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ice Science and Management 服务科学和管理, 2019, 8(1), 1-9
咸阳旅游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9 in Hans. /journal/ssem
/10.12677/ssem.2019.81001
A Study on the Rejuvenation of Rural
Cultur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Yuanjia Village, Xianyang, Shaanxi Province
Lin Bian
College of Tourism,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Received: Dec. 8th, 2018; accepted: Dec. 22nd, 2018; published: Dec. 29th, 2018
Abstract
Rural tourism promotes the revival of rural culture,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paper chooses Yuanjia Village in Liquan County, Xianyang City, Shaanx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llects, collates and screens the main cultural resources of Yuanjia Village by field observation and in-depth interview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its develop-ment, so as to realize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gradually disappeared cultural resources of Yuanjia Village, so as to advance. We should excavate, protect and inherit rural culture step by step so as to make it move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n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Yuanjia Village.
Keywords
Tourism Development, Rural Tourism, Cultural Rejuvenation
乡村文化复兴与旅游发展研究
——以陕西咸阳袁家村为例
边琳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甘肃兰州
收稿日期:2018年12月8日;录用日期:2018年12月22日;发布日期:2018年12月29日
摘要
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文化的复兴,因而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陕西省咸
边琳
阳市礼泉县袁家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收集、整理、筛选袁家村主要的文化资源,针对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建议措施,实现袁家村逐渐消失的文化资源的复兴,从而进一步挖掘、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使其向可出续发展的道路前进,进而实现袁家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旅游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复兴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
1. 文献综述
1.1. 国外乡村文化旅游研究进展
Reinhard Bachleitner,Andreas H Zins (1999)认为文化旅游不仅促进欧洲城市的发展,而且逐渐成为促进乡村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桥梁。实证部分分析了奥地利施蒂里亚几个小乡村当地村民所感知文化旅游(会展旅游)所带来的影响,本研究探讨了Lankford和Howard所开发的旅游影响与态度量表(TIAS)的心理测量特性,心理社会影响的附加领域被证明与环境影响的不同维度相一致[1]。Roberta MacDonald,Lee Jolliffe (2003)认为旅游业已成为许多乡村和偏远地区经济发展的工具,以填补呈现衰退迹象的传统产业。
进而认为乡村地区保存完好的文化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以社区为基础的合作关系,如合作社,可能是促进乡村旅游有力发展的成员之一[2]。Niels Chr. Nielsen (2009)认为地区旅游发展的成功需要有效的旅游规划,有效的旅游规划要求公众参与规划过程。名义体技术(NGT)在旅游领域是一个有效的分析方法,但它在美国印第安人部落的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尚未得到探索,因而作者尝试补充这一领域的知识空白[3]。Titin Fatimah (2015)通过对婆罗浮屠乡村村民社区开展的以社区为基础的乡村旅游活动的研究,评估乡村旅游活动,尤其是评估与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景观要素所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了五种类型的更改:添加,继续,自定义,转换和修复,改善或增加景观价值被视为进一步的保护措施[4]。
1.2. 国内乡村文化旅游研究进展
