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本科毕业论⽂
经济学类专业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经济学理论,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法,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作的⼈才。毕业论⽂,按⼀门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等教育⾃学考试本科及研究⽣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集中进⾏科学研究训练⽽要求学⽣在毕业前总结性独⽴作业、撰写的论⽂。
经济类本科毕业论⽂1
【摘要】论⽂作者在分析现⾏⾼校经济类本科毕业论⽂选题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改⾰⾼校经济类本科毕业论⽂的基本思路,即“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的主观能动性以完成他们⾃⼰感兴问题的研究”,以及⼀些改⾰⾼校经济类本科毕业论⽂选题的具体措施,最后讨论讨了其⾃⾝在指导本科毕业论⽂选题中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毕业论⽂选题改⾰
本科毕业论⽂是⼤学本科毕业⽣获得学⼠学位的必修课程。本科毕业论⽂从出题、学⽣选题、完成论⽂到答辩,⼤体有这样⼏个基本特征:⼀是指导⽼师根据⾃⼰的研究领域,选择性地出⼀些具备本科⽣层
次⽔平的题⽬供学⽣选择;⼆是尽管强调论⽂质量,杜绝抄袭现象,但从⼤多数⾼校本科毕业论⽂的情况来看,仍然⽆法达到导师和相关管理者的要求;三是围绕⾼校对本科毕业论⽂的基本要求,⼀些院校为了提⾼本科毕业论⽂的质量采取了实施严格的开题报告和考勤制度,阅读英⽂⽂献并把所阅读的英⽂⽂献翻译成中⽂,但却没有达到提⾼本科毕业论⽂质量的⽬标,甚⾄指导⽼师都因为毕业论⽂⼯作过于繁琐⽽怨声载道。为此,笔者在20xx年指导本科毕业论⽂的时候,在学⽣选题⽅⾯进⾏了⼀些新的改⾰与探索,以寻求改进和完善现⾏本科毕业论⽂制度的途径和⽅法。但由于笔者并⾮校、院本科毕业论⽂管理者⽽仅仅是⼀名普通教师,因此在这⽅⾯的探索暂时还属于⼩范围的尝试。
1 现⾏本科毕业论⽂选题的缺陷
1。1 指导⽼师出题
本科毕业论⽂出题,对于指导⽼师来说是⼀个巨⼤的考验。⾸先,对于那些⾃⼰的科研项⽬、科研⽅向很明确指导⽼师,如果在⾃⼰的科研领域中出题,考虑到本科⽣的知识层次,就势必要把⾃⼰的科研项⽬分拆成⼀些很⼩的模块来分配给本科毕业⽣做,但分拆后的模块往往很难形成⼀个完整的论著框架。⽽且,考虑到本科⽣所具备的知识层次,很难要把他们完成论⽂直接或简单加⼯后放到⾃⼰的科研项⽬研究成果⾥⾯去。其结果就是指导⽼师对本科毕业论⽂进⾏深度加⼯。⽽在深度加⼯之后,对这篇论⽂的知识产权到底属于学⽣还是指导⽼师⼜很难界定。
其次,对于那些没有⾃⼰的科研项⽬、科研⽅向也还不甚明确的年轻指导⽼师,由于⼀般指导的学⽣⼈数都在5—6⼈,甚⾄7—10⼈。⼈数多,⽽所出题⽬较⼩⽽分散,致使他们在⼯作⼀开始就不能通过这种途径形成⾃⼰的科研⽅向、培育⾃⼰的研究领域。⽽且,由于年轻⽼师⾃⾝经验的⽋缺,可能所出题⽬会偏⼤,因此单独⼀个学⽣很难完成这样的本科毕业论⽂。
1。2 本科毕业⽣选题
对于本科毕业论⽂选题,学⽣的意见主要集中在这样⼏个⽅⾯:⼀是由于指导⽼师出的题⽬要么是跟他们⾃⼰科研项⽬密切相关的,需要具备较⾼的理论知识⽔平,因此学⽣在完成毕业论⽂的过程中明显感到相关知识的缺乏,⽽这些相关知识⼜难于在短期内学习提⾼。或者即使指导⽼师所出的论⽂题⽬本⾝难度并不⼤,但与学⽣感兴趣的内容相去太远,学⽣在完成论⽂的过程中容易产⽣⼀定程度的抵触情绪。
