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信息系统
一、信息系统的划分
计算机信息系统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以计算机在管理领域的应用为主体内容,大体上可划分成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办公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以企业或部门的日常事务处理的计算机化为主体内容,它以提高企业或部门的全局工作效率为目标,对企业或部门不同层次的管理内容进行计算机化,它是一类较成熟的应用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是基于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来支持企业不同层次,主要是高层次决策需求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它的应用希望能对企业或部门重大问题的决策过程进行辅助,以达到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正确性。办公信息系统,狭义的理解,是办公自动化系统,即办公手段的自动化,而广义的理解,是以办公自动化的技术手段对各种信息的有效利用,即将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的手段有效地集成于一体。
二、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内容
当企业提出信息系统建设要求时,必须认真处理好下列问题:
•信息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
•系统开发策略的研讨与制定;
•系统开发方法的研讨和选择;
•开发步骤的划分和制定;
•系统的设备配置和数据库总体设计;
•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和提供;
•系统和软件开发环境的选择和提供。
三、信息系统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一般来说,系统可行性研究可从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和社会可行性分析三方面入手。
1.技术可行性分析
技术可行性分析就是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确定是否能完成系统规定的目标的功能要求,这是因为系统目标和功能受技术条件和技术人员水平制约。
2.经济可行性分析
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项旨在完善科学管理,支持重大决策,以图取得更大的宏观效益的技术改造工程。
3.社会可行性分析
分析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人机结合的特点,在系统建设时要充分考虑社会的和人的因素,考虑人员素质、管理体制、社会条件所形成的制约和限制对系统建设的影响。
四、信息系统开发策略
计算机的特点从总体上讲,策略的制定必须考虑下述问题。
1.企业建立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必要性
设计一个大系统必须有最高层的规划作为指导,以避免各子系统间的矛盾、冲突和不协调。
2.自顶向下规划与局部设计和实施相结合
自顶向下的资源的规划和详细的数据库设计是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整套方法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部分应相互兼容并可相互补充地加以运用。首先,按详细程度不同的初始要求,甚至是一个较粗略的信息资源需求进行自顶向下的规划,而要得到一个实用的系统,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设计。
自顶向下规划的主要目标是要达到信息的一致性。
3.高层管理人员的参与
最高层管理者参与系统建设是系统成功的头等重要因素,因为信息系统的建设,极有可能会要求企业管理体制、机构、业务流程有所变革,而这些变革只有各级领导人员参与才有可能实现。
4.夹芸数据处理部门与管理者之间的联系
企业数据处理部门与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是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的保证。如果在数据处理部门和最高管理者之间存在隔阂,则应通过各种手段来夹芸数据处理人员和最高层管理者间的沟通。
5.确定研制队伍的组织形式和人员
研制队伍组成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委托承包型,即企业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工程承包给企业外的某一单位,依靠外力来建设系统;联合开发型,企业与企业外某一单位联合组织研制组,这种组成方式可分为内部力量为主和内部力量为辅两种类型;顾问开发型,企业内部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参与工作,他们主要是起咨询顾问作用。
6.系统开发方法的选择
如何根据企业的特点、系统的特点来选择好系统的开发方法,是一项重要决策。如果开发方法确定了,开发阶段划分、人员的组织、业务内容、应用工具、工作方式等就基本确定了。尽管在执行中可能有所变通,但基本格局和指导思想都确定了。方法选择的失误,如方法不适应于对象,方法所规定的技术步骤无法实施,没有支持方法实施的工具和环境,实施人员没有实施方法的经验等,会给系统建设带来困难。
7.系统设备、工具和环境的选择
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追求高效率,单纯手工的方式已不能满足要求,必须借助于先进的、自动化的开发工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