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招生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报考你都懂了吗?
大类招生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报考你都懂了吗?
所谓大类招生,就是在高校本科生招生中按照学科大类或者学部大类,不分具体专业进行招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推行按大类招生。那么,大类招生有什么特点?怎样培养人才?如何招生?
一、大类招生成趋势
2017年已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推行大类招生,梳理高校2018年自主招生简章,可以看到更多高校部分专业按照大类招生,大类招生成为一种趋势。
参照2017年招生情况,高校“大类”招生涉及专业不同:清华大学在前期机械工程学院大类招生基础上,全面推行大类招生、培养和管理,将所有本科招生专业合成16个大类;中国农业大学已有超半数专业按大类招生;北京工业大学有9个大类招生专业,其中交通运输类实验班为首次开设。
高校按大类招生成趋势。据北京邮电大学招办副主任陈伟介绍,学校2018年继续深化大类招生和培养模式。招生专业包含通信工程(双一流实验班,大类招生)、电子信息类、计算机
类、自动化类(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等8个大类,均在北京投放招生计划。
北京交通大学招就处副处长刘东平介绍,学校从2016年全面实施基本以学院为单位的大类招生方案。普通类招生中,13个学院有9个按大类招生。2018年又新增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语言学院将原有文科试验班类改为外国语言文学类和新闻传播学类两个专业类招生,方便考生报考。
相较于专业招生,大类招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考生的选择范围,由原来的单个专业点扩大到整合的专业。学生通过一定时期的学习和了解,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发展愿景进行二次专业选择。
二、大类招生的几种模式
我国高校实行的按大类招生大致分为几种模式。
1按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招生
长期以来,按专业招生一直是各高校采取的主要模式,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多,
经济学类
高校逐渐开始采取按大类招生。其中一种是按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招生,这种招生方式中的专业类所包含专业一般具有学科相近性,把一些特点相似或者具有相同属性的系科或专业方向合并在一起招生的形式。
也有是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学院的学生在进校一到两年时统一进行基础课学习,以后再分流到不同的专业进行具体专业课程学习。如将管理专业和社会工作等专业组合在一起按照公共管理类大类招生。按照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招生,这也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实行的大类招生形式。
2按院系招生
按院系招生的高校,一般是一个学院或系,按一个或几个大类招生。如:数学科学学院按“数学类”招生、法学院按“法学类”招生、新闻与传播学院按“新闻与传播学类”招生。还有一些大学的经管学院可以分成几个大类招生,如“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和“经济学类”等。学生们可以通过对学科、专业的学习和了解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成绩等,再在院系范围内选择专业。
3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新生入校统一进入一个学院不分专业进行通识教育,待大二再分专业。通识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打破专业限制,不分文理先学习基础课,所有课程重新安排和改造,课程体系进行全面变革等。如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学生入学时不分专业,只按文理两类招生。入学后,主要学习通识教育选修课和学科大类平台课,实施通识教育。
4按“基地班”“实验班”模式招生
还有一些学校是以“基地班”、“实验班”的形式进行招生,这种模式也是考生和家长比较熟悉的。如北京大学的“工科实验班类”,北京科技大学“理科试验班”,浙江大学的“工科试验班”等,都是以这种形式进行大类招生。当然,不是所有的实验班都按大类招生,还有很多高校的实验班是入校以后再进行选拔的。
三、大类招生特点
1宽口径厚基础培养
大类招生使专业培养变为大类培养,打破了专业壁垒。学校教育资源得到重新整合和激活。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复合型创新性人才
的培养提供了成长的土壤和空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去年成立覆盖一、二年级大类本科生、强化通识教育的“北航学院”,实行宽口径、大平台的专业设置与培养;通过进一步修订培养方案,实现同类的一年级课程相同,为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
北京化工大学招办主任许海军介绍,学校按大类招生专业一般会统一学习一至两年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在进行专业分流时,学校会对学生的专业选择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综合考虑学校的课程规划、学生的个人素质等多方面情况。
北交大大类招生培养方案以产出导向教育(OBE)为设计理念,贯穿教学环节全过程。实施大类培养,按相通、相近学科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和大类公共课程,开设专业核心课程和综合专题研究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北京工商大学同一专业类录取考生,一般于第一或第二学期在学平台上学习本专业类的通识课程。通过一系列新生研讨课、专业导航等,学生会对专业有更清晰的认识,进而在考虑自身情况的同时结合学校教学资源接受导师的指导。学校会根据学生志愿和有关规定分流学生进入相应专业学习。
2减少志愿填报盲目性
大类招生延迟了学生的专业选择时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考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允许学生在入学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对学科、专业的更深层次了解,再选择专业发展方向。它的最大好处,就是把确定具体专业的环节推后。学生入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充分了解专业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专业。
大类招生符合当前学科交叉、专业界限淡化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符合一流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发展方向。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大类培养让学生大一学习更有“获得感”,大幅提高学生的通识教育素养,更好地助其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更有利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相促进。
北航招就处有关老师认为,大类招生是以“学生为本”,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权。学校大类人才培养给予了学生充分了解专业的时间,避免高考时填报志愿的盲目性。一年级结束后,根据学生兴趣、学习成绩、接受能力,通过双向选择确定专业学院。这样有利于提高大一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学院的办学积极性。
北京化工大学招办主任许海军说,填报志愿时考生如没有明确的选择,选报大类招生专业不失为一个“缓兵之计”,为未来调整专业方向保留余地。按大类招收的学生,入校后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了解专业内涵,边学习边选择,合理规划职业发展方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