⼆是由于本科⽣独⽴完成科研课题能⼒的⽋缺,⽽现⾏本科毕业论⽂制度⼜要求学⽣独⽴完成⾃⼰的本科毕业论⽂,因⽽从⼀开始就把本科毕业⽣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研究这种⽅式排除在外。事实上,⽆论是⼤学⽣毕业之后⾛上⼯作岗位还是选择继续读硕⼠研究⽣、博⼠研究⽣及⾄以后从事科学研究⼯作,都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这却⽆法在他们完成毕业论⽂的时候得到体现。
三是现⾏本科毕业论⽂制度在发挥⼤学毕业⽣的主观能动性⽅⾯也⽐较⽋缺。多年来,由于学⽣已经习惯了指导⽼师给定题⽬,然后学⽣围绕指导⽼师的毕业论⽂题⽬采取依样画葫芦的⽅式完成⼀篇既定格式、既定字数、既定内容的论⽂,因此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去主动地观察社会、发现我国的经济现实问题、应⽤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并依照⾃⼰的理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案就⽆从谈起。
第四个问题就是,由于以上这些原因,要学⽣完成⼀篇具有原创意义的毕业论⽂基本上就成为空谈。尽管年年都在强调本科毕业论⽂要有创新点、不要抄袭,但结果却是年年都获得的是东摘西抄、没有创新意义的本科毕业论⽂。
2 改⾰现⾏本科毕业论⽂选题⽅式的基本思路及办法
在考察现⾏本科毕业论⽂选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改⾰现⾏本科毕业论⽂制度的基本思路就是“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的主观能动性以完成他们⾃⼰感兴问题的研究”。这意味着,改⾰现⾏本科毕业论⽂制度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让学⽣做⾃⼰感兴趣的事情。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他们才会⾃⼰主动去认识世界,思考和发现问题,必要的情况下在团队精神的指引下完成寻求解释和解决问题的⽅法。在这⼀基本思路的指引下,改⾰现⾏本科毕业论⽂制度办法的主要体现在以
下⼏点。
⾸先,从本科毕业论⽂的选题上,倡导和⿎励学⽣⾃主选择毕业论⽂题⽬。在⼤学本科毕业⽣从事毕业论⽂写作之前即对他们提出要求,希望他们根据⾃⼰平时学习、⽣活和对社会的了解,提出⾃⼰毕业论⽂要研究的领域、问题和要解释的现象,并据此提出⾃⼰药丸承改论⽂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指导⽼师再根据学⽣提出的毕业论⽂思路,引导学⽣确定毕业论⽂的具体题⽬,拟定毕业论⽂的写作框架。事实上,⼤学本科毕业⽣在经过了⼤学四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观察和了解社会问题的能⼒,这种毕业论⽂选题⽅式正是充分发挥了他们在观察和了解社会问题这⽅⾯的长处。⽽且这种选题⽅式的实⾏,势必会引导学⽣在⼤学⽣涯中更加积极地观察和了解我国经济建设中⾯临的种种问题,激发他们毕业后投⾝祖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去。当然,本科毕业论⽂选题的这种改变,也对学⽣的积极性、主动性等⽅⾯提出了较⾼的要求,⽽这种要求并不是每个学⽣都具备的。因此,在倡导和⿎励学⽣⾃主选择毕业论⽂题⽬的同时,还要根据学⽣⾃选题⽬的情况,由指导⽼师提出⼀些题⽬,供未能⾃主选择毕业论⽂题⽬的学⽣选择。
其次,倡导和⿎励学⽣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对⼀些问题进⾏研究。团队合作的优点在于⼀是可以在多⼈合作的情况下研究⼀些⽐较⼤的社会现象或经济问题。尽管⾼校本科毕业⽣对我国⼀些经济现实问题有⼀定程度的认识,但要把这种认识凝练、浓缩到⼀篇⼀万字左右的论⽂,还是有⽐较⼤的难度的。因⽽通常情况下就会出现题⽬太⼤⽽本科毕业⽣⾃⼰⽆法掌握论⽂的框架拟定并完成论⽂。在这种情况下,多个学⽣的合作,每个⼈完成论⽂中的⼀个或多个部分能够很好的解决这⼀问题。第⼆个优点
