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土力学复习要点——土体的变形
土体的变形
第一部分 影响因素
一. 土的压缩性
1.定义: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称为土的压缩性。
土的压缩——土中孔隙体积的减少,在这一过程中,颗粒间产生相对移动,重新排列并互相挤紧,同时,土中一部分孔隙水和气体被挤出。
土体完成压缩过程所需的时间与土的透水性有很大的关系。
土的固结——土的压缩随时间增长的过程,称为土的固结。
2.土的侧限压缩试验:不允许土样产生侧向变形(侧限条件)的室内压缩试验
3.侧限条件:侧向限制不能变形,只有竖向单向压缩的条件。
侧限条件的适用性:自然界广阔土层上作用着大面积均布荷载的情况;土体的天然土的自重应力作用下的压缩性。
4.侧限压缩试验的方法:试验方法:加荷载,让土样在50、100、200和400kpa 压力作用下只可能发生竖向压缩,而无侧向变形。测定各级压力作用下土样高度的稳定值,即压缩量。将压缩量换算成每级荷载后土样的孔隙比e 。则可整理的压缩试验的结果,压缩曲线e-p 、e-logp 。  )1(00
0e H s e e +-
=
5.侧限压缩性指标
压缩系数——e-p 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斜
率a ,即 dp de a -=        物理意义:压缩系数a 越大,曲线愈陡,
说明随着压力的增加,土孔隙比的减小愈
显著,因而土的压缩性愈高。为了便于应
用和比较,通常采用压力间隔由p 1=100kpa 增加到p 2=200kpa 时所得的压缩系数a 1-2来评定土的压缩性如下:
当              a 1-2 < 0.1Mpa -1时,属于低压缩性土
0. 1≤a 1-2 < 0.5Mpa -1时,属于中压缩性土
a 1-2 ≥ 0.5Mpa -1时,属于高压缩性土。
压缩指数——土的e-p 线改绘成半对教压缩曲线e-logp 曲线时,它的后段接近直线,其斜率Cc 称为土的压缩指数。同压缩系数a 一样,压缩指数Cc 值越大,土的压缩性越高
压缩模量(侧限压缩模量)——土在完全侧限条件下的竖向附加压应力σz 与相应的应变εz 之比值。压缩模量E s 也可用来表达土的压缩性的高低,E s 越小,则表示土的压缩性越高。
压缩模量E s  与压缩系数 a 的关系:
在完全侧限条件下,土的竖向应变可表达为:
1
221tan p p e e p e a --=∆∆=≅α1
2
211221log /)(log log p p e e p p e e C c -=--=
代入上式,得:Es=(1+e 1)/a
所以将
6.土的变形模量——指无侧限情况下单轴受压时的应力与应变之比。
通过现场载荷试验测得。
7.土的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是指正应力σ与弹性(即可恢复)正应变ε的比值。 一般采用三轴仪进行三轴重复压缩试验,得到的应力一应变曲线上的初始切线模量E i 或再加荷模量E r 作为弹性模量。
工程应用——在计算高耸结构物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倾斜时发现,
如果用土的压缩模量或变形模量指标进行计算,将得到实际上不
可能那么大的倾斜值。这是因为风荷载是瞬时重复荷载,在很短
的时间内土体中的孔隙水来不及排出或不完全排出,土的体积压
缩变形来不及发生,这样荷载作用结束之后,发生的大部分变形
可以恢复,因此用弹性模量计算就比较合理一些。再比如,在计
算饱和粘性土地基上瞬时加荷所产生的瞬时沉降时,同样也应采用弹性模量。
二.土的自重应力
1.定义——指建筑物或构筑物在建造之前由土体本身的自重引起的应力,自重应力是土粒间传递的应力,也称有效自重应力,简称自重应力。
在计算土体的自重应力时,假定地基土体为半无限体(半空间),即土体在水平及竖直方向均无限延伸,土体中任一水平面及竖直面上只有正应力而无剪应力。
2.k 0——土体的侧压力系数,
定义:水平方向的主应力与竖向主应力之比称为静止侧压力系数K 0
3.对多层土组成的地基,在天然地面以下任意深度处的自重应力可以按下式计算
