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2:碱的通性、常见的碱
一、碱的通性(可溶性碱)
碱的许多化学性质非常相似,如碱能与酸碱指示剂、某些非金属氧化物、酸、某些可溶性盐等物质反应。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的水溶液中阴离子全部是_____________。
二、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NaOH):
(1)氢氧化钠俗称______、_____或_______,白固体,______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
(2)具有强_____性,不可接触皮肤,若沾在皮肤上,要用大量清水冲洗,并涂上_____溶液;
(3)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水潮解,但可以干燥某些气体如_______。
(4)用途:作干燥剂,吸收酸性气体如_______,制皂、造纸、精炼石油,去除油污等。
2.氢氧化钙[Ca(OH)2]:
(1)氢氧化钙俗称_______或_______,白固体,___溶于水(水溶液俗称_____________),有较强腐蚀性;
(2)用途:用作建筑材料,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制漂白粉,与硫酸铜混合配制波尔多液等。
三、碱的化学性质
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能使紫石蕊试液显________,无酚酞试液显_________。
2.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2NaOH +SO2=== 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暴露空气中易变质:2NaOH +CO2===____________
用澄清石灰水变混蚀来检验二氧化碳:Ca(OH)2+CO2===_____________
3.与酸反应,生成________和_________。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NaOH +HCl=== ___________
氢氧化钙与硫酸反应:Ca(OH)2+H2SO4=== _____________
4.与某些可溶性盐反应,生成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2NaOH +FeCl2=== 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2NaOH +CuSO4=== 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Ca(OH)2+Na2CO3===_________________
特别提醒
(1)固体氢氧化钠暴露于空气中,因其强吸水性而易潮解,也会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因此在保存过程中须注意密封。
(2)石灰水可由氧化钙(CaO)与水反应制取;用石灰水粉刷墙面后,屋内生一个火盆会引起墙面“出汗”,这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
知识点3:酸与碱的反应
1.酸碱反应:是指酸与碱之间发生反应生成盐与水,所以酸碱反应是中和 反应。
2.酸碱反应的实质:酸溶液中的_______与碱溶液中的_____结合成中性的 。
反应式:H++OH-===H2O
3.酸碱反应的应用:
(1)农业上改良土壤酸碱度,如用施加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土壤的酸性;
(2)工业上处理工厂废水,如用______处理酸性的工业废水;精制石油时用_________来中和过量的酸等;
(3)医疗上可以中和过多胃酸,如用__________________中和胃内过多的盐酸。
特别提醒 酸与碱的反应是中和反应,产物一定是盐和水;但产物是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它们都不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类特殊类型。
课堂练习
1.(2017·营口)有关下列物质的用途描述正确的是( )
A.稀盐酸用于铁制品表面除锈 B.液氧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C.氢氧化钠用于胃酸过多 D.尿素[CO(NH2)2]作优质复合肥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 B.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并不断搅拌
C.直接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天平左盘称量 D.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烧碱溶液擦洗
3.(2015·郴州)下列没有运用酸碱反应原理的是( )
A.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可以胃酸过多症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可减轻痛痒 D.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4.(2017·湘潭)从①硝酸钾、②盐酸、③干冰、④碳酸氢钠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1)常用作焙制糕点的是______;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
(3)可用作复合肥料的是_______; (4)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_______。
5.(2016·泰安)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碱的性质后,通过实验对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了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表示物质两两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 氢氧化钙溶液呈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此
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 (酸碱指示剂除外)。
(3)丙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与乙同学所 得溶液混合,静置后发现:上层为无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沉淀。 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请写出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7·陕西)小青按如图所示操作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回答问题。
(1)图E是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示意图,甲烧杯中的物质应是_______。
(2)小青观察到图C中溶液由红变为无,认为氢氧化钠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楚想用紫石蕊溶液、氧化铜粉末、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进一步确定反应后的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___________。
(3)小楚想用紫石蕊溶液、氧化铜粉末、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进一步确定反应后的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___________。
课后练习
1.根据事物的某些相似性类推其他的相似性,并预测类似的可能性,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与实际相符的是( )
①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②某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相应溶质 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它溶质
③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 ,能与酸反应 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 , 也能与酸反应
④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NH4NO3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类
A. 只有③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2016•宁波)下列实验方案或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用浓硫酸干燥氢气 B. 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
C. 用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D. 用稀盐酸除去盛过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的碳酸钙
3.(2014·义乌)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 )
序号 | 实 验 | 现 象 |
A |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 固体受潮,逐渐溶解 |
B |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 |
C |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 有氯化钠生成 |
D |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 产生蓝沉淀 |
4.(2014·丽水)小科为研究“碱与盐反应”的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五组实验,每支试管盛有3毫升溶液,分别向试管中只滴加3滴溶液。除氢氧化钙溶液是饱和外,其余溶液的质量分数都为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组和乙组实验能观察到相同现象
B. 乙组和丙组实验均能观察到蓝沉淀
C. 乙组实验产生的沉淀质量比丁组多
D. 戊组实验产生的沉淀质量比丙组少
5.(2014·杭州)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直至过量。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
A. 生成沉淀的质量 B. 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C.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 溶液的pH
6.(2013·宁波)现有铁、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等五种物质,存在着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或转化关系(图中“一”表示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 丙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B. 丁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
C. 乙必须通过置换反应转化为铁 D. 甲和丁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7.(2014·绍兴)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试剂和方法 |
A | NaNO3 | Na2CO3 | 滴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
B | KCl | K2SO4 | 滴入适量Ba(NO3)2溶液、过滤 |
C | CO | CO2 |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
D | H2 | HCl |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
8.(2015•台州)如图为酸碱的化学性质知识网络,A、B、C、D是四种常见的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图中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你据图回答。
(1)A、B、C三种物质中,能用来鉴别稀硫酸与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 氢氧化钠的性质。
(2)能同时实现反应①和②的物质可以是 , 反应①的实验现象为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