是,多个⼈合作研究某⼀问题,能够通过相互的讨论,发挥每个⼈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长处⽽避免短处,加深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深度,提⾼论⽂的质量⽔准。第三个优点则是能够通过合作完成毕业论⽂很好的培养⼤学本科毕业⽣团队合作意识。这对他们以后⽆论是到企业⼯作还是教学科研单位⼯作都⼗分重要。
第三,指导⽼师引导学⽣围绕⾃⼰的研究领域,针对我国宏观或区域经济的热点问题选择毕业论⽂题⽬。事实上,这种选题⽅式⼀⽅⾯能够通过本科毕业论⽂加深⼤学本科毕业⽣对我国宏观或区域经济的热点问题的认识,另⼀⽅⾯,指导⽼师尤其是刚⼯作的年轻⽼师也能够通过指导学⽣围绕⾃⼰研究领域完成毕业论⽂,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深度,并借此培养⾃的科研⽅向和研究领域。
3 改⾰现⾏本科毕业论⽂选题⽅式的实践探索结合以上笔者提出的改⾰现象⾼校经济类本科毕业论⽂选题⽅式的思路,笔者在20xx年指导本科毕业论⽂的时候进⾏了实践探索。
⾸先,笔者向即将毕业的本专业⼤学本科毕业⽣提出,欲在笔者的指导下完成本科毕业论⽂就必须通过他们⾃⼰的观察和了解提出毕业论⽂的基本思路,然后跟我商定本科毕业论⽂的具体题⽬和论⽂框架。本专业的本科毕业⽣对笔者的这⼀号召响应⼗分热烈。尽管有本校对教师指导本科毕业论⽂⼈数不超过8⼈的限制措施,但在总计58名本专业本科毕业⽣中与笔者联系希望以这种⽅式选定⾃⼰毕业论⽂题⽬的学⽣仍然超过25%,致使笔者最终不得不按提交选题申请的先后顺序确定所带毕业论⽂的学
⽣。与笔者⼀同采⽤这种选题⽅式的另⼀位⽼师也同样⾯临着相同的情况。⽽在与这些学⽣的交流和沟通过程中,⼏乎所有的学⽣都对笔者提出的“让学⽣做⾃⼰感兴趣的”理念表⽰⾼度赞同。
其次,在实⾏这种本科毕业论⽂选题⽅式的同时,笔者还引导学⽣围绕笔者所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项⽬的研究领域,针对⼴西的热点区域经济问题——⼴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来选择题⽬和开展研究。结果在实际指导的⼗名(其中⼋名在我名下指导,另外两名在其他⽼师名下但由我负责指导完成毕业论⽂)本科⽣毕业论⽂中,有9名学⽣的选题都与⼴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密切相关。这些有关⼴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论⽂的完成,经过笔者的修改,即可与笔者⾃⾝所完成的⼀些有关⼴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论⽂合成⼀本专著。
第三,笔者在今年的本科毕业论⽂选题中还进⾏了团队合作完成毕业论⽂的尝试。在笔者所指导的毕业⽣中组成了⼀个三⼈团队共同完成⼀篇论⽂。在指导该团队完成毕业论⽂的过程中,不断强调他们的合作精神,并在他们完成毕业论⽂遇到问题的时候⾸先⿎励他们通过⾃我学习和共同讨论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法。尽管该团队的毕业论⽂⽬前尚未全部完成,但从已经完成的部分内容来看的确具有较⾼的⽔准。⽽且,通过他们的这种合作⽅式,其他同学也明显受到了感染,在与笔者的沟通和交流中流露出了对这种⽅式的⾼度认同。但是,稍嫌遗憾的是,由于相关规定要求每个⼤学本科毕业⽣必须单独提交毕业论⽂,因此,最终仍不得不将他们共同完成的论⽂拆分提交答辩。
4 总结
