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声现象
1.1 声音是什么
声音的产生
【知识点的认识】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会继续存在并传播.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又叫发声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声源.
声源是指具体的发声部位,如人在说话时的声源不能说是人,应该说是声带.记住几个易混的声源:蝉叫的声源是腹膜;笛子等管乐器的声源是空气柱;向暖瓶中灌水的声源是空气柱;气球爆炸的声源是气球周围的空气;
【命题方向】声音的产生这一知识点比较简单,中考中常围绕“振动”两个字出填空题,近几年以转换法较为热点,如扬声器纸屑实验、乒乓球音叉实验等,考查体现振动的方法、看到的现象、实验的目的、纸屑和乒乓球的作用等.
【解题方法点拨】(1)归纳法:发声的声带在振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发声的琴弦在振动,…经过归纳总结得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转换法:不易观察的现象对过易观察的现象体现出来.发声的音叉看不到振动,可以通过细线悬挂的乒乓球的跳动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水花四溅来体现,这是一种转换法的思想,乒乓球或水花在实验中起到将微小振动放大的作用.
(3)关于发声与振动的关系理解:
①一切发声都振动,但振动不一定被人们看到.
不论科技多么发达,都没有任何一种不振动就能发声的现象;敲音叉或敲桌面发声时的振动看不到,需要通过转换法来体现;
②一切振动都发声,但声不一定被人们听到.
振动发声有的是超声或次声,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故听不到;有的声音响度很小,故听不到.
声音的传播条件
【知识点的认识】
(1)声音靠介质传播.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传声的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2)真空不能传声.
真空罩里面放闹铃的实验、登月的宇航员无法直接交谈的现象都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通过水波来类比声波.
【命题方向】
真空罩内放入闹铃的实验常是出题热点,重点是考查理想实验法的推理思维.其他知识点常以填空题为主,重点记住关键的词语;也有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如真空玻璃、空心砖的声学优点等.
【解题方法点拨】
(1)判断传声介质的种类:例如,隔墙有耳、土电话说明固体可以传声;电子哺鱼、说话声吓跑鱼说明液体可以传声;人平时交谈说明气体可以传声.
(2)理想实验法: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的因素,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在真空罩中放入正在发声的闹铃,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声音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如果把罩内气体全部抽出,则听不到声音,其实将罩内气体全部抽出是不现实的,只是一种推理.因此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或者说传声一定需要介质.
(3)同一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
声速
【知识点的认识】
(1)定义:声音在介质中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用符号v来表示.
(2)公式:v=s/t表示声速,单位是m/s;s表示路程,单位是m;t表示时间,单位是s.
(3)常数:15℃空气中声速是340m/s.
(4)影响因素: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
(5)声音在传播时由声速大处向声速小处偏折
.
【命题方向】该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也可能考查与声音有关的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解题方法点拨】
(1)340m/s的条件是15℃的空气中,温度和介质不同时其数值也不同.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2)光速比声速大,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百米赛跑时听声计时比看烟计时晚0.294s.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知识点的认识】
(1)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小;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2)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速度为0.
【命题方向】
(1)根据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数据归纳规律.
(2)利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在一个自来水管一端敲击一下,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声音.(3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