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过年民俗(二):赛大猪(共5篇)
第一篇:潮汕过年民俗(二):赛大猪
潮汕过年民俗
(二):赛大猪
赛大猪就是比赛谁家的猪大。在农耕社会,猪为六畜之首,“家”字的构成,就是房子底下的猪(豕)。谁家养的猪大又多,谁家的财富和能力就强。因此赛大猪是一种汉族民间庆丰年的仪式,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全国有不少地方有类似的活动,但是其仪式之隆重,场面之壮观,首推潮汕地区和闽南地区。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许多民俗活动都被视为封建迷信而遭禁,赛大猪也因为有拜神祭祖的内容,加上集体化公社化的背景而被停止。1980年代以来,这些活动慢慢解禁,加之“赛大猪”的方式有着促进生产、繁荣经济的积极意义,遂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大盛事。在潮汕地区,赛大猪最为有名有澄海的冠山、下窑,汕头的月浦、鮀浦、鸥汀、渔州、外砂,潮州的彩塘,揭阳的新亨等地。2008年,我回故乡揭阳,参加由广东省摄影学会和揭阳市摄影学会
组织的潮汕过年民俗摄影活动,到揭阳、丰顺、潮州等地拍摄赛大猪、“营老爷”、舞火龙等活动,首次目睹赛大猪的壮观场景。
赛大猪和祭祖酬神组合起来,是一个乡镇的盛大活动,一般在元宵节前后举行,持续好几天。各地的赛大猪都采取轮流主持的办法,即一个乡镇的各条村和各大姓,轮流来充当赛大猪活动的组织者和主持者。例如我们去的揭阳新亨硕联镇有10个村,按某种规定或惯例排序,轮流由一个村主事。一个村10年轮到一次,显示实力,总要尽量办好,以免被人看不起。传统赛大猪的有“出丁头、摆大猪”的说法,按习俗年满24岁的男青年就是“丁头”,凡家中有当年24岁男丁的,就要将他自己亲自饲养的大猪屠宰以后打扮得漂亮,摆出来比赛。最后赛完以后,还有象抢一样把这个猪很快地搬走,比谁抬得快。显而易见,这是传统农村中比赛谁的家境好、本领强、人丁旺的活动,而现在除了仪式感的存在,也蜕变成有钱人炫富的平台。
赛大猪的地方以前是祠堂前面的广场,现在是选择村镇一个宽阔的地方,搭起棚架来。大棚里面,前面正中是神位和祖宗牌位,接着是一排排放祭品的桌子,后面才是参加比赛的猪、羊。一排排的供桌,桌上摆放着拜神的各式各样的供品。有各种高档的烟茶酒,有传
统的包子、面条、松糕等,有各种水果,高档的香烟、洋酒,还有工艺品,以及做成元宝的纸钱等等。供桌上方是彩旗。场面很壮观、感觉很奢华。在棚子的一边,还有一些表现民间故事的潮州传统工艺,是真人大小的玩偶,配合现代的声光电,演绎着民间传说或戏剧故事。在旁边,还有演木偶戏的戏台。
比赛的大猪是屠宰了的白条猪,放在特制的木头架子上一行行排开。杀猪是在半夜里就开始的。杀猪的地方是一个小作坊,十来个大汉在杀猪,一口大锅烧着开水用来退毛。那些猪都是很大的,至少有三五百斤。杀猪的场面挺有特的,但也挺血腥的。
猪杀好以后,放在架子上,主人还要给猪洗掉血污,加以装扮。从猪背到猪头,特意留着鬃毛,显得更为生猛。猪趴在木架上,头向上昂,口里塞着一个大大的潮州柑,四只脚和尾巴贴上红纸。在木架的下面贴有写主人名字的红纸。可以看到有的写着几个名字,可能是一家兄弟,或者是合伙人。