毕业论⽂是⼤学本科⽣正常毕业并获得学⼠学位的最后⼀门必修课程。但是如何通过这最后⼀门必修课程,站在学⽣⾓度上探索出更适合于⼤学本科毕业⽣的毕业论⽂选题模式,培养更⾼质量的⼤学本科毕业⽣是我们的应尽之责。笔者在这⽅⾯的探索只是⼀个开始,但“让学⽣研究⾃⼰感兴趣的问题”这⼀理念,在充分发挥学⽣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本科毕业⽣的团队合作精神的指导思想下完成⼤学本科毕业论⽂,⾄少⽬前从学⽣的反映来看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尽管笔者在这⽅⾯的探讨暂时还只是⼩范围的探索,但随着笔者在这⽅⾯的探索的深⼊,其在寻求改进和完善现⾏⼤学本科毕业论⽂制度的途径和⽅法上定会有更⼴泛的应⽤。
经济类本科毕业论⽂2
[摘要]随着近年来商业银⾏的零售业务的迅猛发展,“⼩微化,零售化”成为了商业银⾏的战略选择。本⽂⾸先说明了商业银⾏零售业务的战略作⽤,具体阐述了商业银⾏零售业务的发展⽬前状况,本⽂最后对于商业银⾏零售业务的发展进⾏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倡议。
[关键词]商业银⾏;零售业务;信⽤
[]A[⽂章编号]1005-6432(20xx)1-0072-0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到中坚阶段,商业银⾏的利润增长愈加倾向于在零售板块逐⿅中原,⽽欧美
发达国家,商业银⾏的零售业务发展较为发达,在银⾏各项收⼊中的⽐重稳步提升。融资脱媒和技术脱媒的压⼒,迫使商业银⾏⼤⼒开发零售业务市场。美国银⾏业,将零售业务的发展摆在其重要的战略格局中,零售类贷款⽐例由1985年的31%上升到1996年的45%。零售业务⽐重的提升转变了传统的美国商业银⾏的收益结构,商业银⾏整体收益⽔平⼤幅上升和银⾏系统稳定性⼤幅增加。
1零售业务的发展必将是商业银⾏长期发展的战略⽬标
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为投资、出⼝、消费,以⾼投资、⾼出⼝、低国内消费的粗放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中央决策层不断推出改善收⼊分配格局的⽅案,提⾼低收⼊者的消费收⼊,培育⼀个庞⼤的中等收⼊阶层。为刺激我国内需市场的旺盛奠定阶层根基。随着民⽣财政政策的不断推进,藏富于民将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核⼼。⼀个庞⼤的中等收⼊阶层,必论商业银⾏零售业务发展的经济学深思定会带来巨⼤的内需市场。零售业务的发展将成为启动这个庞⼤内需市场的助推器。零售业务的发展与民⽣领域息息相关,与个体的投资和消费活动密切相关。
伴随对公领域利润的削减,商业银⾏在强势的对公领域议价能⼒较弱,在零售业务领域,商业银⾏保持着传统的议价优势地位。民间企业家的融资难催⽣的XXX,民间⾦融需求的旺盛与供给的极其不协调,引致个体经营户对⾦融需求极度饥渴。零售业务的发展恰好弥补这⼀融资领域的空⽩,于国于民都是重要的利好政策。因此各⼤商业银⾏追逐零售板块的利润将是未来商业银⾏格局的重要风向标。
商业银⾏零售业务的发展对解决民间融资需求难具有重要的战略作⽤,零售业务板块中的⼩企业贷款和个⼈经营贷,都是针对民间中的融资需求难⽽设计的产品,这些商户⼤都为各城市的中产收⼊阶层。零售业务的门槛往往要求商户有房产抵押、净⾦融资产等准⼊标准,因此被商业银⾏遴选中的客户往往具有较⾼的信⽤标准。零售板块业务的利润率也远⾼于对公板块业务的利润率。
2商业银⾏零售业务发展的⽬前状况
当前商业银⾏零售业务发展的侧重点在于追逐“有钱⼈”,对现⾦流和净资产的过度追逐使商业银⾏零售业务的发展失去长期的战略主动权。⽬前商业银⾏零售业务,主要将市场瞄准在有房有车的富裕阶层,房地商业银⾏零售业务发展的经济学深思,产市场的泡沫发展造就了⼀批富翁,“北上⼴”地价的不断上升,北京房产的抵押使获取个⼈经营贷款较为便利。但过多的依靠房产抵押贷款维系的资产运转模式,存在巨⼤风险。房地产泡沫将商业银⾏间接绑定,若将来的房价泡沫破裂,将会给客户和银⾏带来系统性的连带风险。商业银⾏若基于长远的战略⾓度考量,就应当减少房地产的零售业贷款,防⽌全球经济下⾏带来的房市泡沫危机的⾏业风险,风险制约将是商业银⾏最根本的⽣命线。通过对北京市商业银⾏的调研,当前商业银⾏的零售业务所⾯向的客户主要是机械制造、⽂化、体育产品等,这些客户具有共同的特征:具有北京市的房产抵押,由于北京市的房产具有极⾼的商业价值和不断上涨的趋势,因此商业银⾏对这类型客户的信任主要基于房产的商业价值。
