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做到“知”“行”合一
语文教学应做到“知”“行”合一
作者:江 洁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20年第10期
知行合一的意思    江 洁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知行分离的情况大有所在,我们也可以看到知行分离的教学往往不会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许多语文教师也开始探析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做到知行合一,作为语文学科教研员,更要做探索。
      一、语文教学的“知”与“行”
      可以从教师与学生两个角度出发,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知与行进行分析:
      (一)语文教师的知与行
      现在要从事语文教师的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学校也更加注重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但是从目前现有的小学语文教师来看,有许多教师虽然学历较高,但是对于语文学科本身的研究并不深入,一些
基本的教学专业知识也没有完全学透,并且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缺乏对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创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学校更加注重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给学生带来更加全面的上课感官体验。在现代化的课堂教学下,同样的40分钟课堂却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花20分钟时间进行设备的展示,剩下的20分钟就用来讲解,对文章的一些重点地方进行解读和剖析,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会发现,在利用设备进行展示的环节中,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更强,而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会感觉到枯燥乏味,很容易出现开小差上课睡觉的情况。
      (二)学生对语文的“知”与“行”
      从学生的角度来探究语文的知与行,会发现面对同样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所记住的课文重点都是不同的。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匆匆》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有的学生记住的是文中对时光易逝的一些描写和感叹,而有的学生是能够通过文章的学习认识到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做到珍惜时光。在学习方式上,有的学生记住的是课堂上教师播放的朗读材料,而很少有学生会特地对文中的一些句子进行深入的研讨,其实对这类散文的句子进行赏析往往能够获得许多深刻的内涵理解。要写好一篇文章,必须做好文章的细节处理环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探讨文章对细节方面的处理与表达,并引导学生在感知文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掌握一些优美的语言表达方式。在一些优秀文章的学习中,不能只停留在“知”这个层面,而要学会“行”。但是有大部分学生仍然无法从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得到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赏析能力的深入提高,学生在许多文章学习的过程中,仅仅停留在了解
背诵和默写的层面,甚至连加入感情的朗读都做得不够到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