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知行合一”到底是什么意思?》
“知行合一”,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别号阳明)在《传习录》上卷5所摘录的一句话。原话:“是亦察之尚有未精。然就如吾子之说,则知行之为合一并进,亦自断无可疑矣”。 翻译成今天大白话就是:“这种说法也是省察不够精。但是,即使如你所说的那样,知行合一的主张,也肯定断然不可怀疑了”。
“知行合一”之说问世以来,引起了社会广泛热议,至今,对于这四个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知行合一的意思王阳明画像
那么,“知行合一”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知行合一”中的“知行”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本来意义上的“知行”;一种是掺杂了私欲的“知行”。
“知行合一”图片
一、本来意义上的“知行”。
据记载王阳明与学生徐爱曾经有一段对话:
学生徐爱问:如今有些人知道要对父母孝顺,对兄长友爱,实际上却不能做
到孝顺、友爱;可见知和行分明就是两件事。王阳明答:这已经被私欲隔断了,不是本来意义上的知和行。从来没有知而不行的。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为了更加清楚地认识“知行”本意,笔者在这里讲一个故事:
让座
一位女人跟着丈夫幸运地订到了票回婆家。
上车后却发现有位女士坐在我们提前订好的车票位子上,当时,女人就想撵
这位这位女士把座位腾出来。丈夫见我这个样子,立刻示意女人先坐在女士旁边的位子上,自己仍然站在那里,没有请这位女士让位,本该属于自己的位子。
此刻,女人才发现那位女士右脚有点不方便,这才了解丈夫为何不叫女士让出位子的原因了。
这位丈夫就这样从嘉义一直站到台北,自始至终没向这位女士表示这个位子是他的。下车之后,女人心疼丈夫,对丈夫说:“让位是善行,但从嘉义站到台北,这么久,完全可以中途请女士把位子还给你,让你坐一下”。丈夫笑了笑却说:“人家是不方便一辈子,我们只不方便三小时而已”。
女人听到丈夫这么说,相当感动,有这么一位善良又为善不欲人知的好丈夫,让女人觉得世界都变得温柔了许多。心念一转,世界可能从此不同,人生中,每一件事情,都有转向的能力,就看我们怎么想,怎么转。
心地善良就是“知行”的本来意义。
二、掺杂了私欲的“知行”。
王阳明认为:掺杂了私欲,会使“知”和“行”扭曲、隔断。这就是导致其学生徐爱所说的知孝却不能行孝的“知行不一”现象。
小朋友送蜡烛
讲一个故事: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不富裕的人家,一个单身妇女与两个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
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小孩子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了!
于是,女子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
正当这位女子准备关门时,那小孩子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
说完,小孩子竟从自己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你”。
此刻,这位女子很自责,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抱在自己的怀中。
这是多么鲜明的“知行”对比啊!一个是善良,一个是自私。掺和私欲的“知行”只有悔恨。
三、“知行合一” 就是“知行一体”不可分割的两位一体。
王阳明曾举了疼痛、饥饿、寒冷、吃饭、走路等例子来解释“知行合一”。他说:必定自己痛了才知道疼痛是个什么感觉;必定自己挨饿受冻了,才能真切知道挨饿、受冻是什么感觉;要自己尝尝,才知道食物的味道;要自己走一走,才知道路况是平坦还是崎岖。所以说知、行是分不开的,是同一件事,不是两件事;是同一个过程,不是两个过程;如同一枚钱币的两面。
“知行合一”图片
从以上这个意义上说,“知行合一”就是“知行一体”。
“知行合一”成为一体,那么,做任何事情就会感觉问心无愧了,从心理上解决平衡问题。
例如,我们看到有人摔倒了,心里立刻闪现出一个念头,赶快近前把他扶起来,这就是良知!
这时刻,良知配合良知的行为,就是“知行合一”了,就这么简单。
假如,那时刻,我们担心被讹,犹豫着没去扶,这良知即刻就泯灭了,被各种担心所遮蔽了。
因此,单有良知显现,却没有行动,就不能称为“知行合一”。
如果此刻,自己的女朋友在旁边,为了表现自己的勇敢和善良,一把上去扶了起来,这种行为能说是纯洁无私的吗?肯定不是,而是为了某种利益去做的,有行动,但没良知显现,也不能算“知行合一”。
事实再次证明:“知行合一”就是“知行一体”,只有“知”不行,只有“行”没有“知”更不行,知行须合一,成为一体,才能展现出“知行合一”的真实意义。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图片
“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王守仁《传习录》卷上)
世界上没有“无知之行”,也没有“无行之知”,知行是合一的。用名人的话就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实践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