商业银⾏对零售业务的贷款主要采取“话术”和“实地调查”等⽅式,话术基本上是通过与客户交谈的⽅式,逐步打破商业银⾏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交谈的内容主要从客户的资产状况⼊⼿,⽐如客户是否有房⼦?客户的职业是什么?以及通过查询客户的征信系统,来了解客户的整体经济状况和信⽤记录。客观来说,客户的征信系统极⼤地解决了商业银⾏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理由。征信记录更是从制度上约束了客户的违约⾏为,违约成本的过⾼使得商业银⾏零售业务有了经济上的约束⼒。基于不断上涨的北京房价,如果客户违约,客户的房价远远⾼于其抵押的房产,因此客户不会因为100万元的贷款⽽使得200万元的房产被银⾏处置。如果房价出现泡沫,违约成本较⼩,客户违约的可能性就会存在。因此商业银⾏如果将零售银⾏业务过多绑定房地产,预期的房地产⾏业的风险必将会影响到商业银⾏。
3商业银⾏零售业务发展的⽅向
商业银⾏零售业务发展的⽅向,应当是激活国内的消费市场,充分挖掘潜在的消费资源,培育⼀个不断壮⼤的中产阶层。例如⼤学⽣消费体可重点培植,其具有可以挖掘的内⽣动⼒。当前零售银⾏“唯⾦钱论”和货币化的“拜⾦主义”倾向,促使潜在的消费市场⼀直被忽视。⼤学⽣消费体是⼀个具有⾼度看涨期权的⼈⼒资本体,尤其是名校研究⽣,这部分⾼级知识分⼦体往往较容易成为现代社会的中产阶层,据麦肯锡调研结果表明,北京名校学⽣⼤部分就职于顶级投⾏、央企、国家部委机关,名校研究⽣拥有⽐普通⼈更⾼的事业平台和发展机遇,因此名校研究⽣应当作为重点零售客户来营销。
⾸先,名校研究⽣⼤部分为⾼素质的⼈才且将成为⾼层次体,对信⽤记录极其珍视,因此其违约成本极⾼。基于⽣命周期理论,名校研究⽣在校期间倾向于超出⾃⼰的收⼊进⾏⼈⼒资本投资和消费,平滑其⼀⽣的消费。然⽽当前⼤学⽣的信⽤卡额度普遍偏低,⼀般研究⽣的信⽤额度只有5000元,对研究⽣的⼈⼒资本投资和消费推动作⽤极⼩,⽽且也低估了研究⽣将来的收⼊预期,5000元的信⽤额度仅仅与名校研究⽣⼊职国企⼀个⽉的⼯资相等,因此信⽤卡的额度与名校研究⽣的⼈⼒资本极其不对称。
针对具有稳定看涨期权的名校研究⽣体,信⽤类贷款应是重点,名校研究⽣对信⽤的珍视源于其将来所处的较⾼社会层次。⾦融机构的征信系统完全打破了商业银⾏与客户的信息不对称,银⾏在客户⾯前具有绝对的信息优势。因此信⽤类贷款的核⼼在于明确客户的信⽤等级,如果客户所处的社会层次较⾼,可推测其违约的成本巨⼤,因此应积极主动地推出针对⾼层次体的信⽤贷款。挖掘⾼端客户的潜在消费和投资动⼒,使商业银⾏与客户间达到双赢。因此商业银⾏零售业务的发展要⾛期权模式,分析体的收⼊预期状况,体的违约成本等因素,开发⼀个潜在的消费体。针对具有房产抵押的个体户贷款,注意风险的防控。重点考察个体户的职业情况、资产负债情况、商户经营情况,仅仅是有房产抵押,并不能完全覆盖贷款的风险,房产泡沫的存在,会引发后续的风险进⽽将商业银⾏。所以商业银⾏的贷款不应为“拜房主义”,⽽应当关注客户的职业、经营情况、所处的社会层次,这对于风险的防控会更有⼒度。商业银⾏零售业务应当充分挖掘⽹络银⾏的潜⼒,随着⼿机的智能化,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机购物,尤其是与民⽣消费相关的商品和服务,消费者热衷于攫取最⼤化的消费者剩余,因此⽹络购物提升了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商业银⾏通过⽹络发放零售贷款也成为新的发展趋势。4推动商业银⾏零售
业务发展的政策倡议
4.1加⼤商业银⾏零售业务的宣传⼒度
