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8分)
1.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3kg/m3
B.中学生的课桌高约为1.5m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kg
D.人的正常体温为38℃
2.乐队演奏时,听众能分辨出二胡声和小提琴声,主要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 )
A.响度不同 B.音不同 C.音调不同 D.频率不同
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
A.
屏幕上的“手影” B.
海市蜃楼
C.
镜中花 D.
钢笔“错位”
4.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则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
A.与力的大小有关 B.与力的方向有关
C.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与受力面积有关
5.小明为了检验运动会中获得的铜牌是否由纯铜制成,下列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
A.观察铜牌颜 B.测铜牌的质量 C.测铜牌的体积 D.测铜牌的密度
6.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
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至物距为15厘米时,它的像一定是( )
A.放大实像 B.缩小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缩小的虚像
7.秋游时,小王所在班级照集体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要想得到全班同学清晰满意的画面,摄影师应( )
A.使照相机向前移,并缩短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B.使照相机向后移,并缩短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C.使照相机向前移,并增加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D.使照相机向后移,并增加照相机的暗箱长度
8.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9.在清澈的水池边的人看到池底变浅了,在图中能正确描述光的传播路径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10.在下图中所指的四个力中,不是弹力的是( )
A.
弹簧对手的拉力 B.
跳板对人的支持力
C.
弓对手的拉力 D.
磁铁对小铁吸引力
11.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生活中的物理现象B.在BC段,该物质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15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25℃
12.关于凸透镜成像及成像规律的应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当物距大于2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D.集邮爱好者观察邮票用时若一时不到放大镜,可以用老花镜代替
二、填空题(共3小题,满分12分)
13.如图是物理教材中的两幅插图,甲图表示小铁球受磁铁的情况,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乙图是坐在船中的人用手推另一只船时,自己坐的船同时后退,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
14.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角为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桃花,是由于光射到桃花上时,发生了 的缘故.
15.人的眼睛在结构上和照相机非常相似,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在如图甲、乙的示意图中,属近视眼的是 ,矫正时配戴的眼镜镜片应选用 .(选填“丙”或“丁”)
三、作图题(共1小题,满分6分)
16.(1)请在图甲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在图乙中有两个成直角的镜面,请完成图中的光路图(画出反射光线、法线).
(3)如图丙所示,小球A沿斜面滚下,画出小球受到的重力G.
四、实验题(共3小题,满分32分)
17.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各一个,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 ,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后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小丽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
(3)若实验过程中另一探究小组的小明同学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
18.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仪器如图所示,其中(1)仪器的名称是 .
(1)实验开始前先调节 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 .
(2)从图中可以观察到,物距的关系应满足: 时,所成像为倒立缩小的 像(填“实”或“虚”.)
(3)为了得到放大的实像,如果透镜不动,蜡烛向 移动,光屏同时向 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19.为了测量某油井所产石油的密度,小明收集了该井所产石油样品进行了如下测量.(常温下石油为粘稠的液态)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 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8.1g.然后将石油样品倒入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石油样品的总质量为 g.
(3)将烧杯中的石油全部倒入量筒中,示数如图乙所示,石油的体积为 ml.
(4)根据他测量的数据,求得所测石油的密度为 g/cm3.
(5)按照小明设计的方案测量的石油密度值偏 .
五、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2分)
20.质量为0.25kg的木块,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一个人所受的重力为450N,那么他的质量是多少千克?(g取10N/Kg)
21.一个玻璃瓶的质量是200g,装满水后称得总质量是700g.这个玻璃瓶的容积是多少ml?若用它装植物油,能装多少千克?(植物油的密度是0.9×103kg/m3)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8分)
1.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3kg/m3
B.中学生的课桌高约为1.5m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kg
D.人的正常体温为38℃
【考点】密度的大小比较;温度;质量的估测;长度的估测.
【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1)动物和植物的密度都约为水的密度.
(2)中学生的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8m.
(3)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4)人的正常体温为37℃.
【解答】解:A、人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大致相同,约为1.0×103kg/m3.选项正确.
B、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0.8m.选项错误.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选项错误.
D、人的正常体温是37℃.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针对本类估计性问题,要识记和人相关的物理量,例如人的质量、人的体积、人的密度、人的身高等,并且用人上的物理量和被估计的物理量进行对比即可.
2.乐队演奏时,听众能分辨出二胡声和小提琴声,主要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 )
A.响度不同 B.音不同 C.音调不同 D.频率不同
【考点】音.
【专题】声现象.
【分析】音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它与发声物体的材料有关,不同物体发声的音是不同的.
【解答】解:由于二胡和小提琴振动物体的材料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也就不同,和其他选项内容无关.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音定义的理解情况,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