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石桥市十五校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中字音、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 )
A.帷暮(mù) 沼泽(zháo) 斡旋(wò) 戛然而止(jiá)
B.狩猎(shǒu) 劫难(jié) 振撼(zhèn) 海枯石滥(làn)
C.两栖(qī) 孕育(yùn) 糜子(méi) 目空一切(mù)
D.思慕(mù) 撺掇(cuān) 踪迹(zhōng) 天衣无逢(fèng)
2.下列加点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 )
A.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
B.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青春的我们要对生活充满激情,如激流般怒不可遏。
C.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老师,诲人不倦,兢兢业业。
D.智能家居展上那些令人目不暇接的新产品,让人感受到了高科技带给人们的便捷与高效。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羊的迁徙之路,我们不妨把它看作是一次长途跋涉的命运之旅,与其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还不如说它是一场深层次意义上的伟大的精神之旅。因为它的迁徙抑或是奔跑,始终是沿着水天一的雪线所指向的东方,一直行走在草地和长生天连接在一起的边缘地带。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哪种生物有比黄羊更超常的忍耐力、整合力,在广袤无垠的荒原上,黄羊们绝对算得上都是知名的运动健将。在生命的绝地,你用最后的冲刺诠释了生命的终极意义。你深邃而崇高的思想高过了河流之上的河流,雪山之上的雪山;你不死的灵魂就这样游走在天上或者人间。
A.“始终”是副词,“在”是介词,“终极意义”是主谓短语。
B.“世界上还没有哪种生物有比黄羊更超常的忍耐力、整合力。”这个句子中,“忍耐力、整
合力”作宾语。
C.“与其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还不如说它是一场深层次意义上的伟大的精神之旅。”这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
D.“在广袤无垠的荒原上,黄羊们绝对算得上都是知名的运动健将。”这个句子有语病,应该把“绝对”和“算得上”调换位置。
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带着好奇、探究、尊崇之心进入荒野,雁飞过头顶,蘑菇拱起落叶,野兔倏忽而过,秋花灿烂开放。田野宁静,空气明澈,荒荒野立刻以它的野性之美_____了你。再深入进去,会得到与马鹿遥遥对视的惊喜,_____松鼠搬松塔砸人的手段,遭受黑熊打响鼻恫吓的恐惧,到学鸟叫与鸟应答的快乐,聆听山溪流过石滩的娓娓述说。更深入进去,你将尽量抹去人的习性,安静地_____岩石草木之中,让自己成为荒野的一部分,让野生动物把你当成和平的同类,你会_____野生世界发发生的奇迹,那才是你真正难忘的经历。
A.包围 领略 汇入 亲历 B.包裹 领略 进入 目击
C.包围 领教 溶入 看见 D.包裹 领教 融入 目睹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B.《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宋代的文学家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春秋中叶到战国初年的诗歌305篇,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赋、比、兴。
D.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与杨炯、杜牧、洛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6.某同学在阅读《经典常谈》时,做了许多笔记,下列笔记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商代的卜辞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文。不过卜辞很少有一章一节的,只能算是些句子。
B.《诗经》旧有十五国风,《关雎》出自《周南》,《蒹葭》出自《秦风》,《周南》和《秦风》都属于“十五国风”。
C.《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时所作。其中“离骚”是“别愁”或“滥忧”的意思。
D.唐代出现了“话本”。“话本”是“说话”的底本,后世白话小说是由“话本”发展过来的。
二、句子默写
7.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2)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阻且右。(《诗经·蒹葭》)
(4)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八省联考有哪些省
(6)《关雎》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因思念的姑娘求而不得,痛苦难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三、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小石潭记》)
【乙】
三步一回,五步一折,仰视白日,跳而东西。踵屡高屡低,方叹峰之奇,而他峰又复跃出。
屡踄①屡歇,抵欢喜台。返观此身,有如蟹螯郭索潭底,自汲井中②,以身为瓮,虽复腾纵,不能出栏。其峰峦变幻,有若敌楼者,睥睨③栏楯④俱备;又有若白莲花,下承以黄趺,余不能悉记也。