诸多消费者对商业银⾏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存款、贷款、理财产品等基本⾦融服务⽅⾯,对银⾏产品和政策的认知较为单薄。普通的市民仅仅将银⾏当成存款和贷款的机构,对银⾏综合化的⾦融服务知晓较少。由于银⾏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银⾏在推⾏零售产品中占有绝对的主控权。消费者对利率、⾦融产品的收益、⾦融产品的使⽤都缺乏⾜够的认知,因此在选择⾦融产品⽅⾯也较为谨慎。尤其保险类产品往往被消费者认知为赔钱的买卖,抵制⼼理较强。只有稳定收益的基⾦类产品才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因此商业银⾏应加⼤对零售业务的宣传⼒度,使消费者充分认识到银⾏产品的收益与风险,有利于消费者根据⾃⾝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零售产品⽅案。
民间个体户由于缺乏对银⾏产品的认知,在融资需求⽅⾯仍依靠亲情融资模式,尤其在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民间融资需求旺盛,商业银⾏机构往往尚未介⼊到农村中。民间融资利率类似XXX,⾼利率使民间的“三⾓债”愈加明显,如温州和神⽊的民间XXX使地⽅民营经济⼏乎破产。因此应加⼤针对商业银
⾏的零售业务宣传⼒度,提升商业银⾏的⾦融服务,挖掘潜在的消费需求,抓住市场中的潜在商机,减少民间XXX现象的发⽣。
4.2商业银⾏的零售业务发展需要开发新的客户体
商业银⾏的零售业务发展需要定位新的客户体,应当摒弃完全依靠房产抵押的授信模式,加⼤对于信⽤类贷款的开发,提升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具有较⾼信⽤度的⼤学⽣体应当是商业银⾏零售业务的主要战场。⼤学⽣接受新⽣事物快、对于⽹络熟悉、热衷于美国式的消费主义⽣活⽅式,⼜遵守现代⽂明准则,其对于信⽤的珍视使违约成本极其⾼昂。较⾼的收⼊预期使得⼤学⽣具备偿还信⽤贷款的能⼒,因此商业银⾏的零售业务应着重挖掘这⼀潜在的消费市场。边际消费倾向较⼤的体还有:体制内退休⽼⼈,⽼⼈由于闲暇较多,因此对于⽂化⽣活类的服务需求较⼤,因此针对体制内退休⽼⼈适度开发相应的产品,既提升了⽼⼈的⽣活幸福指数,也增加了商业银⾏零售利润的增长点。
4.3商业银⾏的零售业务应遵循“⼤数法则”
商业银⾏的零售业务过于谨慎,尤其具有较⾼消费潜质的青年体,商业银⾏在信⽤卡业务⽅⾯发放较为谨慎,额度较⼩和审批期限过长都是导致零售业务市场空间狭⼩的理由。针对不良贷款的过度谨慎和担忧,是导致商业银⾏零售业务迟缓的本质理由。商业银⾏过度关注不良贷款,在零售板块的信⽤类贷款发放数量较少,导致了在这⼀体开发的零售业务发展滞后于西⽅发达国家。随着信息时代
的到来和法制体系的不断完善,信⽤记录的珍视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有效的关注,因此针对具有较⾼“看涨期权”的⼤学⽣体发放信⽤贷款,不良贷款率预期将会很低。因此在这种⼤环境和背景下,商业银⾏的零售业务遵循“⼤数法则”,通过扩充信⽤类贷款在这⼀领域的覆盖⾯,可有效降低不良贷款损失率。依据商业银⾏的利润覆盖风险原则,为了追求最⼤化的利润,适度承担较少的损失也是商业银⾏应当追逐的经营⽅案。
4.4商业银⾏的零售业务定位应分体分类开发
在我国商业银⾏的零售业务市场应进⾏分类开发,针对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论商业银⾏零售业务发展的经济学深思业、不同的体进⾏分类开发,⼀些外资银⾏在开发我国的零售业务相⽐本⼟银⾏缺乏竞争⼒,例如外资银⾏在给青年体发放信⽤类贷款,要求青年提供相应的收⼊证明、资产证明,⽽且审批程序较为严格,在⾦融⾏业普遍实⾏密薪制的潜规则情况下,这⼀程序化的资料要求,使⼤部分较⾼潜质的体被排斥在外资银⾏之外。因此在我国零售业务市场领域中,出现了外资银⾏竞争不过本⼟银⾏、本⼟银⾏竞争不过民间融资机构、民间融资机构竞争不过民间XXX。这种竞争⼒的倒置根源于官⽅⾦融机构的审批程序和审批周期,导致⾦融机构与贷款申请⼈之间过⾼的交易成本,由于资⾦需求的时间性较为强烈,使得民间融资机构即使利率较⾼,却更受普通民众欢迎。