式中γi ——第i 层土的天然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h i ——第i 层土的厚度。
多层土组成的地基土体,其自重应力的分布为一折直线,若在计算深度范围内,如果有不透水层(致密岩石层或很厚的坚硬粘土层)存在,则土的自重应力还应加上由水产生的压力。
式中γw ——水的重度;
h i ——地下水位面至不透水层面的距离。
'
sin 10ϕ-=K
土加于三.基底压力
1.定义——筑物或构筑物及其基础的自重等外荷载通过基础的底面传给地基,基础底面对地基土体的压力称为基底压力。
2.物理意义:计算上部结构在地基土层中引起的附加应力,进行基础结构设计。
3.影响因素:地基与基础的相对刚度;荷载大小与分布情况;基础埋深大小;地基土的性质等。
4.几种情况下的基底压力分布:
(1)柔性基础:土坝、路基、油罐薄板一类基础,本身刚度小,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没有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基础随着地基同步变形,因此柔性基础基底压力分布与其上部荷载分布情况相同。在中心受压时为均匀分布。
(2)刚性基础:大块整体基础本身刚度远超过土的刚度,这类刚性基础下的基底压力分布较复杂,要求地基与基础的变形必须协调一致。
A:马鞍形分布:当荷载较小、中心受压时,刚性基础下基底压力呈马鞍形分布。
B:抛物线分布:当上部荷载加大,基础边缘地基土中产生塑性变形区,即局部剪裂后,边缘应力不再增大,应力向基础中心转移,基底压力变为抛物线分布
C:钟形:当上部荷载很大,接近地基的极限荷载时,应力图形又变成钟形。
5.基底压力的简化计算方法:即假设刚性基础本身不变形,基础底面保持一平面,则基底压力的分布为一直线。
中心受荷作用:P=(F+G)/A
偏心受荷作用:
当l-6e/l>0,即e<l/6时,P min>0,则基底压力的分布图形为矩形;
当1-6e/l= 0,即e= l/6时,P min= 0,则基底压力的分布图形为三角形;
当1-6e/l<0,即e>l/6时,P min<0,则基底压力的分布图形也为三角形。
四.基底附加压力:一般建筑物及构筑物的基础要有一定的埋深,其原因是一方面为保护
基础,另一方面为保证上部结构的稳定性。在未开挖基坑土石方前,基础底面已存在自重
应力,因此,在计算地基土体的沉降时,不应该直接用基底压力来计算,而应该用扣除基
础底面自重应力后的压力,即基底附加压力来计算地基土体的沉降,基底附加压力P 按下
式计算:
五.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1.定义:由外来荷载在地基土体内任一深度处任一点产生的应力。
2.地基中的附加应力的计算方法:根距弹性力学理论推导出来,假设地基土是均匀、连续、
各向同性的弹性半空间。
3.集中力、均布荷载、三角形荷载下矩形基础、圆形基础、条形基础的解答。
4.地基的非均质性对附加应力的影响:由于地基的非均质性或各向异性,地基中的竖向附加
应力σz的分布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或应力扩散现象
双层地基是工程中常见的一种
情况。如果上层软弱、下层坚
硬(如岩层),则将产生应力集
中现象;反之,若上硬下软,
则将产生应力扩散现象。
图中曲线1为均质地基中的σz分布图,曲线2为岩
层上可压缩土层中的σz分布图,而曲线3则表示上层坚
硬下层软弱的双层地基中的σz分布图。
由于岩层的存在而在可压缩土层中引起的应力集中
程度与岩层的埋藏深度有关,岩层埋深愈浅,应力
集中愈显著。当可压缩土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荷载
面积宽度的一半时,荷载面积下的σz几乎不扩散,
此时可认为荷载面中心点下的σz不随深度变化
六.土的应力历史
1.定义:指土层从形成至今所受应力的变化情况。应力历史对土体的强度和压缩性的影响
非常大。
2.土的初始应力状态:指在没有造建筑物以前,地表以下土层中各点的应力条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