除了大猪,还有的是摆出羊来参赛,也是屠宰了像猪一样装扮。
赛大猪通常和酬神、祭祖、游神(营老爷)、大巡游等一起进行,类似北方的社火、庙会。
通常会聘请舞龙舞狮、戏曲、潮剧、小品、歌舞、木偶的队伍,连同当地的锣鼓队、标旗队、花篮队等游行表演和演出,是一场持续多日、形式多样、喜庆热闹的民间欢乐盛会,中国特的“嘉年华”。
头天的半夜就要杀猪。
主人对参赛大猪精心装扮。
大猪“列队”参加比赛,十分壮观。
红纸写着主人的名字。
还有羊也参加比赛
赛大猪的大棚里一排排供桌,上面酬神的祭品十分丰盛。
一些表现潮汕民间故事的的偶像,在声光电的配合下,演绎着民间传说或戏剧故事。
小小的木偶戏舞台吸引小观众观看。
第二篇:潮汕过年民俗(四):舞火龙
潮汕过年民俗
(四):舞火龙
舞龙舞狮是中国各地普遍的民间活动,是一种舞蹈和武术结合的技艺表演,常常在过年过节、庙会社火等民俗活动中出现,增添了喜庆热烈的内容。而在少数地区,舞龙舞狮有了新的发展,成为富有地方特的民俗活动。舞火龙就是其中之一。在闽南、台湾和香港等地,都有舞火龙,但以潮汕地区的丰顺埔寨最负盛名。
丰顺是梅州市下辖的一个县,埔寨处于潮汕地区和客家地区交汇之处,这里历史上属于潮汕地区,居民有讲客家话的,也有讲潮州话的。埔寨火龙是埔寨镇村民闹元宵的独特传统节目,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丰顺县志》记载,早在乾隆六年(1741),埔寨镇就有火龙表演的习俗。每逢元宵节,埔寨镇村民便举行火龙表演活动,祈求风调雨顺,年年丰收,岁岁平安,祥和吉利。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舞火龙的习俗中断。改革开放以后,民间活动逐步恢复,舞火龙也很快成为当地一项人们喜闻乐见的新年庆典活动。每年元宵节前
后举行,火龙舞动时火花四射,场面壮观,吸引周边几万名众前来观赏。2008年6月丰顺埔寨火龙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埔寨火龙这个具有浓郁民间风情的汉族传统活动与这里流传的一个古老的神话有关。相传在远古的时候,东海龙王的第21今孙子叫浊龙,被派到南粤莲花山脉管辖赤岭(指现今埔寨一带)。浊龙上任后,胡作非为、鱼肉百姓,把这个地区搞得乌烟瘴气。众忍无可忍,只好向老龙王告状,于是龙王命其小女清凤,佩上龙剑赶往南粤惩治浊龙。一日,清凤趁浊龙醉酒如泥时杀死了他,烧了其巢穴,并将其斩成龙头、龙颈、龙身、龙尾四段,然后带回斩下的龙头向父王复命。留下其余三段,变成现今埔寨的“龙身岽”、揭阳的“龙尾”和揭西的“龙颈”3个地方。于是埔寨人民的祖先将欢庆孽龙被杀的民间故事,巧妙地演化为烧火龙、舞火龙的表演,作为驱邪祈福、过新年闹元宵的文艺活动,代代相传。
火龙的制作先分为龙头、龙尾和龙身来做,用竹篾、铁丝等制作框架,再裱上白纸,按不同部位加以描绘,涂上颜,就成一条简单的龙的形象。然后在不同部位,安放用硫磺、火硝、木炭制成的火药(现在一般到生产鞭炮烟花的工厂购买各种烟花材料),还有吐珠、转花等不同式样的烟花。经过几百年来艺人不断的研究改进,如今火龙由原来丈把长,