在⼀些股份制商业银⾏,在发放信⽤类贷款⽅⾯要优于外资银⾏,⽐如凭借较⾼的社会地位、前景较
好的职业、较⾼的教商业银⾏零售业务发展的经济学深思,就可以给予其相应的信⽤额度。事实证明,针对这类体发放信⽤类贷款,出现不良贷款的概率极低。在我国的国情下,依据收⼊证明来给予其信⽤额度贷款并⾮最有效的选择。⾸先,我国富裕阶层并⾮主要依靠⼯资性收⼊,因此通过⼯资单⽆法反映其真实的资产状况。尤其是⼯资普遍不⾼的公务员体,如果仅仅通过⼯资单来发放信⽤额度,那么公务员体很难获取信⽤类贷款。但是公务员体掌控着巨⼤的社会资源,其在社会体中所处的⾼层次也会使其更加珍视信⽤记录,因此针对公务员体发放信⽤类贷款,完全可以摒弃⼯资单这⼀因素,主要通过核实公务员的等级、职位、⼯作年限等因素即可。所以,在发放信⽤类贷款⽅⾯,研究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乃⾄上层建筑,都具有⼗分重要的现实作⽤。
经济类本科毕业论⽂3
在经济学中,我们管经济增长每变化⼀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叫“就业弹性”,简单来说,就业弹性越⼤,说明经济增长所能带动的就业增长也就越显著。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GDP每年都以较⾼速度增长,但就业弹性却经历了⼀次跳⽔式骤降,那时候我们最常听到的词就是“下岗”、“待业”、“再就业”等等。之后虽然偶有⼀两年稍有回升,但总的趋势却仍是持续下降的。及⾄20xx年,我国就业弹性已下降到0.1,也就是说,那⼀年我国的经济每增长⼀个百分点,只能使就业率增长0.1%。也难怪在经济⾼速发展的今天,⼤学⽣仍然⾯对“⼀毕业就失业”的窘境。
我国的就业弹性即使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马来西亚、墨西哥相⽐,也是低得可怜。⼀般⼈⼤多认为,我国以市场经济为主体,再加上政府进⾏宏观调控,应该⽐普通的市场经济更能解决就业理由才对,但事实却似乎并⾮如此。
产业结构与就业差异
其实,这种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的反向关系并不难理解。
众所周知,随着第⼀次⼯业⾰命的到来,机器将⼈⼒从劳动岗位上解放出来。很多过去需要相当多⼈⼿加班加点才能完成的⼯作,⽐如⽣产药品、制作服装等等,现在只需要按下⼀个按键,机器就可以流⽔线作业,24⼩时不⽤休息地完成⼯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们发明出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机器,⽤以代替⼈⼯的劳动。
当然,不同的产业对于机器的依赖是⼤有不同的。⽐如我国的第⼀产业农业,虽然有了联合收割机、脱⾕机等⼤型农业机器,但是很多⼯作,⽐如采摘茶叶、为植物除⾍、
选择种⼦等⼯作都还是需要⼈⼒进⾏的,因此农业⽣产还是需要很多的劳动⼒的。
与之相反,第⼆产业⼯业情况则⼤有不同。⽆论是采掘业、建筑业还是制造业,机器的作⽤都要⽐⼈⼤得多,技术创造引起的产业⾰命也往往是在⼯业领域中出现的,但是⼯业对于劳动⼒的需求则会随
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少,相反,⼯业更需要⼤量的资⾦、资源和技术作为⽀撑。
⽽第三产业服务业则同样需求⼤量的劳动⼒,⽆论是流通部门还是服务部门,其⼯作都是由⼈来完成的。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农业和服务业的就业弹性都较⼤,唯有以资⾦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业就业弹性较⼩。既然我国的⾼经济增长伴随着低就业弹性,那么就不难得出结论,我国的主要经济增速⼤多都是资⾦密集型的⼯业产业拉动的,⽽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发展并不快。造成这种情况的理由究竟在哪⾥呢?