熊凯(1999)认为乡村意象包括两方面内容,乡村景观意象和乡村文化意象,将文化意象阐述为乡村传统文化意象和“天人合一”意象[5]。李左人(2000)从丰富乡村文化内涵的方面着手,分别从提高乡村旅游景区的文化档次、提升文化内涵、搞好乡村旅游景区形象,以及开发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体验项目等方面进行阐述[6]。李伟(2002)认为乡村旅游文化包括乡村传统文化和田园生态文化,并认为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特性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联系的桥梁[7]。张建雄(2003)从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的互动关系着手论述,认为乡村旅游对乡村文化会存在开发、保护、冲击、破坏的可能性[8]。尹振华(2004)认为“文化灌注”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点,这里指的是农耕文化的灌注[9]。吕军(2005)认为乡村旅游以乡村自然生态景观和乡村传统文化为媒介,通过游客所进行的旅游活动,达到游客对乡村特的人文景观的体验,进而得到精神上的一种升华[10]。
孙九霞、保继刚(2006)阐述了旅游发展对思想观念现代化的促进,人们的文化水平、思想观念、社会关系网络、社区居民的商品意识都是乡村旅游发展对当地精神文化的影响[11]。黄红星、罗仕伟、张志勤
边琳
(2007)分析了城市文化对乡村传统文化发展的冲击及造成消极影响,针对性地提出要发展“软性旅游”、“文化自觉”教育等对策[12]。胡永红(2009)肯定了乡村文化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以
乡村文化为核心,保持其纯真性、独特性是乡村旅游向深层次可持续发展迈进的关键[13]。张中文(2010)认为乡村传统文化的现代复兴取决于我国乡村生产生活的现代化[14]。张文明、牟维勇、张孝德(2015)指出第三届中国乡村文明发展论坛的主旨在于从乡村文化复兴的视角研究生态文明并将其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契机[15]。
黄震方、黄睿(2018)强调应运用区域性、综合性的地理思维和人地关系的视角,重视乡村文化的科学保护、旅游活化利用、旅游村镇化与村镇旅游化、特田园乡村建设和乡村多元价值提升,依据文化基因、乡愁记忆等理论和建构主义方法确定乡村文化重构内涵,从而为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16]。
1.3. 总结
国外对乡村旅游和乡村文化的关联研究中,从当地居民、合作社、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出发探讨,绝大多数研究体现了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中宝贵的旅游资源,使乡村旅游发展更具有活力。国内对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的关注也较早,起初学者着重于研究乡村文化内涵对乡村旅游的开发、保护以及游客受益等方面的影响;其后学者主要探讨现代化对乡村文化的冲击,城市文化使得乡村文化的本真性受到消极影响;从而进一步从文化自信对于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存进乡村文化复兴等方面进行了阐释。
国内国外的学者越来越关注乡村旅游的发展,并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乡村文化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如何使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紧密结合,使得乡村文化得以延续,乡村旅游散发新的生机,这是日后应当着重探讨的。
2. 袁家村文化资源赋存介绍
2.1. 袁家村概况
2.1.1. 袁家村背景简介
袁家村坐落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具体位于唐太宗九嵕山南麓,它附近有关中环线,并且属于西咸半小时经济圈,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从70年代后,村党支部书记郭裕禄带领全部村民,努力创业,随后发展乡村旅游,一步一步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17]。
袁家村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4年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国家特景观旅游名村”等荣誉。全年免费开放给社会公众,以特的建筑、街景;浓郁的民风饰品;种类繁多的特小吃等多种形象给旅游者带来独特的民俗体验和休闲娱乐。袁家村注重打造反映关中人文、风韵、民生的原生态农家生活,包括关中生活,关中小吃,关中雕刻,关中纺织和关中作坊等,并结合当地厚重的唐朝历史文化底蕴,成为目前陕西省内家喻户晓的乡村旅游度假名村[18]。
目前,袁家村景区占地面积为500亩,分别由康庄老街、小吃街、作坊街、农家乐街、酒吧街、艺术长廊、回民街、祠堂街和书院街组成。日常游客接待量可达3~4万人次,各类门店总数达187户,经商和务工人员达到2800人,人均年收入3万元左右。
2.1.2. 袁家村模式
“袁家村模式”是在政府的重视下,在旅游等多部门共同指导下进行的。经过市场检验、被广大村民认可并接受的一种持续稳定促进旅游发展的典型模式,这种模式起到了很强的示范作用。
边琳
主要特点是:
1) 以乡村为依托,融合民俗文化,用民俗还原乡村原生态特性,用民俗体验成为外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2) 村里的建设和经营统一规划,并严格把控和监管;
3) 通过股份制改革使商人和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逐步完善乡村旅游产业链,促使农村经济可持续
发展;
4) 政府和村民的意愿高度融合和统一,这是该模式核心之处[19]。
2.2. 袁家村乡村文化赋存状况
