的污水,是环境水体中苯乙烯的主要来源。用于食品保存的聚苯乙烯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可释放苯乙烯。贮运过程中的意外事故,是苯乙烯污染的又一来源。因其挥发性较强,露天表层水中的苯乙烯含量降低很快,挥发至大气中的苯乙烯可被光解。苯乙烯可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也能在空气中氧化。
1.66.6 应急医疗库   
诊断要点:
1)高浓度接触主要是引起眼、皮肤、黏膜和呼吸道的刺激症状,表现为眼部刺痛、流泪、结膜充血、流涎、喷嚏、咳嗽、头晕、萎靡不振、倦怠、无力等。液体溅入眼部可致灼伤。严重时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步态蹒跚、共济失调、酩酊状态、意识模糊、刺激症状更为明显。有发生急性精神病的报道,出现幻觉、视觉空间判断力及记忆力低下。
2)测定尿中的苯酰甲酸和苦杏仁酸含量可作为其接触指标。
3)急性中毒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不大。
处理原则:
对症处理。
预防措施:
生产聚苯乙烯的聚合釜及泵上,宜采用端面密封,防止本品外逸。进入聚合釜清洗,可先用氮气置换,并经充分通风后才可进入操作。注意个人防护,避免皮肤直接接触。
1.66.    7 侦查检测库
1.66.7.1 监测方法
1.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1)便携式气相谱法;气体检测管法
2)快速比法(杭士平编:《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
3)检测管法(万本太主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
4)速测管(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2.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
 
 
溶剂解吸-气相谱法
空气
徐伯洪,闫慧芳主编:《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
直接进样-气相谱法
空气
徐伯洪,闫慧芳主编:《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
热解吸-气相谱法
空气
徐伯洪,闫慧芳主编:《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
气相谱法
空气
GB/T 1467093
气相谱法
空气
GB/T 1467793
气相谱法
固体废弃物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
/质谱法
水和废水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水和废水标准检测方法》(第十九版)
1.66.7.2 国家标准
1.中国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2)
最高容许浓度MAC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STEL苯的化学性质
50 mg/m3
100 mg/m3
2.环境标准
中国(GB 1455493)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
一级:3.0 mg/m3
二级:5.07.0 mg/m3
三级:1419 mg/m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