地⽅政府的竞技游戏
经济学类 我国的政府,尤其是地⽅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着极⼤的作⽤。据20xx年的统计数字表明,地⽅政府收⼊在全国财政收⼊中的⽐重为20%,⽽地⽅政府⽀出在全国财政⽀出中所占⽐重则⾼达80%,地⽅政府对经济的影响⼒由此可见⼀斑。
原本,政府应当是经济运转的监督者与协调者,政府进⾏宏观调控的⽬的是为了减轻市场经济固有缺陷对经济参与者产⽣的冲击。然⽽,这种⼲预⼀旦超出限度,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当前,我国地⽅政府却经常利⽤⼿中的权⼒去影响产业结构,其理由何在呢?
想要回答这个理由,我们就要知道,地⽅政府的官员每年都是要进⾏业绩考核的,⽽上级政府对于下
级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是基于经济增长率进⾏的,因此在地⽅政府之间,便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农业、⼯业、服务业之中,⼯业,尤其是其中的重⼯业,不仅产业链长,还能够快速带动经济增长,因此成为了地⽅政府眼中的“⾹饽饽”。从1978年到20xx年,我国农业创造的GDP增长了约4倍,⽽⼯业创造的GDP增长了约28倍!
地⽅政府注资国有企业,并且对国有企业实⾏政策保护,使得国有企业在本⾏业内的竞争⼒⼤⼤提⾼,也就挤压了⼀批民营企业的存活空间,⽽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民营企业的活跃才是就业率增长的原动⼒,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则压低了就业率的增长。⽽且,这种由政绩激发的“竞争”并⾮良性竞争,⼀些⽋发达地区的地⽅政府为了增加业绩,不去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的特⾊经济,反⽽持续加⼤对资⾦密集型重⼯业部门的投资,最终造成GDP快速增长的同时劳动⼒就业率却在下降,资源也不能得到合理利⽤的局⾯。
政府也是经济⼈?
除了政治理由之外,在我国实⾏了分税制改⾰之后,地⽅政府的财政⽀出主要来源发⽣了变化,除了中央政府划分给地⽅政府的部分增值税、服务业的营业税之外,地⽅企业的所得税成为了地⽅政府的固定收⼊。在同等条件下,资本密集型企业能够交出更多的所得税,因⽽在招商引资时,地⽅政府也就更倾向于那些资本雄厚的⼤企业,⽽忽视了能够容纳⼤量劳动⼈⼝的中⼩型企业。
很明显,地⽅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已经越来越难“置⾝事外”,反⽽成为了当地经济活动中相当重要的参与者。由于地⽅政府拥有较⼤权⼒,因此⼀旦政府不能保持客观,⽽是从⾃⾝的⾓度出发,利⽤权⼒来获取利益,必定会造成经济发展的紊乱状态。⽽我国近⼏⼗年来GDP持续增长,就业弹性却持续下降的理由,也正是地⽅政府对经济过度⼲预造成的。
⽐如在菜市场中,每⼀种蔬菜的价格都是根据供求关系⽽⾃发确定的,因此所有菜贩给出的菜价都基本⼀致,只会因质量好坏上下有⼏⽑钱的浮动,这时候市场的秩序是⾮常稳定的,菜贩收取的是他所能得到的最多的菜钱,⽽买菜者付出的是他认为⾃⼰所能承受的正常价格。
但这时,菜市场的管理者认为,卖⼤⽩菜赚的钱太少,交给他的“份⼦钱”也会少,于是⾃⼰出钱开了⼏个摊⼦卖⾼价的有机菜,同时还将那些卖⽩菜的⼈轰出菜市场,只招揽那些卖利润⾼的蔬菜的商家进驻⾃⼰的菜市场。这样⼀来,整个菜市场的销售额虽然会提⾼,但⼤量的卖⼤⽩菜者失业,还连带种⼤⽩菜的菜农⼀起失业,⽽许多客⼈既⽆法买到价格低廉的⼤⽩菜,价格昂贵的有机菜⼜买不起,整个消费市场开始萎缩。
地⽅政府参与经济活动与上⾯例⼦中的菜市场管理员是⼀样的。在市场中的每个⼈都是理性的经济⼈,⼤家为了⾃利的⽬的发展经济,形成了和谐有序的市场秩序。⽽地⽅政府的⼲预则破坏了这⼀平衡,还导致了经济增长、就业弹性下降的奇怪现象。这可以说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