发展到30多米长,微电子等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使火龙更加精彩。伴随舞龙一起舞动的,还有鳌、鲤、虾、绣球等,也是预先做好,装上烟花。舞火龙是夜晚进行,还有烧烟架、烧禹门(模拟鲤鱼跳龙门)等配套的烟花表演活动。龙、凤、蜈蚣、鲤鱼、鳌、虾、蟹、牡丹、菊花、轮船、拱门各种造型的烟花,以及红灯、彩旗、横额、对联、标语等等,按预定次序燃放,火树银花,异彩纷呈。
舞火龙是这一大型火龙烟花表演的压轴节目。烟架、禹门烧过之后,火龙向预定的地点(一个空阔的山坡)出场。队伍前面是锣鼓队、鳌、鲤、虾、绣球,最后是火龙。火龙两边的“火缆队”。火缆是用竹篾编成、附有燃烧物的火把,由人高擎点燃。火龙则由十来个精壮汉子,脱光上衣只穿短裤,身上涂油(可以防止被烟火烫伤),高高举起,按照预先练好的程式舞动。高大的龙头,两只眼珠光芒四射,气势雄壮,犹如天降神龙。火龙在喜炮声中进入舞龙的广场后,绕场三周向观众致敬后点燃,首先从嘴里吐出火珠,接着全身放出奇丽的光彩、千万道各各样的火花交织在一起,时而万箭穿云,漫天光彩辉煌,天地间浑成一体,火龙在火海中腾挪翻滚,气势壮观、惊险其特,动人心弦。
结婚习俗2008年戊子年元宵节,我随广东省和揭阳市摄影学会的摄友们到新亨埔寨拍摄舞火龙。到
了地方以后,天黄昏,但是离活动还有几个小时。我们进村一路问到了摆放火龙的祠堂。一条已经做好的火龙就摆在祠堂的大厅里。龙头、龙身和龙尾是分开的,舞的时候才把它们接起来。龙头放在厅的正中,高高大大的;龙身有好多节。龙是以竹篾为骨架,贴上纸,彩绘而成,彩鲜艳斑斓。在龙头、龙身和龙尾上,都绑满了各式各样的烟花、火箭,引信都用导火线连起来。龙头的眼睛还是用小电灯装饰起来的。祠堂里还有一些也是纸扎的鱼、虾,也是绑满了烟花鞭炮。这时,祠堂内外人越来越多,而外面村子里四处放起鞭炮烟花,热闹非凡。
到了8点来钟,一批光着膀子,只穿短裤的壮士到来,他们就是舞龙的人。不久,龙被抬出来,从村子里一路游行到村外的小山坡。一路人山人海,鞭炮震耳欲聋,烟花腾空飞舞。
山坡上聚集了数万人。有人舞着长长竹竿绑着长长的鞭炮,点燃了挥舞着驱散人来清场。接着火龙的队伍就进场了。前面是那些鱼虾,点着了飞溅着焰火,绕着圈子舞起来。舞了三圈以后,鱼虾们身上的鞭炮烟花烧完了,就退场,而几十人舞的火龙就点燃舞起来了。摄影的人很多,大家都想跑到火龙身旁拍照。但是火龙是舞动的,猛烈地喷出焰火,而那些火箭和鞭炮是射向四周后再爆炸的,十分危险。事前大家已经有了准备,有的戴了
头盔,有的顶着竹笠,有的戴着耳塞,有的戴着口罩。我也跑到火龙前面不管三七二十一抢拍了几个镜头。大约十来分钟,舞了三圈以后,火龙就失去了光焰和爆炸,慢慢偃旗息鼓,火爆的场面归于平静。
这些精壮的青年就是舞火龙的。
第三篇:浅谈潮汕地区文化民俗
浅谈潮汕地区文化习俗
来自潮汕地区的我对潮汕文化习俗有一定了解,通过询问长辈、上网查资料等途径简单总结了潮汕地区的“拜神”文化以及结婚时的流程习俗。
潮汕人民的“拜神”文化
潮汕人民热衷于“拜神”想必人尽皆知,人们或有求于神明或保佑家人平安,于是“拜神”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更多也是一种精神的慰藉和寄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