(选自《上方山记》)
【注释】①跋:行步。②自汲井中:自己在井中取水。③睥睨:同“埤”,城上短墙。④栏:栏杆。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斗折蛇行 斗:
(2)悄怆幽邃 邃:
(3)踵屡高屡低 踵:
(4)抵欢喜台 抵: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方叹峰之奇,而他峰又复跃出。
10.两文都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甲】文用“斗折蛇行”和“其岸势犬牙差互”比喻溪水的_____;【乙】文用“如蟹螯郭索潭底”比喻上方山山谷的____。
11.【甲】【乙】两文虽然同为山水游记,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不相同,请分别加以概括。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钟山①即事② 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③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①钟山:山名。②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③相对:对着山。
12.简析“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中“绕”和“弄”字的妙处。
13.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五、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不学诗,无以言。中国自古就有诗教传统,儿童教育的基本方式都是从诗歌开始的。2020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随着孩子对优秀诗歌的需求,童诗教育的功利化、教条化,童诗创作的成人化、段子化,优秀诗歌教材短缺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的童诗教育薄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罗振亚列了一长串:“经典文本太少;许多读者、批评者将童诗模式化,本应由儿童创作的‘本真的诗’,却被成人改成他们所谓的‘纯真的诗’;很多读者认为现代童诗是‘小儿科’,不需要诠释……”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是很多人仍持有错误的诗歌观念。
(选自《光明日报》,2021.1.4)
【材料二】
诗歌评判标准很模糊,难以判断。很多省份高考卷中都有一个自相矛盾的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翻阅语文高考的历史,发现诗歌写作向来不受作文试题青睐。2020年仍有3个省份高考作文试题明确要求“不得写成诗歌”。高考不让写诗歌,就是一个指挥棒。它告诉家长,写诗与孩子的前途没关系。这是一个负面的暗示。同时,手机、短视频的流行,让孩子每天都趴在手机上,挤占了文学阅读时间。
应试教育思维,也是阻碍学生诗歌素养培的重要因素。青年评论家李壮在给中学生做讲座时,发现学生的感受与表达之间出现了断裂,“这些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很好,一到解读诗歌的时候,又回到考试思维,以模式化的思路去理解”。
当前语文教育对诗歌、诗意、诗性的东西不友好,单一标准化的答案把诗的可能性空间压得很小,学习和教育的过程,有时也是一个去诗意的过程。这里面确实有很多值得反思的东西,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作出一些改变还是有空间的。
(选自《光明日报》,2021.1.4)
【材料三】
重庆市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唐元龙等人前往奉节县,考察该县在荣获“中华诗城”后,如何继续将诗教工作向前推进的情况。考察组实地考察了奉节县砚瓦村、夔都出租车有限公司。
砚瓦村,据传说,当年杜甫路过此地时看到山清水秀,柑橘成林,诗兴大发,欲向老乡家借文房四宝一用,了半天独缺台,于是忽发奇想,用瓦代砚,老乡磨墨,诗圣挥笔,写下那首“园柑长成时,三寸黄如金”的田园诗作。为纪念杜甫,人们就把此地改名观瓦村。近年来,村里建造了文化广场,因地制宜布置了用竹简形式书写的“砚瓦脐橙产业园赋”,用古诗词装了一条景观路,游客可以一边欣赏经典诗词,一边亲手采摘脐橙。
夔都出租车公司组织全司180多名驾驶员学习诗词,并专门举办“夔州古诗词竞赛活动”,共
有133人分获一、二、三等奖,其中特等奖获得者余明炯竟能背诵800多首古诗词,成功进入了《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百行国,成为了节县家喻户晓的人物。为了让客人一上车就感受到奉节的诗城文化,公司所有的出车计价器的语音中置入了李白的千古绝唱,将《早发白帝城》作为开场白,营造了浓厚的诗城文化氛围。
【材料四】
“中华诗教”的思想方向和教育维度
诗语品读→诗歌的语言质素→语言教育→汉语魅力的认知 准确
诗美鉴赏→诗歌的审美质素→审美鉴赏→审美能力的锻炼 美感
诗心探幽→诗歌的情感质素→情感教育→自我情感的提升 动人
诗道寻踪→诗歌的文化质素→文化教育→文化底蕴的夯实 深刻
14.下列对材料一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教,中国的传统教育自古有之,也是儿童基本教育方式的开端,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
B.《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表达方式写作,并没有排除诗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