2.2.1. 袁家村乡村文化主要类型及表现形式
袁家村具有的乡村文化主要类型有饮食文化、传统戏剧文化、传统手工技艺文化、传统工艺美术文化、建筑文化以及其他生活习俗文化,表现形式繁多(见表1),这足以看出袁家村是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的特乡村。
Table 1. The main types and expressions of Yuanjia Village’s rural culture
表1. 袁家村乡村文化主要类型及表现形式
文化类型表现形式
饮食文化茯茶、礼泉烙面、羊血粉汤、肉夹馍、羊肉泡、岐山哨子面、乾县锅盔、九嵕稃子、泡泡油糕、箸头面、酿皮子、白吉馍、凉粉、豆腐脑。
传统戏剧文化弦板腔、皮影戏
传统手工技艺文化传统油坊、传统醋坊、传统酒坊、传统织布方式、丝带绣
传统工艺美术文化剪纸、泥塑、雕刻工艺(铺首、拴马桩、马勺脸谱)
建筑文化“左右客”酒店、天元酒店
其他生活习俗文化石磨、轱辘、老碗、板凳、老粗布
2.2.2. 袁家村乡村文化赋存状况
1) 饮食文化
袁家村一开始吸引游客的地方就在于建村初期最早的关中小吃一条街。在这条小街上,几乎涵盖了关中所有的特小吃,小吃种类将近有100种。比如像粉汤羊血、肉夹馍、凉皮、烙面、劙面、臊子面、手工挂面等都是非常受游客喜爱的当地特美食。每家每户做饭都用的是真正的柴火灶,完全透明公开,游客可以看到美食的制作过程。
在对小吃街的部分店主进行访谈时,了解到袁家村每家小吃店的厨房管理都是非常严格的。为保证食材的新鲜、美食的味道以及烹饪过程的安全卫生,有一部分商铺的食材是由村委会统一调配的。除了统一调配食材,各家商铺的特食材由各家店主自行采购,保证美食的质量和口碑。
2) 弦板腔
弦板腔起源于宋代,是在陕西关中乾县、礼泉、永寿、兴平、武功、咸阳、周至一带兴起的地方特剧种。弦板腔的主要乐器有“弦”(二弦和三弦)、“板”(又叫“呆呆”,分蚱板和二板),加上唱腔,故称“弦板腔”。弦板腔的唱腔高昂、豪放且悲壮,但也有柔和、委婉的唱腔,能够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和情感,具有深厚的关中特和民歌韵味[20]。2006年5月,弦板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袁家村弦板腔以茶馆前的小戏台为表演平台,为来往的游客展示弦板腔艺术魅力。通过访谈得知,袁家村表演弦板腔的演奏者和演唱者的主体人员都是60岁以上老人,本次调研主要访谈了弦板腔的一位传
边琳
承人张志荣老先生,他讲述了弦板腔的主要发展和演变。弦板腔是由民间小调逐渐发展成正式的剧种,发展过程有盛有衰,但到目前为止,弦板腔面对的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如何传承,光靠艺人本事是无法解决传承问题的。弦板腔传到这位老人这已经是第7代,每天从早上9点到下午6、7点根据客流量来决定演出的次数,袁家村发展旅游确实为弦板腔的发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但其传承的问题依旧很棘手。
3) 皮影戏
皮影戏在民间称之为“灯影子”,是由中国汉代民间古老戏曲艺术发展而来。以前因关中的传统习俗,所以每年从阴历的11月到第二年的3月,是皮影戏演出的集中时节。皮影戏以动画的形式以及独特的并具有趣味性的舞台效果和造型深受观众们的喜爱。皮影戏中的人物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奇,生动的形象以及丰富的布景道具,加上表演者多变的唱腔,引人入胜[21]。
在关中非遗文化传承馆中有皮影戏表演,艺人表演技艺精湛、唱腔高亢,让观众领略到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表演的这位艺人是陕西西路兴平皮影戏艺人南产分老先生,表演结束后他还邀请观众一起体验皮影戏的演出过程,在体验过程中,这位老先生表达出了对皮影戏发展现状的堪忧。皮影戏虽能吸引大众的眼球,慕名来观看的游客也不少,但是愿意学习并这门手艺的人非常少,因而皮影戏在袁家村这片土地上能否继续传承,是必须引起当地村政府、村民以及每一个人深刻重视的。
4) 剪纸
陕西民间剪纸多是反映生产劳动的景象,通常以田园花草和家禽牲畜为题材。作品的表现手法有主要有阴刻、阳刻、阴阳结合三种。手工制作体现了匠人们对这门手艺的热情以及制作瞬间的特殊情感,同样也体现了匠人们丰富的生活经验[22]。
通过访谈在袁家村做剪纸的孟庆玲老师得知,孟庆玲老师9岁时便跟着姥姥学起了剪纸,剪纸一直伴随着她的生活,到今年已有54年。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到今天有所成就,孟庆玲老师向世人展示了
中国的民间奇迹。现如今,剪纸这门传统手工艺就缺乏像孟庆玲老师一样的传承人,应当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使这门独特的手工艺能继续传承下去。
5) 传统作坊
袁家村传统油。坊木榨油是一种原始的传统工艺,其包括三十多道工序,如凉晒、熟炒、碾籽、熏蒸、箍饼、码饼、打榨等。木榨油不仅工序复杂,而且时间成本高,劳动力度太大。袁家村有一个传统油坊,其始建于清代,油坊的设备很古老。现在这个传统油坊不再榨油,而是给游客开放,成为了供游客参观的传统油坊参观馆。取而代之的榨油技术是袁家村的现代油坊,现代科技的引入使得榨油过程更高效、更卫生,并且该油坊为全村的美食店铺提供用油。
6) 茯茶
童济功茶坊在祠堂街南侧,一楼展示着茯茶的制作过程,游客也可以在这里自己体验制作茯茶。茯茶,选用湖南安化黑毛茶(当地不产茶),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称“伏茶”,水分、湿度、温度的变化都会影响茶的品质。茯茶也称陕西官茶,素有离了关中气候、泾渭之水、秦人技艺的“三不能制”的说法。游客来到袁家村童济功茶坊,可以体验制茶,还可以了解茯茶的历史,同样还可以看到茶叶原料、生产过程、储存方式等详情。
3. 袁家村文化资源评价
3.1. 袁家村文化复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1. 袁家村文化传承发展的紧迫性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袁家村传统油坊的老先生今年已经70岁,油坊目前没有传人,年轻人对于这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